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段成慧;张冬梅
目的:观察围术期准备与护理对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影响效果.方法:对55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通过针对性围术期准备与护理,使综合治疗效果更加完善.
作者:骆莲聪;曾立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贫血的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针对我辖区内1999年1月~2002年12月出生的2164名儿童采血化验,查出292例患儿贫血,把这292例患儿作为贫血组、其他血色素正常的儿童作为正常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岁组的儿童贫血发病率高,达25.64%;1岁组的儿童次之,达17.75%;3岁组低,仅3.90%.贫血组儿童母乳喂养率低、患肺炎、肠炎、营养不良疾病多,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果: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及时添加辅助食品、防治肺炎、肠炎、营养不良等疾病,可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病率.
作者:方健华;余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纵隔子宫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1],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此类特殊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我科2001年收治1名纵隔子宫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冰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颖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心脏起搏器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益完善,已逐渐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临床上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已降至1%以下,但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心理因素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对近年来在我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调查,以评估各种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度.
作者:毛爱芬;吴玉泉;方艳;杨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非典是由一个新病原体--冠状病毒传播的,是人类从未发现过的疾病.对它的突然到来,由于认识不足,发生了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事,了解历史,了解非典病例传染链及其传播情况,从控制传染病的三个环节进行分析,有助于今后预防和控制非典及其它新传染病.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脑梗死以躯体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后遗症多,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999年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即将对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健康教育得当,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相关护理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丽;姚慧娟;韩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在采血期间,遇到1例由于血液冷凝集而引起血液计数仪计数异常.
作者: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呼吸暂停是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出现于多种疾病.由于引起呼吸暂停的病因不同,抢救措施亦不同.临床上必须准确及时地对呼吸暂停原因予以鉴别,否则由于误诊误治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李艳君;梁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支原体感染(MPI)随着人们对其认识加强及检测方法的准确、进步,小儿发病有增多趋势,已知支原体感染除呼吸道系统受累外,严重者心、肺、肾、脑、血液、免疫系统亦可受累,其预后与是否早期诊断,及时而正确治疗以及有无脏器受累有关,因此早期诊治MPI及良好的护理,防止其他器官受累是治疗关键.
作者:赵立贞;贾俊宁;王立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概述系统性血管炎系指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由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及血管大小的不同,临床上可见到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综合征.血管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发性则指目前原因不明者.
作者:刘杰;李宝山;张子芬;幺丽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自动性异位心动过速.其异位起博点在心房或房室结,在临床表现与心电图中,两者难以区分,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PSVT).现将我们收治的PSVT 22例,就有关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庄纪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前随着医疗仪器的广泛使用,尿液分析仪在各级医院普遍使用,有的甚至一家医院却在同时使用不同型号的尿分析仪,由于仪器型号不同及所用试带不同,从而将会影响结果,为此我科选用两台不同型号的尿分析仪,同时对102例门诊病人的尿液进行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莉;黄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年龄23~59岁),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个体化血液透析及药物综合治疗.结果:经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后27名患者病情显著好转,症状与水肿消失,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显著降低降至正常,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效果欠佳,退院失访,1例合并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恰当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丽娟;吴占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科2001年元月~2002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57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信桃;张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2000年1月~2002年2月,我科共为19例高龄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除1例因并发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通过对21例高龄肺癌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高龄肺癌病人取得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萍;尚秀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对12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各分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中西医结合(黄芪、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对照组50例,用常规(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ST-T改变及房室外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房传导阻滞等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对早搏及心功能改善两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目前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作者:郑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多为双骨折.我科1997年5月~2001年12月用组合式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1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1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病 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同时服肠溶性阿斯匹林50mgqd,尼莫地平30mgtid,脑复康0.8g tid,VitE100mg tid.治疗组另给通心络胶囊4粒tid,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显效率为7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显效率为54.2%.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价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菊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应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以及影响病情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病因、病机,探求病源,实施辨证施护,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吕云竹;姜华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