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冬凤
中医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配入药物或用食物作为药物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相应疾病的一门学科,为祖国医学中传统而富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思想。目前食疗在国外属自然疗法,已受到高度重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合理的膳食可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在护理中给予病人饮食指导非常重要。
作者:黄晶;王荣;吴效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袁氏“肝炎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针对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护肝治疗,针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袁氏肝炎1号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6/4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袁氏肝炎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善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理科门诊男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48例)应用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舍曲林和谷维素治疗,疗程8周。采用更年期综合征评分表(Kapperman)、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Kapperman评分、 HAMD评分均出现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1),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驦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TE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1)。结论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能有效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且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高。
作者:张大文;童容容;黄月花;谈国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显示,女性常吃深海鱼,可将患忧郁症的风险降低25%。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消胀膏穴位贴敷对胸腰推骨折腹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胸腰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都采用常规的宣教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5 d内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天内腹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消胀膏干预可明显减少、减轻腹胀,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马春;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单纯应用胆宁片与应用降脂药瑞舒伐他汀对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胆囊摘除后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口服胆宁片5片,tid;对照组32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mg,qd;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驥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驥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降脂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驦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胆宁片对胆囊摘除后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作用与瑞舒伐他汀相当。
作者:许源;许国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使用高能旋磁系统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的头痛、失眠和肌肉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使用高能旋磁系统治疗来自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符合研究标准的60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方法为磁盘距离头部和躯干部位15cm进行治疗;治疗时磁盘旋转速度为200转/分;每次治疗30分钟,每天治疗一次,共治疗10天。统计分析使用SAS9.2统计软件。结果①失眠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失眠程度有显著差别(P驥0.0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②头痛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头痛程度有显著差别(P驥0.0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③肌肉疼痛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肌肉疼痛改善程度有显著差别(P驥0.0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结论高能旋磁治疗系统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的失眠、头痛和肌肉疼痛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李欢;侯江红;吕沛宛;李振中;张文放;王莹;刘坤鹏;苏国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对肿瘤化疗患者,研究应用辨证护理后对患者临床呕吐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肿瘤化疗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肿瘤化疗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75例)与B2组(对照组75例); B2组:常规护理; B1组:辨证护理;对比B1与B2组肿瘤化疗患者完成护理后在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呕吐症状表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 B1组肿瘤化疗患者完成护理后,在呕吐症状发作次数、呕吐症状持续的时间两方面,优于B2组患者尤为明显(P驥0.05);在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方面, B1组明显优于B2组患者(P 驥0.05)。结论针对肿瘤化疗患者,选择辨证护理的方法给予临床干预,在预防化疗性呕吐以及控制化疗性呕吐等方面,表现了显著意义,成功凸显辨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是病人的自我感觉,其病机比较复杂,故临床辨证应根据其要点准确辨证。辨证分型主要分为痰湿中阻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精气不足型,寒湿凝聚型,阳气亏虚型。
作者:孙建丽;郭梅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失眠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遵照医嘱睡前口服地西泮片,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状态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藻酸盐敷料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伴有严重感染伤口的效果及护理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伤口均严重感染,应用藻酸盐敷料进行治疗,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该例糖尿病足溃疡伴有严重性感染伤口的患者,经藻酸盐敷料治疗及中医护理干预后,溃疡创面基本得到修复,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变浅,没有渗液溢出,感染伤口基本愈合。结论藻酸盐酸敷料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伴有严重感染伤口的治疗具有显著性效果,结合中医护理有效促进疗效的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
作者:吕芷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82.1%,有显著差异(P驥0.05);心电图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1.4%,无显著差异(P驦0.05)。结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比单纯常规治疗,在改善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更佳。
作者:张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主动学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生药学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对在生药学教学中如何促进“主动学习”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总结出重视首讲、生药标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和网络课堂建设、加强互动及时沟通、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生药学教学效率。
作者:贾献慧;唐文照;慈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水蛭又名蛭蝚、马鳖,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其中,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水蛭”;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从队伍建设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入手,提出了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实例针对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作用、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方式、学科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的构建及学科队伍管理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阐释了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李青雅;程凯;姚建平;徐向宇;白云苹;樊蔚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落枕又称“失枕”,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针对不同类型落枕,采用不同穴位针灸,常可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甚至针进即愈。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方剂半夏泻心汤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减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驥0.05。结论中药治疗胃食道反流性疾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玲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医学论文英文的写作是国内医务工作者以及在校医学生论文写作中的一大难点。目前,有关医学论文英文的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从时态用法角度探讨结构式医学论文英文写作教学,为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新视角和尝试。
作者:张晓枚;陈宁;王曦;沈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环节中的核心,是培养医学生掌握医疗技能及临床思维逻辑的关键。结合笔者的临床带教经验,探讨呼吸科的实习带教方式,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作者:蔡俊翔;杨淇婷;张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