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我科自1990年~2003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453例,全部病人按国家标准GCS评分在8分以下,救治成功率达81%,现结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尹荷文;任桂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主要手段,而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效果的根本保证.动脉直接穿刺适用于暂时性血透,内瘘不成熟前的紧急血透及各种药物中毒,动脉直接穿刺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经济费用低、血流量充足、易压迫止血、无感染等优点[1].现将2001年1日~2003年10月笔者对324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各类药物中毒的患者采用动脉穿刺进行血透的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史海荣;姜忠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为连索,持续并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和肾脏疾病危险性越大[1].我院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8例,联合应用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莉莉;孔丽敏;朱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它可防不可治,病死率是传染病中高的一种,患者以青少年和男性居多,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狂犬病知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探讨对学生开展狂犬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002年10~11月份对淄博市周村区3所中学的高中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与效果观察.
作者:安丽;孙兰霞;孟媛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对食道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道癌术后营养支持的优越性.方法:75例食道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肠外营养组(PN组,n=25)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n=25),分别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术前和术后10d测体重(BW)、血清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观察胃肠道反应,记录术后住院日数和总住院费用.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BW和ALb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A和TLC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只有TLC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的PA、TL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EN组TLC较PN组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PA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肠内营养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日(P<0.01)和减少住院费用(P<0.05),但肠外营养只缩短术后住院日(P<0.05),减少住院费用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维持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日和减少住院费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毛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佳有效剂量.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12例,米非司酮50mg/d;B组15例,米非司酮25mg/d;C组15例,米非司酮12.5mg/d;D组115例,米非司酮6.25mg/d,每晚临睡前用凉开水1次口服,连服3个月为1疗程.结果:A、B、C、D各组经2个疗程治疗,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分别为51.9%、51.56%、28.3%、21.09%.结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缩小程度与口服剂量有关.如为保守治疗,以6.28mg/d为宜,若为手术前准备,以25~50mg/d为妥.
作者:黄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近年来,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椎炎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安玉芹;桂清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10月选择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56例,均符合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CCMD-3神经症的诊断标准;②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史.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二组在性别、年龄、心理状态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及对症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15d为1个疗程,连续做2个疗程.二组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处理.结果:研究组生物反馈治疗后,SAS、SD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反馈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较彻底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能提高疾病的整体疗效,改善预后.生物反馈治疗用于神经症患者的治疗显效,值得推广.
作者:黄经璋;杨宗玲;杨志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的效果.方法:导乐分娩组92例,由有经验的助产人员对产妇在产前、前时、产后,给予持续的生理支持和精神安慰、鼓励.并与对照组182例,无人陪伴下分娩进行比较.结果:导乐分娩组较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P<0.01),剖宫产率明显下降(P<0.01),第一、二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2003年共收治驴咬患者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夏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动态心电图又称活动心电图,首创并于1961年应用临床.动态心电图检查是通过给受检者随身携带一个记录仪,能记录24h以内各种生活状态下的心脏活动情况,特别是一过性短暂心率失常,其检出率高;对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心肌缺血的诊断率更有价值.我科自2003年3月至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64例,心肌缺血198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桂芝;申艳红;刘希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于孕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8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肖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76~2002年来明确诊断的34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行手术治疗及纤维肠镜高频电切,均存活至今或超过5年.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大肠癌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蔡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退休教师,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加重2d,于2003年8月19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出现上坡行走时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性,停止行走休息后约5~10min可缓解,连续发生数次,近2d,平路行走约300~500米,亦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于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1年8月~2003年11月,本院收治秋季腹泻患儿92例,笔者采用黄连素针保留灌肠治疗50例,取得较好疗效,特介绍如下.
作者:资代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女性绝育术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一种比较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女性节育术,但术后再孕是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较严重的并发症.6年来我站对女扎术后的再通60例做了二次结扎术,总结出了一些原因,手术方式与时机选择均作以下的分析.
作者:王英;陈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微创手术在骨科领域的逐步应用,脊柱内窥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成熟.我院在原有侧后方腰椎间盘旋切抽吸术(ALPD)基础上,2002年初引进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II)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此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李孝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卵巢早衰(POF)指卵巢功能提前衰退,表现为妇女40岁之前闭经,伴有促卵泡素(FSH)的升高和雌二醇(E2)的下降,但是否包括原发闭经及染色体、基因异常等仍有争议.卵巢早衰占妇女总人群的1%~3.8%[1].其发生机制可以分为卵巢卵泡数目减少和卵泡功能被破坏两大类.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及感染因素、心理因素,但大多数为特发性卵巢早衰.
作者:穆瑞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癌(PHC)在我国发病率高,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升为第2位,目前研究结果普遍认为肝癌与病毒性肝炎有关,其症状多样性和无特异性.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7月~1999年12月资料比较完整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共115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米雪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先天性腭裂是一种口腔先天性疾病,其发病率为1‰.尽管腭裂的治疗已由手术的单一模式,转向了正畸-外科-正畸-语言的序列治疗模式,但外科手术仍是恢复腭裂畸形的主要方法,目的是建立腭部的解剖形态,封闭裂隙,恢复腭部的生理功能,为正常吞咽、语音创造条件.手术成功与否,它除与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患儿年龄、腭裂程度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护理息息相关[1].我院自1992~2002年收治先天性腭裂6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林乔;王中春;王玉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