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贾传珍;彭宜玲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摘要:2002年6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经及时有效地抢救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脑卒中各期的血压处理原则

    年龄≥60岁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SP)≥90mmHg者称为老年人高血压.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危险呈连续性相关,即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脑血管危险渐增加.我国有2000万例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已上升为老年病中的第一位,而脑卒中又是老年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且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危害.积极防治高血压主要是对靶器官的保护,阻止逆转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老年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各期血压的处理原则.

    作者:毕素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神经刺激器得来的启示

    传统的腋路穿刺法为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阻滞侧上肢外展90度,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充分暴露腋窝.摸到动脉搏动的高点作为穿刺点.取一次性注射器的七号针头或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与皮肤呈10°到30°角刺入皮肤,紧贴动脉搏动的上缘或下缘缓慢进针,至出现刺破鞘膜的突破感.松开持针手指针尾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即认为穿刺针已进入腋鞘内.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若有异感则更明确.

    作者:董卿;孙飞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快,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糖尿病控制与临床试验的证明,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可以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搞好糖尿病的教育,取得病人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的前提.有些临床观察也证明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关键.我院自2004年5月~8月对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知识教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惊厥患儿血清镁离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镁(Mg2+)是体内必需的宏量元素,可催化或激活机体325种酶系,作为机体一种主要的内源性保护因子参与脑组织中的细胞代谢和功能调节.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颅脑损伤及窒息后常伴Mg2+水平改变,对惊厥与血清镁离子的变化少有报道.本文对本院收治的172例惊厥患儿血清Mg2+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张满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0~2004年我院35968例次抗-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35968例抗-HIV抗体检测情况.方法: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抗体.结果:检测35968例次,初筛试验阳性8例,后确认试验阳性2例.结论:到我院就诊的地方患者抗-HIV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要远远高于武警官兵,须扩大地方患者检测范围,防止HIV病毒医源性感染,确保广大官兵就医安全.

    作者:黄学亮;孙丽静;冯曼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新生儿至老年人皆可发病,发病高峰为1~4岁,但新生儿罕见.我科曾于2004年2月收治新生儿局限型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静媛;李向飞;闫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

    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及栓塞是将化疗药物注入肾癌肿瘤血管区域并将某种固体和液体物质经导管将其阻塞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一项技术[1].该院从1996年~2002年内对14例中晚期肾癌患者,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洁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创伤院前急救初步经验与体会

    院前急救是医院内治疗的拓展及院内急救的延伸,是社会及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之一.我院地处基层,意外伤害是常见急救病之一,能否正确地急救和转运,即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不仅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而且关系到伤员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现将我院创伤院前急救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永涛;李先杰;王淑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蓬莱市项目实施后疫情分析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项目)自1993年4月开始在蓬莱市实施,为探讨结核病控制项目在我市实施效果,现将1993年4月~2002年结核病疫情进行汇总,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远忠;李军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烧伤病人阴茎浅静脉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及截肢病人由于穿刺部位有限,常常能选择阴茎静脉穿刺.此类病人由于伤后体液丢失多、高代谢,负氮平衡,无论是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都需静脉补液.利用阴茎静脉穿刺在治疗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将笔者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林玉丹;许宝珠;黄顺红;李丽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与普罗帕酮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新药不断研制应用于临床,而新药的配伍禁忌,在静脉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头孢哌酮为长效、广谱(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适应于对本品敏感的呼吸、泌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感染.普罗帕酮(心律平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抗心律失常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适用于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的治疗,临床上应用普遍.

    作者:李爱云;侯爱莲;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膀胱冲洗治疗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病.自2003年6月1日~2004年6月1日我院产科采用膀胱冲洗治疗产后尿潴留4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王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人工流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已成为有效的避孕措施.笔者对2001年8月~2003年4月300例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进行了观察随防.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晶;李德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冷喷联合开瑞坦内服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冷喷联合开瑞坦内服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每日颜面部冷喷治疗1次,内服开瑞坦片10mg每日1次.对照组30例,单纯内服开瑞坦10mg每日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卡方检验,χ2=8.92,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治疗组疗效高,说明冷喷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是一个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迅速止痒,戒断患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依赖,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梁东辉;李建勤;鲍红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律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分析

    心律平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能有效地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发作,现简要报告临床应用于25例PSVT的疗效,并分析如下.

    作者:缪江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管理

    近年来院内感染中,肺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多,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的侵犯,长期应用抗生素及细胞毒药物,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本文对我科23例住院肿瘤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管理作一报告.

    作者:张玉泉;柯彩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祛瘀缩宫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瘀缩宫汤防治药流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门诊自愿接受药物流产且符合药物流产适应证而无禁忌证的早孕妇女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采用相同的服药方法和剂量进行药物流产,在胚胎组织排出后,治疗组连服去瘀缩宫汤每日1剂,共5d;对照组口服安络血5mg、止血敏0.5g,tid,共5d.结果:治疗组在出血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后服用祛瘀缩宫汤,可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曹姣玲;胡金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科急腹症剖腹探查的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剖腹探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2例外科急腹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外科急腹症均入院48h内及时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84.3%,29例经手术治愈,治愈率87.5%.结论:重视术前诊断、讨论,全面仔细的探查,是提高外科急腹症准确诊断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袁伟忠;陈永坚;欧军昌;林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434例单胎臀位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臀位产围产儿并发症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对434例单胎臀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胎臀位产围产儿死亡率与单胎头位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臀牵引较臀助产新生儿窒息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并矫正胎位;对足先露、骨盆狭窄、过期妊娠、胎儿体重>3500g、羊水少、脐带先露等应放宽剖宫产指征.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尽量阴道分娩,非紧急情况不做臀牵引,提高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臀位产剖宫产率.

    作者:上官花;胡文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钙所致输血反应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2004年1月20日在卫生院产后大出血,当日急诊入院,实验室检查:WBC18.2×109/L,N 90%,L 17%,M 3%,RBC1.3×1012/L,Hb 40g/L,PLT 220×109/L,肝功、肾功均正常K+4.2mmol/L,Na+137mmol/L,Cl100mmol/L,Ca2+3.37mmol/L,Mg2+0.72mmnol/L,P-51.99mmol/L血型O型,Rh阳性,临床申请红细胞悬液10U,新鲜血浆1500mL,交叉配血主次侧无凝集及溶血现象.

    作者:张中华;兰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