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炎与鼻息肉围术期护理

骆莲聪;曾立人

关键词:鼻窦炎, 鼻息肉, 内窥镜手术,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准备与护理对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影响效果.方法:对55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通过针对性围术期准备与护理,使综合治疗效果更加完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孕前弓形虫抗体检测在优生优育中的重要性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由于人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因此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但不同国家感染率有很大差异,世界各地的感染率为0.6%~94%,平均为25%~50%左右,我国的人群感染率平均在4%~9%左右.孕妇如果感染弓形虫后则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流产、早产及智力障碍,甚至胎儿死亡,因此育龄妇女在孕前普遍开展弓形虫的实验检测,可减少畸形儿的产生.

    作者:刘文芳;濮孟轩;史玉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2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对12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各分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中西医结合(黄芪、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对照组50例,用常规(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ST-T改变及房室外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房传导阻滞等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对早搏及心功能改善两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目前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作者:郑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多为双骨折.我科1997年5月~2001年12月用组合式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1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应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以及影响病情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病因、病机,探求病源,实施辨证施护,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吕云竹;姜华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59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1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病 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同时服肠溶性阿斯匹林50mgqd,尼莫地平30mgtid,脑复康0.8g tid,VitE100mg tid.治疗组另给通心络胶囊4粒tid,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显效率为7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显效率为54.2%.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价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菊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卧床病人热水浴脚法

    热水浴脚是晚间护理的内容,属于对病人的清洁卫生护理.教科书对此并未进行具体阐述.能够下床的患者,护士给予帮助即可完成.卧床病人却需要护士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够实现,在展开整体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的现代护理中,此项操作尤为重要.现将此法的目的、用物和操作分述如下.

    作者:满淑鸿;黄汝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正常大鼠吸入一氧化氮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目的:观察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正常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旨在评价其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组(G1)单纯吸氧,低浓度NO吸入组(G2)和高浓度NO吸入组(G3),除吸氧外,分别吸入40ppm和80ppm的NO.分别取6只大鼠建立正常值.数据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结果:血清中TAOC G2与G3组均高于G1(P<0.01);G2组MDA/SOD低于G1和G3(P<0.01).肾组织中SOD三组变化不显著,G3组MDA明显高于G1和G2组(P<0.01),G2组低于G1(P<0.05);三组ATP均低于正常值(P<0.01),但G2明显高于G1和G3组.结论:吸入低浓度NO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肾组织能量水平和抗氧化能力,而高浓度的NO则会有一定损伤作用.

    作者:孙志刚;齐顺贞;朱玉凤;杨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教学问题分析

    护生成长为护士的过程中,需经历两个阶段的学习: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所学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临床实践是在临床工作中检验、应用、实施课堂书本上的理论和技能,其在由学生到护士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一个关键的桥梁作用.在临床护理教学方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着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王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的观察护理

    我科2001年元月~2002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57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信桃;张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32例抢救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病率约占脑梗塞的10%,平均病死率约25%,存活率中10%~47%病残,故病死率、病残率较高[1].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2],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3],称为大面积脑梗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情凶险,致残率高.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其中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情为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也相对较高.笔者对在区人民医院内科ICU 1999年7月~2001年12月收住的32例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采取早期应用人工机械通气,脱水剂,亚低温治疗,呼吸兴奋剂和小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保护脑细胞药,抗生素和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涛;张志文;熊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41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将41例糖尿病病足患者资料根据分型、病程、空腹血糖、HbAlc、体重指数、并发症、合并症、Wagner分级、治疗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比例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程长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占多数,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伴有其它急慢性并发症、合并症者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按Wagner分级1~4级均有,1级和4级稍多.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截肢率也不低.结论:糖尿病足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要加强糖尿病足的宣教.

    作者:陈晖;朱妍;施法兴;潘云龙;张真稳;王艳;程英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南宁市区1988~200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浅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区近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区1988~2000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鉴定之致病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区近十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散发性到集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为特点.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广谱到窄谱的改变,除了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原菌的变异、耐药性的增强外,本文亦认为与人们健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关.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所致的疾病.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增高,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的结果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和防治途径,提供一个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尤显重要.笔者收集了近期有关高尿酸血症的动物造模方面的文献.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足三里穴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促进剖宫产产妇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方法:采用按摩双侧足三里穴的方法,对20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在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术后即给予足三里按摩的患者,按摩后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加;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8.4±8.2h与62.5±18.4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

    作者:王金云;耿靓羽;周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中的成功率、出血量及副反应.方法:将1998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100mg,1次/d,连用2d,第3天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3h后无腹痛者追加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给予己烯雌酚5mg肌注,1次/d,连用3d,第4天行刮宫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方面比较P<0.05,出血量方面P<0.01,药物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观察组成功率高,出血量少,副反应无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程兰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的关系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关系.方法:对38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HC)病人,用酶标仪测血清抗-HCVOD值,同时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led-PCR)检测血清HCVRNA.结果:38例抗-HCV阳性的HC病人中23例HCV RNA阳性,即60%的HC病人存在病毒血症;在不同的抗-HCV OD值范围内HCV RNA检出率不等.HCV RNA检出率随抗-HCV OD值增高而增加(P<0.01).结论:①血清抗-HCV与血清HCV R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②抗-HCV OD检测对HC的诊断及判断HC病人是否存在病毒血症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永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引起急性菌痢1例

    志贺氏菌是引起人类痢疾的主要病原菌,可引起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中毒性痢疾,危及生命.福氏志贺氏菌目前仍是我国流行的主要菌群,其主要血清型是福氏2a.而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引起的急性菌痢较少有人报道.2002年笔者从1例小儿痢疾患者便中检出一株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特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龙建国;侯天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颖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30例分析

    血液透析(HD)治疗中发生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0%~20%[1].为了进一步探讨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有效的控制其发生率,提高透析效果,作者对4年来收治的HD病例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世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改进腹股沟管教学方法的尝试

    腹股沟区是腹股沟疝的发生区,其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也是局部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此区的腹股沟管是由肌和筋膜的裂隙所形成,与理论上描述腹股沟管的四壁、两口形象差距较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为此,我们首先以层次解剖方法讲授腹股沟区的层次,继而以倒叙的方法讲授腹股沟管的围成、内容,密切结合临床应用,教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升旗;段卫珍;郭进学;刘恒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