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乳中部分胃肠激素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

黄智勇;王强;吕深;黄从付;丁刚;麻莉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 放射免疫法, 胃肠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母乳中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3例生后6d内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浓度进行测定,并与39例生后6d内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MTL、GAS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患儿血中SS水平(47.5±18.6)ng/L虽低于正常对照组(51.4±22.8)ng/L,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儿母亲乳汁中SS水平(31.9±11.7)ng/L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8.9±9.7)ng/L,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中MTL、GAS偏低,外源性胃肠激素的摄入减少可能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MTL、GAS水平偏低及发生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混合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例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混合灌肠液治疗UC,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芬;代桂荣;张志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因素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常有诱发因素,及时纠正这些因素可使病情好转.收集1990~2003年确诊为CRF而病情在短期内急剧恶化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中135例可找到诱发因素.本文对这部分病例做一分析.

    作者:陈璐;张钟琪;张泽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谈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护理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咀嚼肌酸胀,咀嚼无力,也可并发颞部疼痛,耳鸣,头晕等全身症状.本病多属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器质性破坏.因此,正确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王建华;李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盆骨折的治疗和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避免后遗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71例骨盆骨折的治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王慧;王英;孙福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开发病案信息资源促进医院经营管理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院管理模式的翻新.在医院经营过程中,面对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医院经营管理,离不开病案信息,病案信息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必要资源和管理手段,信息就是价值,信息就是效益.如何开发病案信息资源,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已成为当今讨论的话题.

    作者:郑传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安博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该院近年来应用安博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0例,并与单服非洛地平缓释片30例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徐道珍;刘晓梅;陈云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膦甲酸钠与苦参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与苦参素抗病毒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膦甲酸钠(可耐)注射液,每日1次静滴,连用4周后口服护肝宁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4周后改用苦参素注射液,每日1次静滴,再连用4周后,改服苦参素胶囊200mg,3次/d,两组疗程均5个月.分别观察治疗1、2、5个月肝、肾功能,乙肝三系与HBV-DNA定量.结果:两组资料显示,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7.6%,对照组25%;两组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转换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药序贯治疗能发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互补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而持久,有助于减轻肝硬化活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

    作者:郭西萍;钟基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4年120例腹腔镜手术均采用气管内全麻,手术为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线形切开胚胎取出术及输卵管伞端妊娠产物排出术.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99.1%.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输卵管妊娠首选治疗.

    作者:洪建彬;何健;孙盛林;程爱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母乳中部分胃肠激素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乳中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3例生后6d内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浓度进行测定,并与39例生后6d内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MTL、GAS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患儿血中SS水平(47.5±18.6)ng/L虽低于正常对照组(51.4±22.8)ng/L,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儿母亲乳汁中SS水平(31.9±11.7)ng/L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8.9±9.7)ng/L,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中MTL、GAS偏低,外源性胃肠激素的摄入减少可能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MTL、GAS水平偏低及发生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智勇;王强;吕深;黄从付;丁刚;麻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力月西在硬膜外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麻醉开始前应用力月西的顺行性遗忘效果,以及镇静效果.寻求理想的静脉给药技术和适宜的镇静深度.方法:选择9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接受择期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力月西静脉注射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手术中的HR、sPO2、BP.结果:力月西组45例患者中,对麻醉及手术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遗忘,43例完全遗忘,仅2例有部分记忆.结论:应用力月西能够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对手术时不愉快的记忆,而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济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颌骨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对颌骨骨折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对46例颌骨骨折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据患者性格、心理、文化程度差异、骨折的部位、类型不同进行个性化、人性化宣教,并嘱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46例患者能对颌骨骨折消除恐惧、悲观情绪,解除骨折后面部畸形和功能改变引起的心理负担,能够积极配合颌骨骨折的治疗和护理.结论:健康教育能使颌骨骨折患者解除心理障碍,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利于康复.

    作者:展承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腋窝皱襞改良小切口根治腋臭

    腋臭是局限性臭汗症的一种.就诊的患者中以青壮年、特别是女性占大多数.其病因公认与腋下大汗腺排泄的汗液有关.目前根治腋臭的唯一方法是手术去除大汗腺,手术的方法很多,笔者自2003年采用改良平行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3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霍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视听教材在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已被授课教师广泛采用,而在这些媒体当中,视听教材的使用是活跃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多学制的办学不断发展,医学院招生人数逐渐增加,学生进行外科动物手术实验的次数愈来愈多,人数也逐渐增加.实验动物(狗)的价格日益上涨,而每年的实验经费未能得到相应的补增.因此,尽管每次实验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但是实验动物的数量还是没有增加,加上教学内容不断压缩,实验课时相对不足,学生操作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作者:钟海虹;刘双意;王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gar's评分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gar's评分关系.方法:选取2002~2004年住院的窒息新生儿56例,1min、5min、10min脑损伤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min、5min Apgar's评分≤3分者与评分4~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0min Apgar's评分≤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评分>7分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有6例1min Apgar's评分>3分,而5min却≤3分(即倒评分),结果均出现了脑损伤.结论:Apgar's评分对正确、真实反映窒息程度及预测窒息后脑损伤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窒息和缺氧缺血持续时间长短,有无脑性惊厥和持续肌张力异常等予综合分析.

    作者:甘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维生素B6与双黄连不能配伍

    维生素B6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维生素B6,本品系无色或黄色的透明液体,维生素B6在红细胞内转化为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的各种代谢产生作用,使用于维生素B6缺乏的预防和治疗,用于妊娠、药物、胃肠道疾病所致呕吐.双黄连注射液为棕红色澄明液体,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呼吸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作者:吕二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创伤性血气胸急诊观察和护理

    目的:了解创伤性血气胸急诊观察指标和护理目的,提高对创伤性血气胸抢救护理的水平.方法:对56例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急诊护理分析,提出护理建议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56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多方面护理相结合,49例患者从急诊室安全完成抢救和相关检查过渡到胸外科、手术室、ICU,5例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全身重度复合伤而死亡,2例迟发性血气胸因误诊而延误抢救时机死亡.结论:创伤性血气胸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复合伤多见,并发症复杂,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急诊护理尤其重要,直接影响救治的成功率.对有明显胸外伤患者要警惕迟发性血气胸的存在.

    作者:金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方法或技术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或技术用于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全组均为硬膜外麻醉后,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泵组(简称PCEA组,n=40)、静脉镇痛泵组(简称PCIA组,n=40)和硬膜外联合静脉镇痛泵组(简称E-PCIA组,n=40).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PCIA组在术后8h VAS评分和按键次数均明显大于或多于PCEA组(P<0.05和P<0.01).PCEA组和E-PCIA组各阶段VAS评分和按键注药次数相似(P>0.05).术后24h副作用比较:头痛头昏PCIA组明显高于PCEA组(P<0.05).排尿困难和下肢无力:PCEA组明显多于PCIA组和E-PCIA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PCEA组明显高于E-PCIA组(P<0.05).结论:E-PCIA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镇痛方法和技术,其镇痛效果确切,术后管理方便,安全可靠,患者乐意接受.

    作者:张兆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在基层医院脑系科中偶可见到,其发病特点大多是儿童受外伤后患病,在小儿各年龄组中均有发生,且多为学龄前儿童.过去因为临床表现复杂,加之易与外伤早期症状相混淆,容易误诊和漏诊.由于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CT和核磁共振的应用,本病易于明确诊断,其确诊率明显提高.为了便于系统、全面掌握和熟悉认识本病,现将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常见发生部位、时间、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确诊治疗以及预后综述如下.

    作者:张广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B超监测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2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宫腔镜输卵管通液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德国WISAP宫腔镜,对278例不孕症患者行B超监测下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结果:278例患者输卵管539条,通畅337条(62.5%),通而不畅127条(23.6%),完全阻塞75条(13.9%).67例病人输卵管碘油造影与B超监测宫腔镜输卵管通液的输卵管通畅率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宫腔异常83例(29.9%).随访6~24个月妊娠率达44.2%.结论:B超监测下的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较其他传统方法直观、准确性高、安全,对不孕症既有诊断又有治疗作用.

    作者:徐景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靶向电超导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口服ORS液或静脉输液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常因患儿不能主动配合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超声电导给药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1].我院儿科于2003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郑州诺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靶向电超导治疗仪和特制的中药药贴治疗小儿腹泻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福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