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刘俊峰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消胀膏穴位贴敷对胸腰推骨折腹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胸腰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都采用常规的宣教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5 d内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天内腹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消胀膏干预可明显减少、减轻腹胀,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马春;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全国名老中医江育仁教授德高望重,从医60余年中,孜孜以求,志在创新,在中医儿科领域提出过多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临床用药具有独特的风格,创制的加味异功片、和脾片、止泻散、定喘散等小儿常用中成药在治疗腹泻、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咳喘等病证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明明;郁晓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 A组30例患者给予西医治疗, B组36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 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 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驥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龙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水蛭又名蛭蝚、马鳖,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其中,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水蛭”;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肿瘤晚期的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晚期肿瘤患者60例进行观察。这些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为中医护理,收集并整理分析这些研究对象在临床上的治疗以及相关的护理信息等。其中中医护理的操作主要包括耳穴、艾灸、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等。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使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够了解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论通过对60例肿瘤晚期患者实行中医护理的模式了解到,这种护理的方式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陈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以奇偶标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进行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从而对辨证论治的应用价值进行评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完成对照治疗,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 P驥0.05;且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安全性极高。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并具有安全性、高效性的优点,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作者:史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养心汤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6.7%,硝酸甘油停减率88.2%,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翟颖;刘淑荣;周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和试验组31例(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两组均治疗15天。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治疗后比治疗前延长。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波;谢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探索。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并将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目前社会对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 CBI教学理念为基础,通过借鉴CBI课程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中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确保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作者:马燕;陈晓;张颖颖;林荣锋;陈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参考,对毕业生就业流向、层次、形式、就业变动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充分、更广泛就业的工作思路层面进行思考,对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探索。
作者:白冰;宋岩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数千年来,儒家之“五常”不断塑造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标准,也规定了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国人“道德健康”的范式。“仁”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对于当今社会倡导道德健康提出了理论和践行标准,为我们建立和谐、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依据。本文试从仁学之本探究中国当代社会道德健康的标准及内涵,期望能够对正确理解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健康做出阐释。
作者:王蕾;李德杏;周波;刘晓芳;秦玉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西医治疗FD效果欠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较为明显。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F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穴位注射方法的作用、黄芪注射液的作用以及温和灸的作用等3个方面探讨该方法治疗FD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徐长辉;田谧;原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阐述了《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意义,并提供了四大类不同教学形式即纸版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电子教材和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通过对《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经验总结,讨论立体化教材开发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舒适;奚赟虎;周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有效率为81.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驥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兆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临床均给予锁定钢板治疗。按照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45例给予锁定钢板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护理组45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对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给予中西结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临床意义重大,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亦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验证探讨乙醇灭菌方法对中药固体制剂灭菌效果。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对总计约30个批次的品种进行乙醇蒸汽灭菌效果评价。结果饮片合格率为90%,粉末合格率为38%,成品合格率为62%。结论乙醇蒸汽灭菌方法可行,灭菌效果明显。但饮片灭菌后的后续粉碎、制剂过程需进一步完善,强化净化管理,才能保证终成品合格。
作者:吕鹏;白明学;陈天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核消散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动态变化。方法选取30例4~6岁腺样体肥大患儿,使用核消散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检查变化。结果30例患儿中25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其免疫学检查指标均无较大程度的下降。结论核消散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行之有效的方剂。
作者:蒋锴;田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住院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中医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华;王戌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现代网络通讯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笔者前后从事四年网络教学,认为借助网络通讯工具从事教学是对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扩展教学课堂资源,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探讨,且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作者:何磊;车志英;樊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方剂半夏泻心汤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减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驥0.05。结论中药治疗胃食道反流性疾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玲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