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名医张宝军验方医案3则

陈伟;张宝军

关键词:经方, 名医经验, 张宝军
摘要:本文以病案举例说明张老运用自拟经验方如化痰升清汤、吴萸温胃汤、经方半夏泻心汤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6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3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SBP、DBP、BUN、Scr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秋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方庄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方庄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发放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问卷进行调查.8个危险因素中,同时具有3个或以上者风险分级为高危;同时具有3个以下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风险分级为中危;同时具有3个以下且无慢性病者风险分级为低危.结果 有效问卷共230份,其中低危90人,中危108人,高危32人.结论 方庄社区中老年人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庞大.

    作者:吴瑕;薛武更;刘晓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医案教学在临床课教学中的作用

    中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务人员,在中医临床课教学中,医案是连接课堂和临床的重要环节,合理、恰当地使用医案能有效发挥教师在临床课上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诊判断能力.

    作者:李改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47例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GE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55.3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注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这与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医术水平不高,以及中药本身质量不达标都有一定关系.

    作者:薛海萍;丁越;侯剑伟;张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温阳通滞对可乐定造成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通滞方药对可乐定所致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心宝组及模型组.用温阳通滞胶囊等效量、二倍量灌胃给药,以心宝做对照.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1.5h、2h心电信号,统计分析大鼠心率、心率每搏间变异系数、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显著提高,心率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有降低趋势(P<0.05).高剂量组作用更为突出,个别时段优于心宝组(P<0.05).结论 温阳通滞方药能够通过提高心率、降低心率变异系数、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达到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满意干预效果.

    作者:齐建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50例

    目的 探讨分析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ADL评分良好率为76.0%,明显较A组患者ADL评分良好率4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朱虹;刘小波;王晓玲;施丹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医生视觉下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认识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生对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认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方法 对427名来自云南省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中医类别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17份,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们普遍认为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财政支持不足,其次是医生自身中医药知识及技能掌握不好,医生的学历及职称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结论 制定符合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特点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落实及监督;建立中医健康理念宣讲网站及策划团队,定期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中医特色医疗及药物产业;开展各种层次的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的继续教育;积极鼓励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制定符合基层特点的职称政策,提高基层医生工资待遇,真正做到“留得住”.

    作者:卞瑶;石安华;张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学是中医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量大等.PBL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的一种优秀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在医学生物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了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并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突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与重点,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夏金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辨证调护老年糖尿病的要点

    糖尿病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以60~70岁的年龄段多见.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临床表现,在确诊为糖尿病时,长时间的糖尿病并发症经常已存在.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主要特征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

    作者:曹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斑马鱼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斑马鱼模型的使用正逐渐拓展到生命体多个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的研究中,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中药毒理研究、代谢研究和重大疾病中药成分活性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就斑马鱼在筛选模型、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中药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模式等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中医药事业的现代研究的迅速发展.

    作者:邢学锋;马钦海;徐成贺;许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温阳通脉治痹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43例

    目的 研究温阳通脉治痹汤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选择2011年06月至2013年0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通过温阳通脉治痹汤治疗,比较两个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好,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同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温阳通脉治痹汤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义然;杨小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中医基础八项操作培训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治未病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院护士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高,中医院校护理实习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医院招聘中医院校护理人员,对其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医院护理实习生中医操作技术水平,使其毕业之后,能够走向社会进行独立工作,有能力面对招聘和临床实际情况,是所有实习中医院护理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

    目的 观察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脂必要片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玉春;郝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治疗颈椎病40例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0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温针灸及肌肉力量技术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 其中痊愈者17例,占42.5%;好转22例,占55%;总有效率97.5%.结论 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泰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以及“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以此证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认知重建、信念培养、行为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生燕;马凤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糖尿病治疗体会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向年轻化.笔者经过大量的门诊观察分析发现,糖尿病治疗不能单一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朱长保;马鸿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28例

    目的 分析脑栓塞患者采用中医学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脑栓塞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B组,每组28例.给予A组患者单纯的西医治疗,给予B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B组患者分值低于A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B组患者分值低于A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进行全面观察,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相关检查后,也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状况.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脑栓塞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可临床推广.

    作者:刘宏文;严济春;漆化华;刘国胜;赖坚强;古贱秀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络逐瘀丸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通过测定通络逐瘀丸的阿魏酸的含量,建立通络逐瘀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反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实验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的含量在0.0189~0.37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9.42%,RSD为1.64%.结论 该方法操作易行,稳定可靠,可以用于通络逐瘀丸质量控制.

    作者:刘家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白扁豆解毒作用探析

    白扁豆,首载于《名医别录》,又名藊豆,南扁豆(《滇南本草》).白扁豆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豆的Dolichos lablab L.的成熟种子;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化湿和中、补脾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以及夏月暑湿吐泻转筋,常生用或炒用[1].自古以来的多数本草都记载其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暑湿内蕴,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但却很少有本草谈及白扁豆具有解毒的作用.而贵州一带的苗族民间医生却用白扁豆来治疗毒蛇咬伤以及疔疮痈肿均能获得奇效,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作者:鲁利民;陆锦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