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形式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中医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曲震理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中医专业, 高职高专, 药理学, 教学
摘要:在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而讨论式教学实施效果显著,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和领悟。研究认为,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学习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在中医专业药理学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课堂教授的的主要教学模式虽然也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学生被动的听讲接受,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课堂互动少,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的是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和动手能力。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现将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中医专业中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胃炎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目的:阐明近20种古医籍医案中刺络放血的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病证。方法从古代医籍验案角度,论述刺络放血疗法的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病证的临床特点及理论依据。结果刺络疗法具有工具多样、部位多变、出血量化分级、虚实皆宜的临床特点。结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运用应因人而异、因病制宜。

    作者:洪恩四;张波;邓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48例

    目的:探讨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理科门诊男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48例)应用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舍曲林和谷维素治疗,疗程8周。采用更年期综合征评分表(Kapperman)、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Kapperman评分、 HAMD评分均出现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1),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驦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TE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1)。结论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能有效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且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高。

    作者:张大文;童容容;黄月花;谈国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医护理肿瘤晚期患者60例

    目的:探讨对肿瘤晚期的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晚期肿瘤患者60例进行观察。这些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为中医护理,收集并整理分析这些研究对象在临床上的治疗以及相关的护理信息等。其中中医护理的操作主要包括耳穴、艾灸、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等。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使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够了解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论通过对60例肿瘤晚期患者实行中医护理的模式了解到,这种护理的方式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陈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目的:对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马铃薯片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消炎痛进行治疗),均为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同对照组患者的73.33%相比,有一定优势, P 驥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为(1.42±0.31)分,同对照组患者的(0.74±0.32)分相比,有一定差异性, P驥0.05。结论在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上马铃薯片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潘爱莲;朱琰;黄杰;朱俊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儒家之“仁”对道德健康内涵的影响

    数千年来,儒家之“五常”不断塑造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标准,也规定了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国人“道德健康”的范式。“仁”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对于当今社会倡导道德健康提出了理论和践行标准,为我们建立和谐、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依据。本文试从仁学之本探究中国当代社会道德健康的标准及内涵,期望能够对正确理解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健康做出阐释。

    作者:王蕾;李德杏;周波;刘晓芳;秦玉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食用芹菜六注意

    芹菜以其独特芳香赢得人们的青睐,营养丰富,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被赞为“菜之美者”。然而食用时须注意:1.《本草汇言》载:“脾胃虚弱,中气寒乏者禁食之。”由于芹菜性凉质滑,故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不宜多食。2.芹菜有降血压作用,血压偏低者不宜多食。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消胀膏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30例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消胀膏穴位贴敷对胸腰推骨折腹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胸腰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都采用常规的宣教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5 d内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天内腹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消胀膏干预可明显减少、减轻腹胀,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马春;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住院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中医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华;王戌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中药类专业课,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药化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探讨了本实验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者:王彦志;刘斌;冯卫生;陈辉;孙彦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医药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调查

    本文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参考,对毕业生就业流向、层次、形式、就业变动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充分、更广泛就业的工作思路层面进行思考,对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探索。

    作者:白冰;宋岩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中医护理64例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驥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病理学考前辅导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医学教学及考试中相对较为少见,笔者将其运用于医学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特分享推广,希望对高校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高远;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江育仁教授创制小儿中成药举隅

    全国名老中医江育仁教授德高望重,从医60余年中,孜孜以求,志在创新,在中医儿科领域提出过多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临床用药具有独特的风格,创制的加味异功片、和脾片、止泻散、定喘散等小儿常用中成药在治疗腹泻、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咳喘等病证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明明;郁晓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1例

    目的:探讨自拟愈疡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门诊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自拟愈疡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为92.7%和17.2%,对照组总为73.2%和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自拟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贯穿式教学法的研究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均为中医的经典课程,且《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为加强经典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文章将举例说明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刘茜;陈桂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女性常吃深海鱼有助抗抑郁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显示,女性常吃深海鱼,可将患忧郁症的风险降低25%。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

    目的:观察核消散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动态变化。方法选取30例4~6岁腺样体肥大患儿,使用核消散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检查变化。结果30例患儿中25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其免疫学检查指标均无较大程度的下降。结论核消散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行之有效的方剂。

    作者:蒋锴;田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三芪汤治疗椎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目的:观察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芪汤。两组均治疗7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驥0.05)。结论三芪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保国;彭仲祥;温淑端;黄郁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

    留学生经典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学中的难点,亦是课堂教学探索、改革的创新突破点。笔者在多年的留学生《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温病学》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时努力开拓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