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听教材在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钟海虹;刘双意;王坚

关键词:视听教材, 动物手术, 外科学教学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已被授课教师广泛采用,而在这些媒体当中,视听教材的使用是活跃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多学制的办学不断发展,医学院招生人数逐渐增加,学生进行外科动物手术实验的次数愈来愈多,人数也逐渐增加.实验动物(狗)的价格日益上涨,而每年的实验经费未能得到相应的补增.因此,尽管每次实验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但是实验动物的数量还是没有增加,加上教学内容不断压缩,实验课时相对不足,学生操作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额叶脑挫裂伤52例临床分析

    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大多临床症状轻微,因脑内血肿不大,常采用保守治疗.但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较大,部分病例可突然恶化,常常来不及抢救而导致预后不佳,故应予重视.该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额叶脑挫裂伤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是旌;周继业;王寿海;葛永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法置管.改进组改变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即将原穿刺方法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改进为锁骨下缘内侧3/5与外侧1/5之间交界处;将原进针角度30°~40°,穿刺成功后与皮肤成角30°改为<15°,进入锁骨后针栓下压使针头向上紧贴锁骨进针.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5%,无1例出现气胸,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P<0.05).结论:改良组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何伟英;彭琳;何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力月西在硬膜外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麻醉开始前应用力月西的顺行性遗忘效果,以及镇静效果.寻求理想的静脉给药技术和适宜的镇静深度.方法:选择9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接受择期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力月西静脉注射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手术中的HR、sPO2、BP.结果:力月西组45例患者中,对麻醉及手术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遗忘,43例完全遗忘,仅2例有部分记忆.结论:应用力月西能够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对手术时不愉快的记忆,而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济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膦甲酸钠与苦参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与苦参素抗病毒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膦甲酸钠(可耐)注射液,每日1次静滴,连用4周后口服护肝宁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4周后改用苦参素注射液,每日1次静滴,再连用4周后,改服苦参素胶囊200mg,3次/d,两组疗程均5个月.分别观察治疗1、2、5个月肝、肾功能,乙肝三系与HBV-DNA定量.结果:两组资料显示,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7.6%,对照组25%;两组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转换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药序贯治疗能发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互补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而持久,有助于减轻肝硬化活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

    作者:郭西萍;钟基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外伤破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外伤破裂的手术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十二指肠外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十二指肠破裂单纯修补和肠壁缺损与空肠吻合术及补片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外伤破裂.结果:本组26例,治愈24例(92.3%),死亡2例(7.7%).十二指肠瘘2例(7.7%).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外伤破裂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德明;黄宇腾;梁超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艾滋病患者吸毒过量误诊为感染性休克1例

    1资料介绍患者男21岁,未婚,无业.2000年5月30日昏倒在路边,被送往120急救中心.查体:T39.5℃,P 118次/min,R20次/min,BP12/8kPa(90/60mmHg).消瘦貌,面色晦暗,双侧瞳孔约1mm,对光反射存在,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脏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罗音.血常规检:WBC13.87×109/L,N 84%,L 16%.

    作者:杜敏庆;路世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6种少见乳腺炎性疾病临床和病理的鉴别诊断

    乳腺炎性疾病为乳房常见疾病,临床将其分类为:急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病理诊断中各种病理类型不同[1],1999~2004年该院124例乳腺炎性疾病中有乳腺脂肪坏死、肉芽肿性乳腺炎、淋巴细胞性乳腺炎、血管性乳腺炎、乳腺结核、非特异性乳腺炎等6种,分别讨论如下.

    作者:雷玉涛;侯宽永;赵红梅;裴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腺癌复发前后血清CA153、CEA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清CA153、CEA测定在乳腺癌复发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98例乳腺癌复发后血清CA153和CEA的值,并与复发前3个月的CA153、CEA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CA153、CEA变化,以CA153>33U/mL为CA153升高阳性,CEA>10μg为CEA升高阳性.结果:98例患者中,临床发现复发前3个月CA153升高60例,占61.2%;复发后CA153升高80例,占81.6%;CEA升高61例,占62.2%.多脏器转移病例血清CA153值为(150.1±51.8)U/mL,局部或单一脏器转移CA153值为(50.2±34.0)U/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A153可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早期诊断指标,比CEA敏感性高,可反映病期及病情进展.

    作者:郑云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制备工艺中丹参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建立合理的丹参提取工艺,保证丹参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丹参素具有较高的含量,与药物A配伍溶液澄清,并终制成稳定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方法:以丹参药材中的丹参素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丹参的提取工艺.结果:取丹参药材(饮片)加10倍量水煎煮3次,2h/次;得到过滤后的水煎液,浓缩,经二次醇沉处理,过滤,滤液用NaOH溶液将pH调至10,加热煮沸1h,过滤,滤液用HCl溶液将pH值调至3,冷藏后过滤,即得.结论:采用上述工艺制备的丹参提取液,丹参素含量较高,与药物A配伍后溶液澄清,终制成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尚在进行中.

    作者:李蓉;毕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药物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12例综合分析

    药物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以往有文献报道,但多为个类分别报道,对致反应药物及其共同的作用机理总结分析较少.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提示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鉴别.现结合医院多年来收治的12例病例报告并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王泽彬;王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胆囊折叠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附9例报告)

    目的:提高胆囊折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胆囊折叠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胆囊折叠病灶隐匿,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结论:胆囊折叠有症状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何斌;廖益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7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51.4%),其次是胎盘滞留,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裂伤.结论:产后出血应以药物综合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子宫切除、宫腔纱条填塞等方法.

    作者:何志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能量与低能量碎石对心律的影响

    目的:高能量与低能量体外冲击碎石机对心律产生不同的影响予以讨论,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防范以及在选择碎石机型时值得考虑的因素.方法:选择2996例术前无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高能量碎石治疗,2300例含术前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低能量碎石治疗,观察心律失常情况.结果:高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结石2996例,发生心律失常472例,占15.75%;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2300例,术前发生心律失常299例占13%,其余的未见诱发明显心律失常.结论:低能量碎石治疗对心律影响较小.

    作者:徐宝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把辩证法带入病理实验教学中

    融知识传授与哲学观为一体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可使学生正确认识疾病的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结构与机能代谢,改变以及树立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把哲学观有机地与病理学病变发展结合起来教学,对提高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病变,指导病理实验教学,不仅揭示了病理变化中的辩证关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认识疾病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学习和工作,这就是哲学与病理实验教学结合所期望和追求的长远教学效果.

    作者:张慧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波与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对比观察

    微波是使用聚焦辐射(微波电极直接接触组织)的方式使宫颈糜烂病变的组织凝固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红外线是利用红外光线辐射的光热效应使局部病变组织蛋白凝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院近年来对104例慢性宫颈炎妇女分别采用微波和红外线治疗,并通过疗效对比,验证微波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孙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因素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常有诱发因素,及时纠正这些因素可使病情好转.收集1990~2003年确诊为CRF而病情在短期内急剧恶化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中135例可找到诱发因素.本文对这部分病例做一分析.

    作者:陈璐;张钟琪;张泽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颌骨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对颌骨骨折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对46例颌骨骨折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据患者性格、心理、文化程度差异、骨折的部位、类型不同进行个性化、人性化宣教,并嘱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46例患者能对颌骨骨折消除恐惧、悲观情绪,解除骨折后面部畸形和功能改变引起的心理负担,能够积极配合颌骨骨折的治疗和护理.结论:健康教育能使颌骨骨折患者解除心理障碍,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利于康复.

    作者:展承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gar's评分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gar's评分关系.方法:选取2002~2004年住院的窒息新生儿56例,1min、5min、10min脑损伤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min、5min Apgar's评分≤3分者与评分4~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0min Apgar's评分≤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评分>7分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有6例1min Apgar's评分>3分,而5min却≤3分(即倒评分),结果均出现了脑损伤.结论:Apgar's评分对正确、真实反映窒息程度及预测窒息后脑损伤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窒息和缺氧缺血持续时间长短,有无脑性惊厥和持续肌张力异常等予综合分析.

    作者:甘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8种子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为了掌握使用后的子宫腔吸引管的佳清洗方法.方法:将使用后的子宫腔吸引管240件采用清水法浸泡,另240件采用加酶法浸泡,然后分别随机分为A、B、C、D 4组,各60件.A组采用超声清洗机清洗,B组采用高压喷枪冲洗,C组采用流水下手工擦洗加超声清洗机清洗,D组采用流水下手工擦洗加高压喷枪冲洗.比较清水浸泡法和加酶浸泡法各组的清洗效果,同时比较加酶浸泡法4组清洗前后子宫腔吸引管内壁带菌情况.结果:加酶浸泡法A、B、C、D组清洗合格率显著优于清水浸泡法(x2=6.39、5.36、3.98、4.69,均P<0.05).加酶浸泡法D组合格率显著高于A、B、C组(x2=26.76、7.79、4.69,P<0.01、P<0.05).加酶法D组吸引管内壁带菌率显著低于A、B组(x2=10.10、6.67,均P<0.01).结论:使用后的子宫腔吸引管,加酶浸泡后流水下手工擦洗,再用高压喷枪冲洗能有效清除吸引管壁的有机残留物.笔者认为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玉娥;宋敏;古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胸段椎体附件软骨瘤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双下肢乏力半年,行走困难伴感觉减退2个月.体检:颈软,平耻骨联合平面下感觉渐进减退;双侧腱反射活跃;巴彬斯基征(+),戈登氏征(+);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上肢活动正常,肌力Ⅴ级.MRI示颈7~胸1附件(棘突、椎板及椎弓)正常结构消失,该区见7.0cm×5.5cm×6.6cm大小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线状等信号影,境界欠清楚,相应硬膜囊受压(见图1·A、B、C).

    作者:张峻;李强;李祖骞;李顺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