学术投稿

胰腺损伤31例诊治体会

许征鑫;成千波;皇甫汉良;王兴军;沈克生

关键词: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1例中,术前确诊8例,术中确诊21例,漏诊2例.治愈29例,死亡2例.并发胰瘘17例,保守治愈11例,2例于6个月后分别行瘘管-胃、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1例合并腹腔内严重感染死亡,1例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死亡;形成假性胰腺囊肿2例,经二期手术行囊肿内引流获愈.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探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麻醉的影响

    腹部腹腔镜外科,需要在手术中制造气腹,这种气腹能影响呼吸、血液循环等.我们自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为160例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施行麻醉,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增高的因素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增高的因素.方法 对112例PCI术后4~20 h,平均(12±5)h的患者常规检测CK和CK-MB.如果测定值在正常范围者,则不再检测,如超过正常范围则次日连续检测,直至正常.以CK值≥正常上限的2倍为增高组(n=12),在正常范围为正常组(n=89),介于两者之间者(n=11)为轻度增高组.结果 组间平均年龄、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分级、吸烟史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20 min的胸痛、冠状动脉分支闭塞、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病变复杂程度在增高组较为明显,而正常组病变较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部分患者CK、CK-MB增高与术中复杂病变、冠状动脉撕裂、分支闭塞、微血栓及微栓塞形成等因素有关.

    作者:代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有些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他治疗方法如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移植等,存在难以推广和效果欠佳等问题.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对16例较难治愈的角膜溃疡且溃疡较浅的患者采取羊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军;张立湘;射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护理

    重度妊高征属高危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围生儿死亡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为降低母婴死亡率,我院对重度妊高征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24~48 h,无好转或胎儿已成熟或妊娠>36周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通过对128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确保母婴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力的证明剖宫产是抢救妊高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有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实施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方法 探讨骨科住院病人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结果 减少了护患纠纷,降低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规范实施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及内容,是现代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谢劭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治疗方法.方法 ACST患者26例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梗阻原因不同,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及胆囊切除术1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胆囊造瘘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6例;经肝取石并置管引流1例;1例胆道蛔虫行胆总管切开取蛔虫、T型管引流.结果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结石残留2例.26例中治愈好转24例,占92.3%;死亡2例,病死率为7.7%,2例均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 早期、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对提高ACST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经早期快速抗休克治疗后,病情一旦稳定或有好转,即是施行胆道减压引流术的有利时机.手术方式应以快速、有效、简便为原则.

    作者:赵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文关怀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唤醒疗法的现状及展望

    介绍人文关怀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唤醒疗法的现状及展望,重点阐述了人文关怀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唤醒疗法的的意义及临床护理服务的途径,提出了人文关怀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工程.人文关怀体现在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唤醒疗法的全过程中,通过更新理念,营造人文氛围,注重以人为本,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实施唤醒疗法的同时,注入人文关怀,创造全程护理,是护士一种对质量品质的追求,也是创建危重症病人护理的佳服务路径和效果;同时,塑造了当代护士的新形象,并为护理服务领域拓展了新的空间.

    作者:陆琳;刘兰霞;郭秋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大疱切除术外科技术体会

    目的 探讨肺大疱切除外科手术技术对肺大疱预后的影响.方法 总结15例肺大疱切除患者术中采用的综合技术,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再次开胸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通过改进肺大疱切除术切除及缝合技巧,大大降低了此类患者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力;谢宜旭;郭申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输液致过敏性休克16例

    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常见,而出现过敏性休克罕见,且过敏性休克病情凶险,多危及患者生命.近几年头孢菌素及中药针剂的广泛使用,基层医院输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收治16例输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直肠癌手术病人的导尿管护理

    由于直肠癌手术对盆腔的干扰较大,故往往引起手术排尿功能障碍,使导尿管不能在短期内拔除,甚至需要反复导尿.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而且易造成泌尿系统的感染,直接影响到了治疗效果和预后.有资料显示,医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占医院感染病例的40%以上[1].这种感染15%左右与留置尿管有关,保留尿管2 d以上,感染发生率为90%,保留尿管4 d以上的感染发生率为95%[2].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9月,共完成直肠癌根治术3例,其中Dixon手术2例,Melis手术13例.由于加强了导尿管的护理,导尿管均在手术后6~9 d拔除,未发生排尿功能障碍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郑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反应与防范措施

    护士在医院这一特定的服务场所,难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在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千变万化.作为护理人员怎样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纠纷的发生,积极寻找主、客观因素,认真反省及检查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儿科患者心理护理.方法 对本院收住的患儿,按年龄段分别评估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患儿治愈率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通过评估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能使患儿及家长顺利配合治疗,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宁玉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4例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所收治的14例病人资料.结果 3个月按格拉斯哥评分评定,死亡2例,病死率14.29%,重残2例,自理1例,良好9例.结论 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以下临床特征:①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患者脑外伤轻微或不伴有外伤史.②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中间清醒期.③多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伴有脑动脉硬化、脑萎缩.④比合并脑挫裂伤的硬膜下血肿手术效果好.

    作者:吴中亚;熊海洋;乔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作用,探讨佳给药方案.方法 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40),芬太尼组(F组,n=40),按等效镇痛剂量应用舒芬太尼(S组)或芬太尼(F组),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置入腹腔镜时(T4)、气腹后5 min(T5)、气腹后10 min(T6)、拔管前5 min(T7)、拔管即刻(T8)记录SP、DP和HR,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中追加用药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循环都存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组对循环的稳定作用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等效镇痛剂量下,舒芬太尼组术中药物追加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拔管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 结论在等效剂量下,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及术后麻醉恢复均优于芬太尼.

    作者:邱林;姜丽华;赵保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普胸外科合并心肺疾患病人围术期处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合并心肺疾患病人在胸外科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如何正确评估心肺疾患程度与手术风险,围术期如何处理,是一个被逐渐重视和完善的过程.伴随胸外科各项技术进展及术后监护技术的提高,手术风险逐渐降低.正确评估心肺疾患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用药以及严密的围术期正确处理是胸外科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风;鲁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救治特大烧伤面积98%TBSA患者1例

    患者男,40岁,于2007年3月2日被热煤渣烧伤全身后2 h收入本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冷,口渴,烦躁,体温35.2 ℃,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0/70 mm Hg(1mm Hg=1.133 kPa),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腔有黑色烟尘颗粒,两肺呼吸音粗糙.烧伤创面分布于全身,除右肩背部有约2%正常皮肤外,发迹部、面部、四肢躯干均为深度烧伤创面,外观呈黄褐色皮革样改变.诊断:①特重烧伤,烧伤面积98%,其中Ⅲ度88%,深Ⅱ度10%TBSA.②重度吸入性损伤.③烧伤休克.

    作者:张志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开展专科护理、用药期间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 36例病人中治愈15例,好转10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孝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体患病是一处生理机能紊乱的现象,它是有机体与自然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环境不相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结果.它不仅是机体细胞或器官的自我调节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的,而且和病人的心理因素有着重要关系.

    作者:赫卫红;胡光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手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的胰腺急性炎症病变,由于胰管梗阻,伴有十二指肠或胆道内容物反流加上胰腺血运不足或神经性原因,导致胰液分泌排空障碍,逆向渗入胰腺实质,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其两个基本条件为:①胰液排出障碍,反流进入胰腺实质;②胰液中各种酶原被激活,继而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出血或坏死等病理改变.据国内外报道,AHNP的病死率约为20%~90%,早期手术病死率约为43.1%,非手术治疗病死率约为8.6%.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AHNP的治愈率,我科在3年间对收治的胰腺炎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根据治疗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殷广利;崔珂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发性气胸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治疗自发性气胸主要是促进患者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发生等.方法 保守治疗、胸腔减压、开胸手术等.结果 70例自发性气胸57例复张,11例肺膨胀不全,6例死亡.结论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应根据类型、病因、发生频次、肺压缩程度、病情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轻者保守治疗,多数需作胸腔减压以助患肺复胀,少数需手术治疗.

    作者:武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