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餐具洗净度与大肠菌群数量的相关关系

王军

关键词:餐具消毒, 洗净度, 大肠, 菌群数量, 消毒效果, 相关关系, 卫生监督, 残留, 指示, 指标, 油脂, 淀粉
摘要:在日常卫生监督中,餐具消毒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大肠菌群数量是消毒效果的指示指标.本文通过探讨餐具洗净度与大肠菌群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餐具洗净度监督的重要性.以对餐具的淀粉残留和油脂残留来标示其洗净度.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直接穿刺进行血透的体会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主要手段,而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效果的根本保证.动脉直接穿刺适用于暂时性血透,内瘘不成熟前的紧急血透及各种药物中毒,动脉直接穿刺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经济费用低、血流量充足、易压迫止血、无感染等优点[1].现将2001年1日~2003年10月笔者对324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各类药物中毒的患者采用动脉穿刺进行血透的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史海荣;姜忠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β3肾上腺素受体与脂肪代谢

    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s,β3-AR)对脂肪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棕色和白色脂肪分解均增快,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增加.

    作者:蒋淑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外科病房细菌监测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外科病房环境进行细菌学分析,观察分析抢救病房和普通病房空气与物表细菌检出及分布情况,根据监测的结果,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对脑外科抢救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空气和物表细菌进行培养计数和鉴定其细菌数量和性质.结果:抢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的细菌数均高于普通病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微球菌为主.结论:抢救病房是重病监护又易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单元,应加强抢救病房细菌监测和管理,改善病房环境,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病原菌播散,从而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韩永毅;朱平安;彭海珍;谭萍;赖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病人的麻醉处理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是由于妊娠末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所致.

    作者:李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家族性Brugada综合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退休教师,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加重2d,于2003年8月19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出现上坡行走时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性,停止行走休息后约5~10min可缓解,连续发生数次,近2d,平路行走约300~500米,亦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于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左半结肠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28例护理体会

    我院1991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78例,行Ⅰ期切除吻合28例,效果满意.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病情危重,做好病情的观察和得力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和痊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丽瑛;李晓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周村区2001~2002年性病疫情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周村区性病的发病规律,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我站对周村区2001~2002年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如下汇总分析.

    作者:赵刚;徐继秀;郑淑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为连索,持续并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和肾脏疾病危险性越大[1].我院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8例,联合应用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莉莉;孔丽敏;朱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青霉素皮试部位选择的探讨

    青霉素作为第一代被发现的抗生意,因其良好的疗效,低廉的价格以及较小的临床副作用目前仍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马乃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上颌窦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病变以发生于头、颈、足部、外阴及肛门周围者多见,上颌窦发病者极为少见,我科曾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美艳;刘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反复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4型1年,诱导化疗期间曾输血400mL,血型B型,无输血反应.

    作者:冉兆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妇炎平治疗多种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妇炎平胶囊是一种治疗多种妇科阴道炎的纯中药制剂,主要由蛇床子、苦参、苦木、冰片、薄荷脑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之功效.笔者在临床应用妇炎平胶囊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混合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取得显著疗效,未发现过敏等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会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婴儿酒精消毒致过敏醉酒样1例

    换药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技术,目的在于动态观察伤口生长情况,确保引流通畅,及时清除异物、脓液和过剩的肉芽组织,防止附加损伤与感染,为促进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条件.[1]但在换药后发生过敏者极为少见.我科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敏;李文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FT3、FT4检测结果分析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一些生理因素常常影响着其检测水平,其中年龄因素和FT3、FT4的关系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209例50岁以上受试者作为观察组和96例对照组血清FT3、FT4、IBG的测定,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者FT3、FT4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作者:张国平;李元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内皮素、甲状旁腺素和血钙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内皮素(ET)、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的变化.方法:轻中重度组HIE患儿于出生后72h内分别测定血浆ET、PTH和血钙,其中ET、PTH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两两比较,并与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HIE各组患儿血钙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中度HIE组与重度HIE组之间差异显著;中重度HIE组血浆PTH值显著低于轻度HIE组和对照组,中重度HIE组间、轻度HIE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HIE时血浆ET升高,血钙下降,且临床分度愈重,差异愈明显;中重度HIE患儿PTH下降,为临床早期评估HIE程度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丘惠娴;刘红;丘小丽;邓会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颈动脉穿刺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护理

    脑梗死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穿刺溶检治疗是有效降低脑梗死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将溶栓药物(尿激酶、东菱克栓酶)注人颈动脉,直接进入脑循环而起到溶栓作用,在发病6h内穿刺溶栓效果好.

    作者:丁秀伟;范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洗胃致窒息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14岁,入院前2h因误服含有有机磷农药的食物,急症人院.查体:T36.1℃65次/minR25次/min BP100/60mmHg.患者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等大约1mm,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双肺布满湿罗音,遵医嘱给予电动洗胃、阿托品10mg iv q/6h.由于护士忙于建立静脉通道及静推阿托品.

    作者:张海英;田桂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及防护对策

    护理工作人员,是一个在特殊的,处于多种有害因子的环境中,从事特殊工作的群体.我们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各种病人及各类病原微生物零距离接触,直接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害.因此,有关护士的职业防护成为一个不可忽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了解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护状况,2003年5月,以同卷方式对我院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了1次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作者:施秀娟;武亚敏;冉艳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为婴幼儿肺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婴幼儿肺炎重要死因.通过应用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40例,与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李大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的效果.方法:导乐分娩组92例,由有经验的助产人员对产妇在产前、前时、产后,给予持续的生理支持和精神安慰、鼓励.并与对照组182例,无人陪伴下分娩进行比较.结果:导乐分娩组较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P<0.01),剖宫产率明显下降(P<0.01),第一、二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