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发生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喻玲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寒战,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发生寒战的原因.方法 对594例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寒战的原因进行描述性研究,给予评估分析,然后分类总结.结果 通过对寒战患者对症护理,起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患者极易发生寒战,手术室护士,应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提供高水平的护理质量.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护理367例

    鼻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的应用,2003年至2006年,我院对367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90%以上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原有症状消失,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宝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评价弥漫性脑损伤血清钠、血清钾、血清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伤情判断与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弥漫性脑损伤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据GCS评分又分GCS 3~5分与GCS 6~8分两个亚组,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两个亚组,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浓度.结果 GCS 3~5分与GCS 6~8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醇的浓度入院后第1天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CS 3~5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高于与GCS 6~8分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第1天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7天死亡组血浆皮质醇、血钾、血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经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钾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张士中;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门奇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急诊治疗曲张食管静脉破裂出血10例

    目的 探讨急诊行门奇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对10例门静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EVB)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EST).结果 1例Child C级肝功能者术后10 d死于肝肾综合征,5例术后出现少量腹水,经补充血蛋白、利尿剂后消失.术后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和腹腔感染,10~15 d顺利出院,9例均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复查,胃镜示曲张静脉消失,肝功能有所改善 ,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EST是治疗EVB的一种有效的术式.

    作者:王志军;翟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几种小儿镇静用药方案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小儿镇静与镇痛操作中几种用药方案的效果及作用时间.方法 100例需实施镇静与镇痛诊疗的小儿,年龄6个月~10岁,ASA Ⅰ或Ⅱ级,根据需要镇静或镇痛的不同要求分为四组,观察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实施效果情况.结果 不同的诊疗要求选择不同用药,起效时间不同,产生的镇静与镇痛效果也不同.结论 应根据小儿在治疗中的需要选择用药方案,以减少患儿及家长在治疗中的焦虑.

    作者:邱红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腹联合伤的院前急救护理

    胸腹联合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所致的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同时合并腹腔内脏器或膈肌破裂.伤势紧急威重,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要求护士做到抢救及时准确,观察病情认真细致,护理要全面、细心、周到.

    作者:王小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的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对77例心脏直视术后老年患者,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气管插管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做好心理护理,重视拔管后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 77例患者中一例因呼吸功能不全行二次插管,延长机械通气时间60 h,余均顺利恢复.结论 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凤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改良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 观察改良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使用神经刺激器,刺激频率为1Hz,电流强度为0.25~0.3 mA,所用局麻药为1%的利-布合剂30~40 ml,其中含吗啡2 mg,咪唑安定3 mg,地塞米松5 mg,氟哌利多2.5 mg.观察镇痛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 镇痛优良率100%,副作用复发率低.结论 改良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阻滞确实为上肢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杜明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是一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教育的水准和层次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学科的进步,因此,发展护理教育,让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是满足护理人员知识更新性质的终身教育.然而,护士的工作量大,任务重,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既节省时间又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①护理人员自学;②参加学术交流;③参加院内集中式护理教育;④科室专科教育;⑤网络教育.护理人员只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并且经过不懈努力,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李淑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时,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之一.本文就50例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采用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占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85例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5例经抢救治疗及护理,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良好有效的救护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吕爱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拟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进行产前、产时心理干预,观察产妇产程中疼痛程度、产程时限、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并设对照组.结果 结果比较,观察组产程中疼痛程度、产程时限、产后出血量、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对产妇在产程中进行心理干预能减轻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降低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郑卫红;张凤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21例临床治疗体会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8%~8.9%[1],病死率为3.8%~30%[2].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进行颅脑手术682例,发生颅内感染21例,死亡1例,现结合对21例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作者:孙二平;岳凯涛;王彦伟;李昕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由于骨质萎缩、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由床上跌下时,均易造成骨折,尤其是髋部的骨折易发生.

    作者:赵会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中老年发生的一种常见慢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膝骨关节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该发病率不断增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尤其是肥胖女性更易患病.

    作者:桑斗;聂永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创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加局部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52例分析

    目的 介绍微创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加局部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 局部麻醉、腰麻、硬外麻醉下行微创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152例186条肢体,术后次日行曲张大隐静脉及交通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近远侧浅静脉内硬化剂注射86例98条肢体.结果 应用新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52例186条肢体,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3 d.结论 微创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加局部硬化剂注射术安全、美观、术式简单,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复发率低,效果满意.

    作者:赵宝勤;王绍明;刘现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原有的普通静脉输液的弊端,方便了医护人员,同时也避免患者的诸多不便.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上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的先进新型输液器材.

    作者:熊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对120例肝脓肿病人予以B超引导下肝脓肿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 本组120例病人共进行135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结论 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剌置管引流术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并发症和死亡率低,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作者:韩孝锋;张淑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经腹子宫全切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 A组)和芬太尼复合氟哌啶醇组(B组),在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A组静脉给氯胺酮0.4 mg /kg+咪唑安定0.05 mg/kg,B组静脉给芬太尼1.0 μg/kg+氟哌啶醇0.05 mg/kg,观察并记录术中各时段SBP、DBP、SpO2、HR,记录术中镇静和遗忘情况,及抗牵拉反应效果.结果 给药后A组各时段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给药后5 min 、15 min SBP、DBP、HR值与术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A组镇静及遗忘程度比B组好,两组都取得良好的抗牵拉效果,两组都无精神症状.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时,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及遗忘作用,且无精神症状,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沈广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梗死死亡率和致病残率都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且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100例,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红霞;李秋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35例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2例 ,无手术死亡,均吻合满意,两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顺利实现手法难以完成的低位吻合,提高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根治率和保肛成功率.

    作者:刘兵;王伟涛;崔文娟;金国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