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冯卫红;尹建祯

关键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术后早期并发症, 白内障, 常见并发症, 囊外摘除, 护理介绍, 治疗, 方法
摘要: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完成263例(263眼)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K1致过敏性哮喘2例报告

    维生素K1致过敏性哮喘国内报告少见,作者遇到2例,简报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24岁,农民,因患急性支气管炎就诊.既往体格健康,无过敏性病史.就诊后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维生素K110mg加入极化液250mL中静滴,约20min后,在液体输入约1/3量时,患者突感呼吸困难,随即出现神志恍惚.查体:T36℃,P145次/min,R30次/min,BP65/0kPa,神志不清,面色青紫,呼吸急促,脉搏速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3cm大小,光反射迟钝,双肺布满哮鸣音,心率145次/min,律整,心音低钝,无杂音,四肢发凉.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氟美松10mg,西地兰0.2mg加入5%葡萄糖20mL中静推,扑尔敏10mg肌注,副肾素1m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吸氧.约35min后,病人逐渐清醒,血压回升13/8.5kPa,呼吸困难缓解,双肺哮鸣音消失.继续应用其它药物治疗5d,患者康复,未再出现上述反应.

    作者:刘力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南宁市区1988~200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浅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区近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区1988~2000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鉴定之致病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区近十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散发性到集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为特点.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广谱到窄谱的改变,除了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原菌的变异、耐药性的增强外,本文亦认为与人们健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关.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20例分析

    目的:探讨疝补片修补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病例及同期采用经典修补法的20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局部肿胀、疼痛和疝复发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局部反应和并发症、复发率上有显著差异性.补片修补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下床活动早,局部无疼痛,无鞘膜积液,无复发.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补片修补法在腹股沟疝修补中优于经典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赵柄权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胸部创伤致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煤矿井下事故中,严重胸部创伤由于致伤暴力大,致伤原因多,所以伤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井下环境湿度大、温度低、风速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有害气体长期刺激呼吸道,使上呼吸道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胸部创伤后易发生呼吸衰竭,而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2002年收治胸部创伤致呼衰患者3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5例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的麻醉处理

    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病情急、重、不能延缓,这就要求麻醉师能为患者提供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以利于手术者能快速为患者取出异物.现就我院收治的15例支气管异物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向强;王力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应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以及影响病情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病因、病机,探求病源,实施辨证施护,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吕云竹;姜华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志贺菌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1993~2001年间志贺菌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K-B纸片扩散法.结果:本地区志贺菌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该菌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在上升,对头孢类抗生索耐药性较低.结论: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氟喹诺酮、三代头孢菌素为首选.

    作者:陈群;王兴;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式剖宫产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院对新式剖宫产术加以改良,经临床对比、观察、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创快,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护理难度,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军;刘韧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00例小儿哮喘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现观察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对比100例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哮喘患儿使用持续倍氯米松及间断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峰流速仪肺功能检测,检测及避免触发因素,家庭教育管理等综合疗法,跟踪观察6~12个月.结果:总临床控制率为38%,显效率39%,有效率16%,无效率7%,总有效率93%;有90%的患儿治疗6个月后大呼气流速(PEFR)值大于90%;急诊就诊率从治疗前的98%降至治疗期间23%,治疗6个月后7%;住院率从治疗前的27%,降到治疗期间5%,治疗6个月后2%;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朝东;苏钱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中的成功率、出血量及副反应.方法:将1998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100mg,1次/d,连用2d,第3天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3h后无腹痛者追加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给予己烯雌酚5mg肌注,1次/d,连用3d,第4天行刮宫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方面比较P<0.05,出血量方面P<0.01,药物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观察组成功率高,出血量少,副反应无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程兰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肾衰竭综合治疗32例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年龄23~59岁),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个体化血液透析及药物综合治疗.结果:经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后27名患者病情显著好转,症状与水肿消失,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显著降低降至正常,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效果欠佳,退院失访,1例合并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恰当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丽娟;吴占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价及治疗指导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用临床表现及胃内窥镜的特点来计算出危险评分,并能够预测其是否再出血及对死亡率有一定的评估,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我院15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以分析.

    作者:李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风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

    中风、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是当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三大因素,在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许多地区,中风是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国内外均非常重视其流行病学和人群预防的研究,由于中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故中风的防治以个人预防为主.一级预防就是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的各类和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王端福;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完成263例(263眼)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冯卫红;尹建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的护理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外科所采取的脾切除的治疗方法,可引起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我院对32例脾亢病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ES)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寻怀兰;聂玉霞;王传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脑病58例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威胁人类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58例中风脑病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修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32例误诊原因分析

    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某些医务人员尚缺乏对特殊类型、非典型性病例的认识,临床仍常有误诊的现象.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10月共收治HFRS患者228例,误诊32例.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高丙峰;孙士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进展性卒中影响因素(附62例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糖、血纤维蛋白原,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CT,MRI与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2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压,脉压差小,伴有高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或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纤维蛋白原无差异.结论: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急性期快速降压,血糖控制不良也易引起进展性卒中,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也提示有进展性卒中的可能.

    作者:王保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盆腔静脉曲张症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ZDE)与彩色多普勒(COFI)对盆腔静脉曲张症(PV)的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二维超声诊断为盆腔静脉曲张症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该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作者:赵惠明;李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自动性异位心动过速.其异位起博点在心房或房室结,在临床表现与心电图中,两者难以区分,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PSVT).现将我们收治的PSVT 22例,就有关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庄纪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