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陈军;鲁磊;高圣华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 胃溃疡, 氧化应激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年6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胃溃疡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常规胃溃疡治疗加丹参注射液组)36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d与7d时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d与7d时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P均驥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胃溃疡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有效改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常提谷道防便秘

    古代养生家对大便是否畅通,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吕氏春秋·达郁篇》又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大便通畅,及时排出浊物才能“尽其天年”,获得健康。便秘不是一种单独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老人腹部肌肉松弛,直肠肌萎缩,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加之饮水过少,饮食上又缺少纤维食物,所以易造成便秘。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卵巢早衰的中医治疗进展

    卵巢早衰是妇科疑难病症,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目前对该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清楚,西医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治疗有明显的局限性,现代中医依据传统理论,从肾、肝、脾三脏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疏肝疗法,多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素珍;赵颖;郜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消胀膏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30例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消胀膏穴位贴敷对胸腰推骨折腹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胸腰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都采用常规的宣教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5 d内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天内腹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消胀膏干预可明显减少、减轻腹胀,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马春;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外国留学生《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的构建与思考

    阐述了《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意义,并提供了四大类不同教学形式即纸版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电子教材和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通过对《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经验总结,讨论立体化教材开发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舒适;奚赟虎;周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38例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干眼症治疗的患者7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38例,试验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玻璃酸钠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杞菊地黄丸联合药物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9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7%,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良症状轻微无需药物治疗,症状能够自愈不影响治疗。结论干眼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基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药名戏与《牡丹亭》

    在戏剧艺术中,“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巧妙地把中药名称和药物性能及疗效,运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性化。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BL与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比较PBL教学法与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实习的84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PBL教学法组)42名和对照组(传统带教法组)42名。效果评价为理论知识考核、操作考核以及自我感觉问卷调查结果比较。结果在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问卷调查上,试验组护生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 PBL教学法比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翠萍;陈惠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痰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古代各医家对眩晕的认识与研究,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本文从导致眩晕的“痰”与“虚”两方面切入,分别根据其症状、舌脉特点探讨“无痰不作眩”的代表证型-痰浊内阻与“无虚不作眩”的代表证型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源自古代医家的无痰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理论更好地指导现世的临床实践。

    作者:徐昉;康利高阁;吴双;刘晨;徐江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炎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条文中“坏病”,坏者,自败之义,言历经误治而正证自坏,柯韵伯云:“坏病者,即变证也”。在这一条文中,指出患太阳病已有数日(病变部位、患病时间),已用过发汗之法,再或曾用涌吐、攻下、温针治疗,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复杂化。由于变证已不属太阳表证,故桂枝汤一类的辛温解表方剂,已不能再使用。由于坏病变化多端,故对坏病救治之法,只能示之以原则,应该仔细观察、分析现有的脉证,全面了解诊治经过,辨明因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按证立法选方,即进行辨证论治。这不仅是治疗坏病的原则,也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对指导临床有普遍的意义。从认识论角度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指导我们要想认识疾病的本质,必须全面采集与诊断相关的所有证据,把握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避免西医认识疾病只注重特异性病因、病理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不少疾病迁延不愈的状况。本文试通过《伤寒论》的六经提纲及相关条文来阐释仲景先师是如何“观其脉证”,并且“随证治之”的。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四)--五运六气的天文学和文化背景

    1天文学背景我国自有文字记载,就有对天象的观测记录。《尚书·尧典卷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古代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研制了早的天文学测量仪--“圭表”。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这些古代天文学成就应用于医学之中的典范。

    作者:邹勇;刘济跃;田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结合护理干预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5例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临床均给予锁定钢板治疗。按照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45例给予锁定钢板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护理组45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对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给予中西结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临床意义重大,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亦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

    目的:观察核消散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动态变化。方法选取30例4~6岁腺样体肥大患儿,使用核消散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检查变化。结果30例患儿中25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其免疫学检查指标均无较大程度的下降。结论核消散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行之有效的方剂。

    作者:蒋锴;田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本刊郑重声明

    近期有作者来电反映,有人借我刊名义从事征稿活动,扰乱了正常的投稿秩序,影响了我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的声誉。

    作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固体制剂乙醇蒸汽灭菌探讨

    目的:验证探讨乙醇灭菌方法对中药固体制剂灭菌效果。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对总计约30个批次的品种进行乙醇蒸汽灭菌效果评价。结果饮片合格率为90%,粉末合格率为38%,成品合格率为62%。结论乙醇蒸汽灭菌方法可行,灭菌效果明显。但饮片灭菌后的后续粉碎、制剂过程需进一步完善,强化净化管理,才能保证终成品合格。

    作者:吕鹏;白明学;陈天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医护理干预失眠46例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失眠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遵照医嘱睡前口服地西泮片,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状态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呼吸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环节中的核心,是培养医学生掌握医疗技能及临床思维逻辑的关键。结合笔者的临床带教经验,探讨呼吸科的实习带教方式,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作者:蔡俊翔;杨淇婷;张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现代网络通讯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笔者前后从事四年网络教学,认为借助网络通讯工具从事教学是对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扩展教学课堂资源,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探讨,且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作者:何磊;车志英;樊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病案分析教学法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医类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临床医学学科,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中西医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理论结合实践,我学科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运用病案教学法提高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水平。

    作者:李焱;周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目的:阐明近20种古医籍医案中刺络放血的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病证。方法从古代医籍验案角度,论述刺络放血疗法的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病证的临床特点及理论依据。结果刺络疗法具有工具多样、部位多变、出血量化分级、虚实皆宜的临床特点。结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运用应因人而异、因病制宜。

    作者:洪恩四;张波;邓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