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王戌萍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驥0.01)。结论小青龙汤加减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喘憋、呼吸困难症状,同时能减少激素使用的剂量和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现代网络通讯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笔者前后从事四年网络教学,认为借助网络通讯工具从事教学是对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扩展教学课堂资源,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探讨,且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作者:何磊;车志英;樊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有效率为81.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驥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兆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数千年来,儒家之“五常”不断塑造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标准,也规定了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国人“道德健康”的范式。“仁”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对于当今社会倡导道德健康提出了理论和践行标准,为我们建立和谐、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依据。本文试从仁学之本探究中国当代社会道德健康的标准及内涵,期望能够对正确理解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健康做出阐释。
作者:王蕾;李德杏;周波;刘晓芳;秦玉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芹菜以其独特芳香赢得人们的青睐,营养丰富,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被赞为“菜之美者”。然而食用时须注意:1.《本草汇言》载:“脾胃虚弱,中气寒乏者禁食之。”由于芹菜性凉质滑,故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不宜多食。2.芹菜有降血压作用,血压偏低者不宜多食。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方剂学课程的大班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方法以知识点的传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进一步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这种现状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现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作者:龙旭阳;程传浩;曹珊;张延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条文中“坏病”,坏者,自败之义,言历经误治而正证自坏,柯韵伯云:“坏病者,即变证也”。在这一条文中,指出患太阳病已有数日(病变部位、患病时间),已用过发汗之法,再或曾用涌吐、攻下、温针治疗,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复杂化。由于变证已不属太阳表证,故桂枝汤一类的辛温解表方剂,已不能再使用。由于坏病变化多端,故对坏病救治之法,只能示之以原则,应该仔细观察、分析现有的脉证,全面了解诊治经过,辨明因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按证立法选方,即进行辨证论治。这不仅是治疗坏病的原则,也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对指导临床有普遍的意义。从认识论角度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指导我们要想认识疾病的本质,必须全面采集与诊断相关的所有证据,把握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避免西医认识疾病只注重特异性病因、病理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不少疾病迁延不愈的状况。本文试通过《伤寒论》的六经提纲及相关条文来阐释仲景先师是如何“观其脉证”,并且“随证治之”的。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留学生经典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学中的难点,亦是课堂教学探索、改革的创新突破点。笔者在多年的留学生《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温病学》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时努力开拓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校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学习神经康复治疗学的8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传统常规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另一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将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案例教学组的学生学习兴趣更高(90%),考试成绩也更好(87.5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成绩,值得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牛陵川;王愉乐;虞乐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全国名老中医江育仁教授德高望重,从医60余年中,孜孜以求,志在创新,在中医儿科领域提出过多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临床用药具有独特的风格,创制的加味异功片、和脾片、止泻散、定喘散等小儿常用中成药在治疗腹泻、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咳喘等病证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明明;郁晓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方剂半夏泻心汤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减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驥0.05。结论中药治疗胃食道反流性疾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玲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聪耳息鸣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和总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总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疗效确切,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作者:周友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未绝经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七天开始口服坤泰胶囊,每次4粒,3次/日;对照组术后避免服用任何对卵巢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比较两组术后3月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术后1年再次复查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并进行Kupperman 评分。结果治疗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驥0.05), FSH、 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驥0.05)。结论坤泰胶囊可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降低术后卵巢功能损伤,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董金菊;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主动学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生药学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对在生药学教学中如何促进“主动学习”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总结出重视首讲、生药标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和网络课堂建设、加强互动及时沟通、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生药学教学效率。
作者:贾献慧;唐文照;慈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每组各30例。干预贯穿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后48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48h使用镇痛药物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作者:肖开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探索。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并将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目前社会对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 CBI教学理念为基础,通过借鉴CBI课程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中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确保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作者:马燕;陈晓;张颖颖;林荣锋;陈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消心痛或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和黄芪注射液。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洪日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年6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胃溃疡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常规胃溃疡治疗加丹参注射液组)36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d与7d时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d与7d时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P均驥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有效改善。
作者:陈军;鲁磊;高圣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近期有作者来电反映,有人借我刊名义从事征稿活动,扰乱了正常的投稿秩序,影响了我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的声誉。
作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