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古代中药招幌胜“酒旗”

《中国中医药报》

关键词:古代, 标志物, 悬挂, 商品, 经营, 服务, 店铺
摘要:幌子,原称“望子”,也叫“招旗”,是悬挂在店铺门前的简明易懂、一目了然的经营标志物,目的是让人知晓其所卖商品的形式或服务的内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目的:对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马铃薯片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消炎痛进行治疗),均为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同对照组患者的73.33%相比,有一定优势, P 驥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为(1.42±0.31)分,同对照组患者的(0.74±0.32)分相比,有一定差异性, P驥0.05。结论在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上马铃薯片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潘爱莲;朱琰;黄杰;朱俊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8例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9例。针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变化情况、心电图监测情况和硝酸甘油停减率。结果经对比分析得出,试验组患者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试验组患者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8.9%,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57.8%,且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观察组;试验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为78.9%,观察组停减率为57.9%;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取得确切疗效,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作者:陈斌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

    留学生经典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学中的难点,亦是课堂教学探索、改革的创新突破点。笔者在多年的留学生《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温病学》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时努力开拓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坤泰胶囊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损伤40例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未绝经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七天开始口服坤泰胶囊,每次4粒,3次/日;对照组术后避免服用任何对卵巢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比较两组术后3月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术后1年再次复查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并进行Kupperman 评分。结果治疗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驥0.05), FSH、 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驥0.05)。结论坤泰胶囊可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降低术后卵巢功能损伤,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董金菊;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探讨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西医治疗FD效果欠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较为明显。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F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穴位注射方法的作用、黄芪注射液的作用以及温和灸的作用等3个方面探讨该方法治疗FD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徐长辉;田谧;原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常提谷道防便秘

    古代养生家对大便是否畅通,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吕氏春秋·达郁篇》又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大便通畅,及时排出浊物才能“尽其天年”,获得健康。便秘不是一种单独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老人腹部肌肉松弛,直肠肌萎缩,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加之饮水过少,饮食上又缺少纤维食物,所以易造成便秘。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聪耳息鸣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和总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总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疗效确切,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作者:周友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病案分析教学法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医类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临床医学学科,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中西医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理论结合实践,我学科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运用病案教学法提高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水平。

    作者:李焱;周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炎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病理学考前辅导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医学教学及考试中相对较为少见,笔者将其运用于医学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特分享推广,希望对高校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高远;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1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和试验组31例(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两组均治疗15天。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治疗后比治疗前延长。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波;谢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基于中医基石学科建设方剂学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对策

    方剂学课程的大班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方法以知识点的传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进一步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这种现状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现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作者:龙旭阳;程传浩;曹珊;张延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脏腑病机学的研究概况分析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组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更加复杂,这种疾病出现了更多的新特点,为了能够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诸多医者针对本病的中医脏腑病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现对近十年此方面研究概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矫俊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中药类专业课,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药化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探讨了本实验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者:王彦志;刘斌;冯卫生;陈辉;孙彦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苗药六月雪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科研工作、临床用药指导及新药研发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苗药六月雪相关研究报道的文献,综述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六月雪含有挥发油、糖类以及一些其它类成分,而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菌,解热,抗肝炎病毒,保肝,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结论六月雪具有多种药效作用,具有可研究价值,在医疗保健以及食品防腐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鲁利民;陆锦锐;韩忠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研究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治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本刊郑重声明

    近期有作者来电反映,有人借我刊名义从事征稿活动,扰乱了正常的投稿秩序,影响了我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的声誉。

    作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金匮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金匮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划分为两组,参照组37例患者只用格列美脲治疗,研究组26例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水平。结果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3%,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对比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32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6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参芎葡萄糖口服液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驥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能够改善患者肤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卵巢早衰的中医治疗进展

    卵巢早衰是妇科疑难病症,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目前对该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清楚,西医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治疗有明显的局限性,现代中医依据传统理论,从肾、肝、脾三脏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疏肝疗法,多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素珍;赵颖;郜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