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拥军;文江平;周学红;张劲秀
肝脏外伤是腹部外伤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同时也是基层医院处理棘手的问题之一.我院1995年~2006年共收治的128例肝外伤病例,手术治疗108例(80.4%),非手术治疗20例(15.6%),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韦彪;周启军;韩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反流性食道炎(RE)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疾病之一[1].2004年6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递减法治疗RE 45例,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红妍;衣红菲;武纪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矫治后的正畸患者应用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主动矫治结束后需在上颌行器械保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改良哈里氏保持器、麻花丝舌侧粘固式保持器和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来保持.一年半后,在制定了共同标准的情况下,由医患双方分别就保持效果、易操作性、综合成本、保持器完整性和美观性、舒适性、易洁性、妨碍性等方面进行自主打分评价.结果:医患双方的评分结果均为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组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的综合性能优于改良哈里氏保持器和麻花丝舌侧粘固式保持器,适合在临床上选择应用.
作者:赵阳;马建军;何文慧;黄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早期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糖的影响.方法:对76例VLBWI随机分为早期喂养和常规喂养各38例,早期喂养组在出生24h内给予插胃管并留置,待2~4h患儿无不良反应时给予开奶,采用间歇性胃管鼻饲喂养或经微泵将通过胃管持续注入.常规喂养组生后暂禁食或试喂5%糖水,24h后视胎龄、吸吮能力等情况,给予开奶,采用鼻饲或经口喂养,开奶量、加奶方法与早期喂养组相同.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4天开始进行全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血糖的稳定时间.结果:两组血糖紊乱率入院时无明显差异,早期喂养组经过治疗48h后血糖紊乱率明显少于常规喂养组(P<0.05或0.01),血糖稳定时间(3.05±1.6)d与常规喂养组(5.20±2.23)d相比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喂养可减少VLBWI血糖紊乱的发生率.
作者:林梅;李玉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捆压子宫术是针对产后宫缩乏力急需行开腹处理或行剖宫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即迅速控制子宫出血的新方法.在子宫前后壁用缝线加压止血比减少盆腔动脉压、动脉结扎术简单易行,不切除子宫,不影响月经,保留生育能力,不良反应少,止血迅速持久.我院2005年1~11月共收治68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其中30例发生子宫乏力性大出血,均采取捆压子宫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孟淑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方法、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高低频探头扫查患儿腹腔,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0例患儿中10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符合率为83%.结论:彩色高低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晓惠;李应强;刘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心电图教学中基本原理的讲解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心脏电生理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心电异常的机制也得到了阐明,如何把这些基本原理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法讲解心电图基本原理,对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
作者:胡建强;徐晓璐;赵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吸痰的目的是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吸痰常用的吸引负压为成人300~400mmHg (40.0~53.3kPa),小儿<300mmHg(40.0kPa)[1],由于吸痰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吸引负压太大容易损伤口鼻腔粘膜,吸引负压太小,痰液吸不干净,达不到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过对小儿不同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吸引负压范围,既达到彻底吸净痰液又可减少患儿粘膜损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秋葵;周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阴囊淋巴水肿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难治性、巨型橡皮肿病人,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方法治疗.结果:阴囊明显缩小,效果显著,随访6~26个月疗效确切.结论:切除病变组织治疗阴囊淋巴水肿疗效确切.
作者:高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电子胃镜检查主要的并发症是器械损伤(擦伤、出血、穿孔)、麻醉意外、心血管意外和术后感染,而颞下颌关节脱位更为少见.我科于2006年9月10日出现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作者:刘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出生缺陷已成为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全国调查,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左右[1].造成出生缺陷的诸多因素中,孕期宫内感染危害十分突出,据分析约有10%的新生儿受到各种先天性感染的危害,其中TORCH引起的宫内感染被认为是引发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2].为了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的生育质量,我中心将弓形虫(Toxoplasma,TOX)、风疹病毒(Rebu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抗体检测列入优生筛查项目.笔者于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检测了5 208例各孕期妊娠妇女血清中的TORCH抗体IgM,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宗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颅内屎肠球菌感染较少见,治疗困难,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科采用脑室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颅内屎肠球菌感染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寿鸿;高根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硝苯啶为钙通道阻滞剂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进展较快.笔者试用硝苯啶治疗顽固呃逆3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
作者:王彦妮;许作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对我院近2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病例与同期36例进腹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少(P<0.001),术后排气时间短(P<0.001) ,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低.结论:选择适合的病例及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晓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西药治疗,观察组46例在用西药的基础上予口服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
作者:王群;李雄;彭娟;王水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世界性传染病,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危害,更重要的是,丙型肝炎的慢性延转率及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比率高于乙型肝炎,从而成为全世界研究和防治的热点.目前仅有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有预防用疫苗,但免疫效果不理想;而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无正式疫苗上市,发展有效的预防、甚至治疗肝炎的疫苗,降低肝炎的感染率,阻止其流行,其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对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曹婉恒;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供电系统中老年职工健康状况,指导其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真正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方法:分析1 624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职工的健康体检资料,了解中老年职工疾病发生情况.结果: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发生率高.结论: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预防中老年常见病的发生.
作者:章先桂;杨少玉;卞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阴道闭锁属于生殖道梗阻性疾病,多于青春期发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管下端与泌尿生殖窦相连处未贯穿所致,临床上较少见,临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患儿既无月经史,又无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史,年龄偏小,医师忽略了阴道检查,造成误诊.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0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人分别检测HBV标志、preS1抗原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306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3.6%和58.8%; preS1-Ag在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29.2%, HBV-DNA在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9%、34.6%, 以HBV-DNA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reS1-Ag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87.8%、95.2%、96.3%、84.5%和90.8%; HBV-DNA检出率稍高于PreS1-Ag的检出率,但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PreS1抗原与HBeAg阳性、HBV-DNA阳性呈高度相关, PreS1-Ag可与HBeAg、HBV-DNA同时作为HBV存在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检测指标,值得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韦光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25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4.67%,均发生于术后6~10d;1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张传宝;侯小燕;张海涛;范跃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