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心脏起搏器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益完善,已逐渐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临床上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已降至1%以下,但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心理因素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对近年来在我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调查,以评估各种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度.
作者:毛爱芬;吴玉泉;方艳;杨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病,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措施.但手术对病人的机体可造成一定的损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也有少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急性期控制后不愿手术的,需带药回家继续治疗和护理.所以,做好青光眼病人出院后康复指导,可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刘玉莲;李晓军;杨系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糖尿病是21世纪主要慢性病,其患病率在有些地区已超过5%,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它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强化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例1,男,38岁.2002年2月10日因流行性感冒、高热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9℃,P98次/min,R24次/min,BP17/10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先将双黄莲注射液40mL加入0.9%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约4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眼睑等处发生明显水肿,出冷汗,全身布满高出皮肤的丘疹样红斑,考虑为双黄莲注射液过敏,立即停止输液,给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同时吸氧,经以上抢救3h后患者脱离危险.继续口服扑尔敏、甲氰咪胍5d后痊愈.
作者:云爱华;吕静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贫血的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针对我辖区内1999年1月~2002年12月出生的2164名儿童采血化验,查出292例患儿贫血,把这292例患儿作为贫血组、其他血色素正常的儿童作为正常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岁组的儿童贫血发病率高,达25.64%;1岁组的儿童次之,达17.75%;3岁组低,仅3.90%.贫血组儿童母乳喂养率低、患肺炎、肠炎、营养不良疾病多,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果: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及时添加辅助食品、防治肺炎、肠炎、营养不良等疾病,可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病率.
作者:方健华;余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现观察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对比100例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哮喘患儿使用持续倍氯米松及间断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峰流速仪肺功能检测,检测及避免触发因素,家庭教育管理等综合疗法,跟踪观察6~12个月.结果:总临床控制率为38%,显效率39%,有效率16%,无效率7%,总有效率93%;有90%的患儿治疗6个月后大呼气流速(PEFR)值大于90%;急诊就诊率从治疗前的98%降至治疗期间23%,治疗6个月后7%;住院率从治疗前的27%,降到治疗期间5%,治疗6个月后2%;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朝东;苏钱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非典是由一个新病原体--冠状病毒传播的,是人类从未发现过的疾病.对它的突然到来,由于认识不足,发生了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事,了解历史,了解非典病例传染链及其传播情况,从控制传染病的三个环节进行分析,有助于今后预防和控制非典及其它新传染病.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因感冒服用安乃近后四肢无力,麻木半天而入院.3d前病人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疼,四肢关节酸痛,在家自行口服安乃近2片,每日3次,用药后出汗较多,发热后四肢酸痛消失,但逐渐出现四肢无力、麻木、腹胀、食欲下降,速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甲亢等病史.
作者:尹逊莲;王四清;刘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HIF-1作为调控细胞氧平衡和诱导缺氧反应基因表达的重要的核蛋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HIF-1还受多种肿瘤抑制蛋白、癌基因等的调节,参与了对肿瘤生长过程的调控.了解HIF-1的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将为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爱萍;于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各年龄段血脂代谢情况及脂代谢紊乱的原因.方法:血脂测定,按年龄段分组,随机抽样,治疗前后对照,t检验.结果: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在46~55岁升高快,56岁以后上升趋缓;46~55岁高甘油三脂症发生率高;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血脂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在围绝经期46~55岁为脂代谢紊乱加速期,是防治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时期;性激素具有调节脂代谢作用,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灵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概述系统性血管炎系指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由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及血管大小的不同,临床上可见到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综合征.血管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发性则指目前原因不明者.
作者:刘杰;李宝山;张子芬;幺丽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早产儿或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已满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由于过早中断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出生后发病率高,如肺炎、出血倾向等,国内报道死亡率为12.7%~20.8%,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针对其特点进行细致、科学的护理,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王智江;齐福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脑梗死以躯体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后遗症多,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999年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即将对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健康教育得当,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相关护理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丽;姚慧娟;韩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疝补片修补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病例及同期采用经典修补法的20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局部肿胀、疼痛和疝复发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局部反应和并发症、复发率上有显著差异性.补片修补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下床活动早,局部无疼痛,无鞘膜积液,无复发.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补片修补法在腹股沟疝修补中优于经典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赵柄权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1993~2001年间志贺菌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K-B纸片扩散法.结果:本地区志贺菌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该菌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在上升,对头孢类抗生索耐药性较低.结论: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氟喹诺酮、三代头孢菌素为首选.
作者:陈群;王兴;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念株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株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病.我科自2001年以来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宝英;王咏梅;李西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病情急、重、不能延缓,这就要求麻醉师能为患者提供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以利于手术者能快速为患者取出异物.现就我院收治的15例支气管异物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向强;王力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大多<2岁,其中<1岁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致病因素有多种,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以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多见.肠道外感染由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可归纳如下.
作者:杨红;段成慧;张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区近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区1988~2000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鉴定之致病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区近十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散发性到集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为特点.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广谱到窄谱的改变,除了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原菌的变异、耐药性的增强外,本文亦认为与人们健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关.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发生在肠道粘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的一种炎性病变.近年来,此病人有所增多.我科自2001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自拟中药灌肠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42例,均有乙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通过治疗观察,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淑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