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军;马云;孙桂红
目前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因此,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和治疗方法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中的热点问题.笔者自拟祛瘀健脾化纤汤配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宏辉;冯春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讨论“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临床发现的有脑卒中先兆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预防脑卒中发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随访1年半内疾病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知识的掌握程度高,疾病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未病”理论可以指导有脑卒中危象的患者提高警惕,改变正确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早期预防.
作者:陈银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火针加火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证明,传统中医火针疗法加火罐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可减轻患者关节病灶区不适,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张巍巍;孙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至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验方等方面对近年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进行研究的方向.
作者:赵婷;刘维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甲钴胺制剂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及护理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甲钴胺制剂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制剂臀部肌肉注射治疗,治疗期间患者血糖均稳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3.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使药液对穴位有长时间的渗透刺激作用,发挥药物的缓释治疗作用,达到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治疗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郑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汤剂煎服法与临床疗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仅从中药汤剂煎服法与临床疗效进行讨论.中药汤剂是我国中医药中应用早、广泛的一种剂型,在防治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仍为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常用剂型之一.中药汤剂之所以数千年延用至今,是因为该剂型组方灵活、随症加减,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汤剂多为复方,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能使药物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
作者:李秀英;吴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对潜阳封髓丹的来源、方解、功效、主治进行了探讨.认为潜阳封髓丹比潜阳丹、封髓丹组方更为缜密,更有利于扶阳抑阴,引火归原,更适宜于阴火诸证.临证用之得当,效若桴鼓.列举潜阳封髓丹治疗口腔溃疡、牙痛、腰痛、便秘、自汗、更年期综合征、痤疮伴月经先期和习惯性便秘的医案共10则.
作者:李旋珠;尚云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本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中医护理学内容作一阐述,主要有以下5方面内容:充分体现“医护一体”思想、辨证施护、精于用药护理、重视饮食护理、重视预防护理.
作者:胡春媚;张元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哮喘缓解期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法治疗,1年内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将哮喘缓解期的主证进行量化评分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是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应用疏风止咳汤加减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雾化吸入,治疗组采用苏黄止咳汤加减内服,1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 苏黄止咳汤可以更好的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作者:吴步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元气是中医历代医家所重视的一个的概念,鉴于现行各类《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对元气概念阐述的不够清晰和严谨,本文对元气的概念和元气的培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期望通过对元气概念的梳理与剖析,充实和丰富中医有关气的理论,加强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性,并对今后教材有关此方面的编写有所裨益.
作者:吴丽丽;严灿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于TBL模式的情景模拟案例式教学在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9名本科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搜集病案,编写脚本及情景模拟演示.通过问卷调查,检测教学效果.结果 将TBL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案例式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医诊断双语教学实践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查阅资料、自学、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四诊操作和辨证思维能力.结论 基于TBL模式的情景模拟案例式教学是适合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吴秀艳;王天芳;薛晓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观察自制中药冰疗痛风膏治疗痛风性性关节炎疗效.方法 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西康15mg,日1次,碳酸氢钠1.0,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冰疗痛风膏.结果 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结论 中药冰疗痛风膏能及时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何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结合针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2例.对照组患者仅单纯进行针刺治疗;护理组患者加用早期康复护理,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2%,高于对照组的71.43%,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珍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Thermo C18 (4.6×250mm,5m),流动相:甲醇-水(54:46),流速:0.8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00nm[1].结果 欧前胡素在0.07595 μg~0.455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0 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有效地控制骨刺消痛胶囊的质量.
作者:任广菊;孙坤;梁馨元;姜一婧;夏丽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针刺奇穴在留针针面上施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配合中药内服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组采用针刺奇穴在留针针面上施隔姜灸,每穴灸5壮,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3~5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66.67%,总显效率86.67%,治疗组治愈率86.67%,总显效率100%.结论 针刺奇穴在留针针面上施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苏宁;陆湖清;邹永英;唐秋玲;陈燕;唐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联合针灸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78.2%,观察组治疗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94.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利用中医辨证联合针灸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开展治疗,能够起到化瘀通络、疏肝理气的效果,能够减轻输卵管堵塞的临床症状,增加受孕率.
作者:王芬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组间比较下,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共32例,总有效率为71 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共40例,总有效率为88.9%,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娇;邓利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黄帝内经》中首见胸痹一名,并建立了许多治疗原则的雏形,此后仲景又进一步丰富了治疗胸痹心痛的治则与方药,并确立了温阳散寒,化痰祛浊为本病的治疗大法.隋唐时期亦以此为治疗总则,并在方药上加以丰富,至宋金元时期又广以辛温通散,痰瘀同治法治疗本病,而于明清时期分别呈现出以补养降火法和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学术思想.在此将历代关于胸痹的治疗原则及相应方药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对现今本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杨;张明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法治疗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对;结果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法治疗颈心综合征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疗效明显,此疗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熊和平;邹卫兵;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