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姜丽华;赵保平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发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住院的248例颅脑术后发热病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24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正确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降低发热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脑屏障,改善脑缺氧,从而降低病死率及致死率,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万中英;姜振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刮吸法用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经验.方法 回顾159例采用刮吸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9例顺利完成手术150例,中转开腹9例.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出血量86.4 ml,术中置腹腔引流管52例,平均住院5 d.术后胆漏2例,经腹腔引流后康复.结论 正确使用刮吸法可较清晰的显露胆囊周围各层间的解剖关系,使手术变得便捷和安全.
作者:肖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1例中,术前确诊8例,术中确诊21例,漏诊2例.治愈29例,死亡2例.并发胰瘘17例,保守治愈11例,2例于6个月后分别行瘘管-胃、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1例合并腹腔内严重感染死亡,1例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死亡;形成假性胰腺囊肿2例,经二期手术行囊肿内引流获愈.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探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许征鑫;成千波;皇甫汉良;王兴军;沈克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方法 将146例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在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73例在足背动脉穿刺采血.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误穿静脉发生率及患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低氧血症患者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标本的采集,提高了一次采集成功率,并降低了血肿发生率.
作者:陈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生脉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按一定比例配伍,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取精制而成.能迅速全面地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之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以及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症候者[1].其不良反应除说明书中介绍的偶见皮疹、瘙痒、低热外,注射部位疼痛为多见.笔者对该药所致的局部疼痛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裘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由于直肠癌手术对盆腔的干扰较大,故往往引起手术排尿功能障碍,使导尿管不能在短期内拔除,甚至需要反复导尿.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而且易造成泌尿系统的感染,直接影响到了治疗效果和预后.有资料显示,医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占医院感染病例的40%以上[1].这种感染15%左右与留置尿管有关,保留尿管2 d以上,感染发生率为90%,保留尿管4 d以上的感染发生率为95%[2].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9月,共完成直肠癌根治术3例,其中Dixon手术2例,Melis手术13例.由于加强了导尿管的护理,导尿管均在手术后6~9 d拔除,未发生排尿功能障碍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郑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我们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带套囊尿管封堵动脉导管,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小18岁,大49岁;导管直径<7 mm者25例,8~10 mm 23例,>11 mm 2例;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脏杂音,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大心胸比率(C/T)达0.7.术前全部经超声心动图予以确诊.
作者:孔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危重新生儿由于吸吮、吞咽反向减弱,甚至消失,不能直接喂哺.为保证及时供给患儿足够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注入奶液.通过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86例患儿的观察,经口留置胃管不涉及鼻腔,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较小.总结如下: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纤溶酶进行溶栓治疗.通过患肢加压输液,首次缓慢静滴,定期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系列,观察肢体的肿胀疼痛,总结了护理要点.结果 24~48 h消除肿胀,减轻疼痛率100%,过敏反应6例,出血2例,发生肺栓塞1例.结论 应用纤溶酶患肢加压,溶栓效果可靠,首次缓慢静滴可以有效的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严密监测防止出血倾向,溶栓期间卧床休息、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腹内压增高,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邢桃红;张军;汪文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开展专科护理、用药期间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 36例病人中治愈15例,好转10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孝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作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0例,男26例,女14例, 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M-K组为咪唑安定氯胺酮组,P-K组为丙泊酚氯胺酮组.麻醉诱导:肌注氯胺酮4~6 mg/kg,维持:P-K组用丙泊酚1.5 mg/kg、氯胺酮2 mg/kg;M-K组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记录麻醉前和用药后5、10、20、30和60 min ECG、BP、RR、SpO2各值.结果 两组在用药后均出现呼吸抑制,M-K组20 min后逐渐正常.P-K组10 min后渐正常.M-K组从末次给药算起至小儿完全清醒时间为(110±30)min,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占70%.P-K组手术结束后10~15 min唤醒试验满意,无哭闹、呼叫睁眼,未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结论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微泵静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小,苏醒迅速,可控性强,是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佳选择.
作者:范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的存活时间的延长,许多上消化道梗阻的患者,需行胃或空肠造瘘以便于给予肠内营养.胃或食管切除的患者,行胃造瘘术困难,仅能行空肠造瘘术.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共行空肠造瘘术4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禹凤普;杨冠勇;李守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有些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他治疗方法如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移植等,存在难以推广和效果欠佳等问题.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对16例较难治愈的角膜溃疡且溃疡较浅的患者采取羊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军;张立湘;射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手术截肢治疗方式.方法 通过对34例晚期糖尿病足病人截肢治疗,包括小腿截肢24例,经足截肢10例,手术后控制血糖,改善局部循环,积极处理残端疼痛等.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3~16个月),残端完全愈合者28例,占82%.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采用截肢手术虽然迫不得已,但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田克;朱刚;张立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合并心肺疾患病人在胸外科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如何正确评估心肺疾患程度与手术风险,围术期如何处理,是一个被逐渐重视和完善的过程.伴随胸外科各项技术进展及术后监护技术的提高,手术风险逐渐降低.正确评估心肺疾患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用药以及严密的围术期正确处理是胸外科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风;鲁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腹股沟疝后入路修补术又称腹膜前修补,由腹直肌后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不打开腹股沟管,不强调游离精索,修补主要利用髂耻梳和耻骨梳韧带即可作缝合修补,亦可用单层网片进行修补.我院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行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邹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36例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术中均行胆道造影.结果 本组36例均痊愈出院,无胆漏腹腔感染、出血、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季予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肝脏是人体大的实质性脏器,且质脆而易受损伤,在各种腹部外伤中发生率约占15%~20%,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1],一般都是伤情较复杂,病情较凶险,死亡率较高.总结我院1992年至2007年的146例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慧;张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瘘.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的并发症,继发于手术后者占81.2%.由于受到肠液的侵蚀,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疼痛或感染,因此瘘口护理是重点和难点之一.2005年至2007年我科收治肠外瘘患者10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许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对于36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根据结石大小不同分别采用经膀胱镜大力碎石和气压弹道碎石与前列腺电切术相结合.结果 所有36例患者术中术后无输血,结石残留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经膀胱镜大力碎石、气压弹道碎石和前列腺电切术相结合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建功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