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和高血压病并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施建锋

关键词:C反应蛋白, 高血压, 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危险分层均达到高危和极高危组),根据有无合并脑梗死分为脑梗组,无脑梗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FBG 等指标.结果:脑梗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脑梗组(P<0.01),无脑梗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反应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相关.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鼻窦硬结病2例探讨

    鼻窦硬结病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少见,原发于鼻窦者更少.此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故易漏诊或误诊.2008年我院收治2例均误以鼻窦真菌收住院.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病理显示为鼻窦硬结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越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病情缓解出院后患者随机分为长期家庭氧疗(LTOT)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未做氧疗;氧疗组用双腔鼻导管家庭氧疗每日吸氧15h.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并且每半年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家庭氧疗组半年、1年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Hb、H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氧疗组每年平均住院次数及3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能降低COPD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农彩梅;邓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25例前列腺癌患者全身核素骨显像的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125例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组89例,非骨转移组36 例)进行99mTc-MDP骨显像,对PSA、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与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71.20% ,骨转移常见部位为脊柱167 个(32.50 %)和骨盆155 个(30.16 %).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的PSA均值分别是(87.99 ±21.01)μg/L和(24.67 ±8.33)μg/L,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SA水平与骨转移有密切关系,PSA的均值升高,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增加.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全身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有价值,应作为前列腺癌的常规检查.

    作者:黄丽琼;饶国辉;吴克宁;李春亿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单纯洗涂法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肤疾洗剂(江西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外洗合并复方间苯二酚乳膏(唐山红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涂搽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2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政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病理标本固定及脱水失败的补救

    在病理制片过程中,组织固定及脱水是关键的步骤,良好的固定脱水才能保证制片的顺利进行,现在几乎病理科都常规应用了组织自动脱水机,但有时因停电或电脑程序出现异常,导致脱水机计时功能紊乱或出现故障,以致组织的处理无法正常进行或标本染色发灰,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对一些无法重新取才的标本,如何补救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近几年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巧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血淀粉酶、血白细胞、血糖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成广;冯亚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老年慢性心衰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的病因治疗和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稳定后加用胺碘酮0.2g每日2次,连服10d,之后改为0.1~0.2g每日1次维持,参松养心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待心律失常消失后1周停药,疗程为5~10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律、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3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1级占57.1%,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81%,其中显效23例(36.5%),有效28例(44.4%),心率显著降低(P<0.01),QT间期延长(P<0.05).用药后有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5例出现恶心、呕吐、便秘,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结论:在积极病因治疗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胡建国;杜天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女性自杀未遂者的原因分析与危机干预

    目的:了解女性自杀的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干预自杀,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方法:对138例女性自杀未遂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女性自杀比例高,其次是老年女性;自杀原因主要为家庭矛盾和婚恋问题;自杀方式以服药居多.结论:全社会应重视对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青年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地区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尤为重要;同时加强对有机磷酯类及镇静催眠药的控制;重视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进一步治疗问题.

    作者:赵香琴;任梅;付庆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4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疗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疗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方法:及早诊断,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各种管道的护理.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确诊,精心的专业化护理在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崔安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和高血压病并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危险分层均达到高危和极高危组),根据有无合并脑梗死分为脑梗组,无脑梗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FBG 等指标.结果:脑梗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脑梗组(P<0.01),无脑梗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反应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相关.

    作者:施建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病人急性腹痛的特点,了解其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182例老年住院病人急性腹痛的回顾分析,认识老年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临床对策.结果:认为对老年急性腹痛患者要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严密分析,准确判断病情变化,针对性地实施治疗措施,积极作好抢救工作,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结论:老年急腹痛患者在诊断、治疗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敏锐而独到的观察能力,过硬的操作技能及掌握现代急救仪器,对抢救老年急腹症起到决定性作用.

    作者:章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诊断为小肠扭转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3例CT诊断为小肠扭转患者中,手术证实:全小肠扭转1例、空回肠扭转5例、部分空肠扭转3例、部分回肠扭转4例.结论:小肠扭转的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系膜血管扭转,C形征,鸟嘴征.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贺小平;苗重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例食管癌切除伴胸导管结扎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胸导管是全身大的淋巴管,起始于第一腰椎附近的乳糜池,经后纵隔上行,在左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的生理功能是递送乳糜液,使之流入血循环.乳胸导管损伤的临床表现是淋巴液外溢造成的乳糜胸、胸糜水肿和乳糜瘘.胸导管损伤的原因:外伤性和胸导管附近的手术,常合并乳糜胸的手术是食管癌切除术,伤后常有个潜伏期,数日或数周不等.临床表现:胸腔引流液异常增多,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绀、心率加快、脉搏变弱、血压下降等类似休克症状.

    作者:吴翠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静脉肾盂造影三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静脉肾盂造影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磷酸钠盐溶液组(A组)60例,蕃泻叶煎服组(B组)60例,口服甘露醇组(C组)60例.观察X线摄片清晰度和病人的不良反应以及排便次数.结果:A、B、C组3组X线摄片清晰度及不良反应比较,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前口服磷酸钠盐溶液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肠道清洁药物,其效果优于口服蕃泻叶和甘露醇.

    作者:陆金平;陈永文;刘若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程序在经鼻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经鼻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61例经鼻胃镜检查患者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系统护理.结果:61例病人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几乎无恶心、呕吐,痛苦非常小,检查图像清晰,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鼻胃镜检查痛苦少、风险小,护士除掌握常规的配合技术外,还要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岖;吴雪飞;邹群招;郑燕平;杜泽园;李浩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疗效分析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收效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海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体会

    桃红四物汤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等疾病,笔者在近30年的临床工作中,将本方作为基础方治疗皮肤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例资料完整者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杜文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 951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05-2008年在我所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常规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并对其产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糖筛查阳性者164例,占5.56%,确诊为GDM 70例,占2.37%,确诊糖耐量受损(GIGT)94例,占3.19%.结论:开展糖尿病筛查可预防糖尿病所致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母婴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菊英;杨瑞兰;顾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抗藓胶囊结合西医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抗藓胶囊结合西医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2年3月-2007年6月间符合诊断标准的372例OLP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用分配卡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190例和对照组(单纯西药组)18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西药用法同对照组,在服用西药的同时加用中药抗藓胶囊.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3个疗程观测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74%.结论:中药抗藓胶囊结合西医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显著.

    作者:司呈秋;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空心螺钉和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1月~2008年9月采用空心螺钉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1例手术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Cassebaum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良率74%.结论:螺钉及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效果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作者:李泽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