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醇致新生儿头皮静脉损伤的防护

王运姣;陈宏兰

关键词:新生儿, 甘露醇, 头皮静脉损伤, 预防和护理
摘要:目的:对40例接受20%甘露醇头皮静脉用输液泵推注的新生儿进行静脉损伤的防护.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严格选择和使用静脉,局部持续热敷以及提高20%甘露醇推注时的温度和穿刺的成功率,与对照组20例使用传统方法滴注的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间静脉的刺激程度、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的使用次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0%甘露醇推注时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对减轻静脉刺激,减少损伤和提高静脉的使用率有显著效果.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业务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本文对我院2004~2005年业务收入额进行因素分析,说明医院的工作量和单位平均费用的变动对业务收入额变动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2004~2005年《医院工作报表》和《社会及经济效益》报表.详见表1.

    作者:吴秀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了提高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病人的存活率,减小其感染的机会.方法:27例病人的护理的关键在于首先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有效血循环量;其次,保持排泄通畅,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27例病人中无1例发生褥疮及肺部感染,并建立了反射性膀胱.结论:通过对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增强了患者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郭望仙;曾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62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我国新生儿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漏诊率高.因常有程度不同的窒息史,如治疗护理不当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及早相应的合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2003年8月~2005年12月收治62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蒋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Orem自理理论在病毒性脑炎患者护理中的运用

    回顾性总结对4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运用Orem自理理论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家属照顾能力,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及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徐桂红;沈利平;王少洲;钟月桂;黄美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婴幼儿静脉尿路造影技术改良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法婴幼儿静脉尿路造影技术(IVP)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疑有泌尿系统疾病的婴幼儿60例按改良法和传统法平均分为2组行IVP检查.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缩短了禁食水时间,免除了清洁洗肠,不加压迫带,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少了肠道积气,减轻了患儿痛苦. 结论:提高了婴幼儿造影效果的满意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田呈祥;张福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副鼻窦双螺旋CT轴位扫描的冠状MPR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副鼻窦双螺旋CT(DSCT)扫描的MPR图像质量,找到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重建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Siemens Somatom Emotion Duo CT机扫描的20例病例图像资料,请资深专家评估分析.结果:20例中,15例因参数合适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5例因参数选择不合适而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双螺旋CT在副鼻窦扫描时,采用2mm×1.0mm采集层厚、1.0mm重建层厚、卷积核h80s时,可得到较优质的MPR图像,能帮助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玉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我院门诊病人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病人抑郁、焦虑发病率.方法:随即抽取我院门诊病人500例,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总分大于等于8分为有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总分大于14分为有焦虑.结果:500例患者中,抑郁患病率为20.6%,焦虑患病率30.6%.结论:我院门诊病人抑郁、焦虑患病率较高,临床医生应重视对其识别及处理能力.

    作者:于英杰;钱文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价值

    目的:探讨CDFI判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经深静脉顺、逆行造影证实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42例56条患肢行CDFI检测,检测结果与X线造影结果对比.结果:56条患肢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到52条有反流,彩超诊断的灵敏度是92.86%(52/56).X线造影检出135段有反流的深静脉用多普勒超声检出126段有反流,符合率93.33%(126/135),漏检率6.67%(9/13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可靠技术之一,能为临床手术和治疗及术后随访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芦桂林;郭坤霞;朱尉东;刘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小鼠自然衰老模型的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目的:对小鼠自然衰老模型进行血脂及抗氧化方面的评价.方法:取15月龄和25日龄健康昆明种小鼠,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测定其血脂中的血浆总胆固醇(TC)、血浆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抗氧化方面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和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自然衰老模型的血脂中,TC及LDL-C升高,SOD的活性降低(P<0.05),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MAO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自然衰老后,血脂明显增高,抗氧化的能力降低.

    作者:赵彩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dult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一般认为,ANFH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创伤、应用激素、过度饮酒、结缔组织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局部滋养血管损伤,进而使骨质缺血、变性、坏死、骨小梁断裂及股骨头塌陷,发生髋关节功能障碍.

    作者:齐学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临床电解质分析进展

    临床电解质测量技术从早期的手工化学沉淀滴定测量K+、Na+到后来火焰光度计(Flame Photometer, FP)的使用是一大进步,但FP法仪器安全性差、操作麻烦,在临床中基本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离子选择性电极(ion-selective electrodes, ISE)法和后来出现的酶法.本文追踪临床电解质分析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ISE法和酶法的进展.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羊水栓塞抢救成功1例

    我院于2003年2月10日成抢救1例羊水栓塞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患者女性,27岁,主因孕足月,阴道流液20min于2003年2月10日16:20入院.入院后经过增加腹压,肛查上推胎头,窥器暴露阴道、宫颈未见羊水流出,pH试纸碱性,阴道内可见较多稀薄分泌物,内混有豆渣样物,经分泌物CTB检查:霉菌(+),白细胞(+).

    作者:邸会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潘锦贤;游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术后镇痛的进展

    近年,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术后疼痛的治疗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病人自控镇痛的使用,得到了迅速普及[1].术后镇痛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伤口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等许多优点,已日益被临床所接受[2].

    作者:丁光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及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8例胆囊癌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超声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结果:胆囊癌的临床表现有: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乳头状结节;胆囊呈实质性肿块,直接侵犯肝、肝门及胰头部位淋巴结转移.结论: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建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Ghrelin研究进展

    1999年,日本科学家Kojima等[1]从大鼠的胃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了Ghrelin,它是一个含28个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肽,是第一个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的内源性配体.研究显示,Ghrelin存在于许多正常的机体组织中,除了能促进GH的释放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生物学作用,并在人类多种疾病或病理状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Barrett's食管内镜检出率及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而Barrett's食管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一个并发症,也是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以往由于对Barrett's食管重视不够,Barrett's食管内镜检出率的报道不多,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内镜诊断的Barrett's食管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唐爱国;谢颖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癌手术后患者舒适改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术后舒适改变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9例胃癌患者护理,根据病人的言行及护士的观察进行研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胃癌患者在术后各阶段存在着舒适改变,其主要原因也有阶段性,在术后24h内主要来自伤口疼痛、体位不适、病房环境及监测仪器的影响;术后4d内(禁食水期)主要来自各种管道及生活不能自理;术后10d内(恢复期)主要来自相似病例的影响.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护理对策包括合理止痛;促进体位舒适;降低外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告知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本组中79例患者均能针对舒适改变症状制定具体的护理对策,有效解决患者的舒适改变.

    作者:窦欣宇;杨彩云;潘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脑梗死继发癫痫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68例住院确诊的首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389例脑梗死患者中继发癫痫68例(17.4%),急性期发生率为58例(85.3%),恢复期为21例(14.7%).脑梗死后癫痫多发生在脑叶梗死者占41.7%,以颞叶多.可见其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P<0.01),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32例(47%).急性期发生癫痫死亡率为25%,高于无继发癫痫者(P<0.01)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的癫痫发生率高,且梗死灶在脑叶者易继发癫痫,继发癫痫者死亡率高.癫痫发生的机理:急性期多由于脑水肿所致,恢复期多由于慢性病灶所致.

    作者:王海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

    微创外科是外科学发展的方向之一,近十几年在我国蓬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该院外科自1994年引进电视腹腔镜全套设备,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完成近千例.这项新技术的引进,给护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通过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笔者对LC护理有了独特的认识,现将2002年7月~2006年7月完成LC共800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素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