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贞;赵丽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臀红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碘伏膏加氧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红霉素软膏加TDP照射法.结果:碘伏膏加氧疗的疗效明显优于红霉素软膏加TDP照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伏膏加氧疗法较红霉素软膏加TDP照射法疗效好疗程明显缩短.
作者:杨晓;李丽;李文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炎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医学检验中现有许多用观察炎症的指标.如炎症时血浆蛋白成份中有急性期反应物出现增减变动,其中出现显著急剧增加的首推C-反应蛋白(CRP).随着检验方法和仪器的更新,CRP量已可快速检测,及时报告结果.所以,CRP检测比现在常用的WBC计数及血沉等灵敏、更可靠.又以其快速、简便、用标本量少而被临床重视.
作者:李玲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本院供应室于2001年6月开始用50g/m2长丝无纺布替代棉布做各种包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淑俊;刘成美;国培丽;张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科自2000年以来,应用凝血酶治疗鼻腔术后、扁桃体术后渗血以及鼻出血患者382例,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美艳;刘增;潘尚战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产科DIC是孕产期发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栓塞和广泛不凝固性出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尤其是正确使用肝素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抢救4例产科DIC中应用肝素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梁科华;张翠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病情发展迅猛,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治疗此病的特效药.用血浆置换术可去除患者血液中某些与疾病有关的有毒成分、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物质,使患者病情缓解,度过危险期.
作者:赵冉;李济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甲状腺危象是甲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多在术后12~36h发生,临床上表现为高热,脉速(每分钟120次以上),烦躁谵妄,甚至昏迷,甲状腺危象合并应激性胃溃疡出血临床上并不多见,对于这类病人,如处理不及时,病人很快就会死亡.我科成功抢救1例甲亢术后并发甲状腺危象合并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孔瑞群;黄雪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波姆光疗加消炎粉、云南白药粉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波姆光组采用波姆光治疗仪照射宫颈糜烂组织至灰白色.结果:波姆光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微波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波姆光是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的辐射光热效应破坏糜烂组织,使鳞状上皮增生修复创面,术后辅以消炎粉及云南白药,具有消炎、收敛、生肌作用,以预防和治疗出血,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治愈率.
作者:陶爱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32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Pd,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Pmax: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120.8±12.6)ms比(101.2±11.9)ms,P<0.01];Pd: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47.6±13.4)ms比(27.9±9.8)ms,P<0.01)];Pmin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Pmax>110ms、Pd≥40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可作为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秦玉堂;袁茹茹;杜振莲;杨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sICAM-1及TNF-α的水平,并与24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恢复期sICAM-1及TNF-α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均为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TNF-α、sICAM-1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血清sICAM-1、TNF-α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作者:刘东彪;杨彬;扈友庄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开启使用后剩余的尿试纸带保存方法不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笔者把每天使用剩余试纸带放置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密封保存,连续观察其结果变化,对两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折,发现两种保存方法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结果如下.
作者:徐婧;姚桂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肿厚度等因素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作回顾性分析,评价血肿厚度、术前GCS评分及瞳孔变化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出血厚度、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应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厚度、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应是评价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尹海林;张彬;韩希成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脑出血通常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多有情绪激动或忧郁等诱因致血压升高,脑血管破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稳定血压在适当水平,防止再次出血是本病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对脑出血护理中,探视对病人的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加强探视管理是提高抢救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珊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急性重症并发症,老年糖尿病人中比较多见,其临床表现凶险,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DKA,经采用胃肠道加静脉补液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彭燕;兴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肾脏的穿刺活检对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其它临床检查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因其具有创伤性,故造成该项检查在三级医院无法顺利开展.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术因其安全性高、技术成熟,从而使肾活检术得以广泛开展成为可能.
作者:韩喆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0%.约75%的十二指肠溃疡治愈后在1年内复发,约95%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胃溃疡治愈后也同样易复发.当H2受体拮抗剂(即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及质子泵抑制剂(即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等)问世后,大大缩短了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时间,且不少顽固难治性病例也能治愈;但复发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且更加突出.所以,必须提高对复发的原因及预防的认识.
作者:郭启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贫血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主要是因为缺铁造成的.婴儿贫血与其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来我院就诊的552例婴儿的贫血情况调查结果进行报道.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比较评价物理、化学两种机制诱导的内脏痛觉超敏大鼠模型的异同,为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药效学评价提供有效、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化学造模采用TNBS模型,物理模型采用新生鼠发育期肠激惹方式诱导模型.结果:两种方法制作的动物模型均能复制成功,但模型的程度及伴随病理性改变等具有差异.结论:在进行疾病机理探讨或药效评价应用研究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这两种动物模型.
作者:张根水;魏毅;卞兆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单纯因为睡眠障碍到医院求治的老人很少,症状轻的习惯于忍受,较严重的就服用安眠药.但有部分在家中睡眠情况良好的老人,因病住院后不得不服用安眠药才能保证睡眠,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病人病情恢复情况.为探讨导致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因素,使老年病人更快的恢复健康,对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从而实施护理干预.
作者:王超;张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佳的,及时有效的治疗便秘的灌肠方式.方法:对160例需灌肠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大量浅插不保留灌肠法.B组:采用改进的大量深插不保留灌肠法,小号灌肠筒与带有玻璃滴管的硅胶管相连,下接20号肛管,插入肛门深度为13~18cm,保留灌肠时间为15min左右.C组:采用传统的小量浅插不保留灌肠法.D组:采用改进的小量深插不保留灌肠法:用注射器抽吸开塞露100~120mL灌肠液后,连接14号导尿管,插入肛门深度为18~20cm,抬高臀部10cm,注液时间为15min左右.结果:改进后的深插不保留灌肠法(B、D组)不适反应明显减少,灌肠效果明显提高,与对照组(A、C组)比较均P<0.01.结论:改进后的灌肠法明显减少了不适反应,提高了通便疗效,尤以小量深插法为佳.
作者:薛巧凤;刘芹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