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莲;朱琰;黄杰;朱俊友
幌子,原称“望子”,也叫“招旗”,是悬挂在店铺门前的简明易懂、一目了然的经营标志物,目的是让人知晓其所卖商品的形式或服务的内容。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以奇偶标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进行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从而对辨证论治的应用价值进行评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完成对照治疗,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 P驥0.05;且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安全性极高。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并具有安全性、高效性的优点,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作者:史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圆利针针刺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圆利针针刺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每日治疗一次,一周2次,共治疗6次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33%,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驥0.001)。结论圆利针针刺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性眩晕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医经典是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的宝贵财富。只有熟悉中医经典,才能真正领会经典的奥秘和经典的生命活力,提高临床疗效。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学必本于经,病必明于论,治必究于方,而能变通而无滞,斯能尽夫立医之意”。现将自己学习应用经典的临床点滴体会记录如下,与同道共参。
作者:欧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肿瘤晚期的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晚期肿瘤患者60例进行观察。这些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为中医护理,收集并整理分析这些研究对象在临床上的治疗以及相关的护理信息等。其中中医护理的操作主要包括耳穴、艾灸、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等。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使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够了解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论通过对60例肿瘤晚期患者实行中医护理的模式了解到,这种护理的方式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陈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文章通过桂枝汤的应用,探讨活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从发掘经方中所蕴含的精华,研习性味归经与配伍组方精义,谨守病机-证-方药统一,重视经方中对症治疗,达到灵活运用经方的目的。
作者:陈瑞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介绍苗药六月雪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科研工作、临床用药指导及新药研发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苗药六月雪相关研究报道的文献,综述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六月雪含有挥发油、糖类以及一些其它类成分,而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菌,解热,抗肝炎病毒,保肝,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结论六月雪具有多种药效作用,具有可研究价值,在医疗保健以及食品防腐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鲁利民;陆锦锐;韩忠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数千年来,儒家之“五常”不断塑造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标准,也规定了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国人“道德健康”的范式。“仁”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对于当今社会倡导道德健康提出了理论和践行标准,为我们建立和谐、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依据。本文试从仁学之本探究中国当代社会道德健康的标准及内涵,期望能够对正确理解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健康做出阐释。
作者:王蕾;李德杏;周波;刘晓芳;秦玉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李莹教授,吉林省著名肾脏病专家,国家级名中医,从医近60年,在泌尿生殖系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仅对其在阳痿这一男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用药特点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与同道共享。
作者:林桢;刘新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门诊输液室流动性大,不安全的因素多。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安全,尽量避免发生差错事故是重要的,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考验。我院门诊输液室从环境到规章制度等方面均做了合理改造,在护理质控上进行了规范。这样做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而为减少医患矛盾,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杨晓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开放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和银离子制剂治疗,观察其治愈、好转及显效的比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875%,对照组有效率为84.3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驥0.05)。结论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景;郭伟光;滕林;张海丽;回雪颖;于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组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更加复杂,这种疾病出现了更多的新特点,为了能够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诸多医者针对本病的中医脏腑病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现对近十年此方面研究概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矫俊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为促进中医院校教学、科研乃至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和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验室管理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分析了加强培养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提升综合素质的建议和措施。
作者:蒋宁;才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阐述了《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意义,并提供了四大类不同教学形式即纸版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电子教材和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通过对《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经验总结,讨论立体化教材开发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舒适;奚赟虎;周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内经》教学中围绕中医各家学说授课的一些措施,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能忽视《内经》自身的各家学说性质,展现出中医药学形成的学术背景,另一方面,需要适当援引一些历代中医各家学说的医家学习阐发《内经》经文的案例,总结出中医药学发展的研究思路,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领悟到《内经》作为中医药学理论源头的重要性,并可以借鉴古代医家学习运用《内经》的思路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古代养生家对大便是否畅通,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吕氏春秋·达郁篇》又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大便通畅,及时排出浊物才能“尽其天年”,获得健康。便秘不是一种单独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老人腹部肌肉松弛,直肠肌萎缩,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加之饮水过少,饮食上又缺少纤维食物,所以易造成便秘。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治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卵巢早衰是妇科疑难病症,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目前对该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清楚,西医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治疗有明显的局限性,现代中医依据传统理论,从肾、肝、脾三脏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疏肝疗法,多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素珍;赵颖;郜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单纯应用胆宁片与应用降脂药瑞舒伐他汀对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胆囊摘除后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口服胆宁片5片,tid;对照组32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mg,qd;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驥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驥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降脂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驦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胆宁片对胆囊摘除后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作用与瑞舒伐他汀相当。
作者:许源;许国振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