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坤泰胶囊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损伤40例

董金菊;李伟

关键词:坤泰胶囊, 全子宫切除术, 卵巢功能损伤,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坤泰胶囊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未绝经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七天开始口服坤泰胶囊,每次4粒,3次/日;对照组术后避免服用任何对卵巢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比较两组术后3月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术后1年再次复查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并进行Kupperman 评分。结果治疗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驥0.05), FSH、 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驥0.05)。结论坤泰胶囊可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降低术后卵巢功能损伤,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胃炎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辨证护理缓解患者肿瘤化疗呕吐75例

    目的:探讨针对肿瘤化疗患者,研究应用辨证护理后对患者临床呕吐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肿瘤化疗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肿瘤化疗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75例)与B2组(对照组75例); B2组:常规护理; B1组:辨证护理;对比B1与B2组肿瘤化疗患者完成护理后在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呕吐症状表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 B1组肿瘤化疗患者完成护理后,在呕吐症状发作次数、呕吐症状持续的时间两方面,优于B2组患者尤为明显(P驥0.05);在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方面, B1组明显优于B2组患者(P 驥0.05)。结论针对肿瘤化疗患者,选择辨证护理的方法给予临床干预,在预防化疗性呕吐以及控制化疗性呕吐等方面,表现了显著意义,成功凸显辨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贯穿式教学法的研究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均为中医的经典课程,且《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为加强经典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文章将举例说明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刘茜;陈桂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痰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古代各医家对眩晕的认识与研究,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本文从导致眩晕的“痰”与“虚”两方面切入,分别根据其症状、舌脉特点探讨“无痰不作眩”的代表证型-痰浊内阻与“无虚不作眩”的代表证型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源自古代医家的无痰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理论更好地指导现世的临床实践。

    作者:徐昉;康利高阁;吴双;刘晨;徐江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校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学习神经康复治疗学的8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传统常规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另一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将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案例教学组的学生学习兴趣更高(90%),考试成绩也更好(87.5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成绩,值得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牛陵川;王愉乐;虞乐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四磨汤治疗肺癌患者应用羟考酮致便秘80例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肺癌患者使用羟考酮治疗所致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羟考酮治疗引发便秘的肺癌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四磨汤组和乳果糖组两组,每组各80例患者。四磨汤组患者给予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乳果糖组患者给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四磨汤组患者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乳果糖组患者的8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治疗后,四磨汤组患者的MTL含量显著高于乳果糖组患者, VIP含量显著低于乳果糖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四磨汤组患者的GaS含量与乳果糖组患者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驦0.05)。结论传统中药制剂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肺癌患者应用羟考酮所致便秘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连生;傅向平;张艳;胡绍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江育仁教授创制小儿中成药举隅

    全国名老中医江育仁教授德高望重,从医60余年中,孜孜以求,志在创新,在中医儿科领域提出过多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临床用药具有独特的风格,创制的加味异功片、和脾片、止泻散、定喘散等小儿常用中成药在治疗腹泻、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咳喘等病证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明明;郁晓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条文中“坏病”,坏者,自败之义,言历经误治而正证自坏,柯韵伯云:“坏病者,即变证也”。在这一条文中,指出患太阳病已有数日(病变部位、患病时间),已用过发汗之法,再或曾用涌吐、攻下、温针治疗,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复杂化。由于变证已不属太阳表证,故桂枝汤一类的辛温解表方剂,已不能再使用。由于坏病变化多端,故对坏病救治之法,只能示之以原则,应该仔细观察、分析现有的脉证,全面了解诊治经过,辨明因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按证立法选方,即进行辨证论治。这不仅是治疗坏病的原则,也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对指导临床有普遍的意义。从认识论角度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指导我们要想认识疾病的本质,必须全面采集与诊断相关的所有证据,把握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避免西医认识疾病只注重特异性病因、病理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不少疾病迁延不愈的状况。本文试通过《伤寒论》的六经提纲及相关条文来阐释仲景先师是如何“观其脉证”,并且“随证治之”的。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黄芪对药功效高

    黄芪味甘,性微温,色黄入脾,心白入肺,入手、足太阴经,具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临床上,将黄芪与其他药物配对使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研究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治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目的:阐明近20种古医籍医案中刺络放血的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病证。方法从古代医籍验案角度,论述刺络放血疗法的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病证的临床特点及理论依据。结果刺络疗法具有工具多样、部位多变、出血量化分级、虚实皆宜的临床特点。结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运用应因人而异、因病制宜。

    作者:洪恩四;张波;邓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病理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探索

    从高尚的职业道德目标,探索精神,通过CPC案例教学以人为鉴,沟通及协作能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五个方面,探讨病理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的渗透方法。

    作者:王记红;刘春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目的:对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马铃薯片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消炎痛进行治疗),均为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同对照组患者的73.33%相比,有一定优势, P 驥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为(1.42±0.31)分,同对照组患者的(0.74±0.32)分相比,有一定差异性, P驥0.05。结论在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上马铃薯片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潘爱莲;朱琰;黄杰;朱俊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住院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中医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华;王戌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四)--五运六气的天文学和文化背景

    1天文学背景我国自有文字记载,就有对天象的观测记录。《尚书·尧典卷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古代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研制了早的天文学测量仪--“圭表”。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这些古代天文学成就应用于医学之中的典范。

    作者:邹勇;刘济跃;田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形式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中医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而讨论式教学实施效果显著,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和领悟。研究认为,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学习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在中医专业药理学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课堂教授的的主要教学模式虽然也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学生被动的听讲接受,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课堂互动少,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的是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和动手能力。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现将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中医专业中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曲震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藻酸盐敷料护理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严重伤口感染1例

    目的:研究分析藻酸盐敷料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伴有严重感染伤口的效果及护理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伤口均严重感染,应用藻酸盐敷料进行治疗,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该例糖尿病足溃疡伴有严重性感染伤口的患者,经藻酸盐敷料治疗及中医护理干预后,溃疡创面基本得到修复,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变浅,没有渗液溢出,感染伤口基本愈合。结论藻酸盐酸敷料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伴有严重感染伤口的治疗具有显著性效果,结合中医护理有效促进疗效的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

    作者:吕芷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识别真伪水蛭

    水蛭又名蛭蝚、马鳖,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其中,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水蛭”;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TBL-CBL-PBL”的生理学实践教学法

    生理学属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实践学科,与临床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医院校,许多学生认为是西医课程,不予重视。构建“TBL-CBL-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TBL-CBL-PBL”教学法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实施中,以实验项目分析为中心环节,采用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展开,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讨论。同时,可以发散思维、拓宽视野,了解与实验项目相关的更多知识。实践表明,“TBL-CBL-PBL”教学法应用于生理学实验课,可以充分发挥三种教学法的优点,优势叠加,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作者:李海燕;朱庆文;高蔚;赵淑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彭措热登先生治疗包虫病的经验

    彭措热登第六代阿池国塔医生传人于藏历水马1942年出生于康·德格阿池藏医世家,8岁跟随祖父学习藏文化基础知识,12岁至18岁期间系统学习和背诵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分别拜祖父第五代阿池国塔嘎玛多旦、热嬢曲达、当琼罗确等藏医学者为师,学习藏医理论及秘方传承工作。1984年至1998年期间成立白玉县藏医院并担任该院院长。1998年返回家乡成立阿池国塔藏医院(私立医院),逐步形成承担传承、教学、创新研究为一体化的藏医人才培养基地。在50多年的临床经验工作当中善于思考与研究疑难杂症,在运用藏医学治疗包虫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东知项杰;王多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