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期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改善血糖的影响

万萍

关键词:短期强化, 糖尿病患者, 强化健康教育, 血糖监测, 现报告如下, 慢性并发症, 口服降糖药, 综合措施, 运动疗法, 饮食控制, 人类健康, 控制病情, 发病机理, 胰岛素, 慢性病, 患病率, 注射, 临床, 地区, 病因
摘要:糖尿病是21世纪主要慢性病,其患病率在有些地区已超过5%,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它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强化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误诊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史××,女性,31岁,汉族,已婚,河北省邢台人,末次月经2000年9月2日,孕3产2,于2001年5月18日9:30因孕8月余、第3胎、双胎、贫血入院.此孕妇于孕6月时发现贫血,于当地予抗贫血药物门诊治疗2个月,5月18日复查血色素64g/L,加之B超示双胎,门诊以贫血收入院.既往于1994年10月足月顺产一活女婴,现健在,1999年5月足月产1次,早期新生儿死亡(死因不详).否认月经不调、贫血病史,家族中无双胎史.查体二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宫高34cm,腹围94cm,耻上只触及一胎头,另一胎头触诊不满意,腹部两侧听胎心144/142次/min,B超报告:双胎儿,双顶径8.7/8.8cm,胎位LOP/ROA,羊水深8.0cm.据此初诊:①宫内孕36+5周,第3胎;②双胎;③妊娠合并贫血.

    作者:荆荣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教学问题分析

    护生成长为护士的过程中,需经历两个阶段的学习: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所学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临床实践是在临床工作中检验、应用、实施课堂书本上的理论和技能,其在由学生到护士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一个关键的桥梁作用.在临床护理教学方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着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王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老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及其护理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科学的发展,人的寿命普遍延长,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由于这些患者年龄偏大,各个系统、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功能减退,机体内环境的调节能力及储备功能均下降.当发生AMI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作者:朱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核切除

    目的:介绍一项较Milligan开放痔核切除术更优越的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核切除的新方法.方法:选有痔核切除指征的Ⅲ度以上环状混合痔病人80名,随机分成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切除组(组Ⅰ:40例)和Milligan开放痔核切除组(组Ⅱ:40例).由同一痔科医师操作.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为12min(8~15min)和40min(31~52min),P<0.01;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mL(20~35mL)和80mL(70~110mL),P<0.01;术后康复期平均为7d(5~12d)和18d(15~25d),P<0.01:术后急性尿潴留1例和0例,P>0.05.在开放切除的40例中,远期随访3例有疤痕性肛门狭窄.结论:闭合痔切除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康复期短,与传统的开放痔切除相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区别.

    作者:孔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59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1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病 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同时服肠溶性阿斯匹林50mgqd,尼莫地平30mgtid,脑复康0.8g tid,VitE100mg tid.治疗组另给通心络胶囊4粒tid,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显效率为7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显效率为54.2%.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价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菊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护士与病人沟通技巧初探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要充分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可见,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操作,而且还包含了更复杂的心理护理,因此,护士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积极、有效、正确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解剖学课堂素质教育探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各学科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体解剖学的信息知识量与分科也在增加,同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和其它学科一样也在不断进行着[1].对医学基础学科是加强,还是削弱?是趋向分科,还是走向综合?这是医学院校在21世纪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抉择.我院在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走了综合并有所侧重的道路,近几年我们又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并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投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进学;付升旗;刘恒兴;范锡印;季米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短期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改善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是21世纪主要慢性病,其患病率在有些地区已超过5%,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它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强化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双黄莲注射液静脉应用致过敏反应2例

    1病例报告例1,男,38岁.2002年2月10日因流行性感冒、高热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9℃,P98次/min,R24次/min,BP17/10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先将双黄莲注射液40mL加入0.9%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约4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眼睑等处发生明显水肿,出冷汗,全身布满高出皮肤的丘疹样红斑,考虑为双黄莲注射液过敏,立即停止输液,给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同时吸氧,经以上抢救3h后患者脱离危险.继续口服扑尔敏、甲氰咪胍5d后痊愈.

    作者:云爱华;吕静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应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以及影响病情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病因、病机,探求病源,实施辨证施护,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吕云竹;姜华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前部埋伏阻生牙临床X线分析

    目的:总结前部埋伏阻生牙的X线影像特点.方法:收集156例前部埋伏阻生牙的X线片,观察前部埋伏阻生牙的情况.结果:156例178枚前部埋伏阻生牙,颌骨内埋伏的131枚;粘膜下埋伏的47枚.相关病因有:埋伏阻生牙冠部有致密骨壁线包绕的99枚,萌出间隙不足的44枚,受其余牙阻挡的24枚,阻生牙位与其病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阻生牙冠朝向:平行位77枚,斜位61枚,水平位26枚,倒置17枚.结论:判断前部埋伏阻生牙方向应从六面的三维视角进行定位.

    作者:陈成立;郑新乐;李秀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例纵隔子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纵隔子宫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1],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此类特殊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我科2001年收治1名纵隔子宫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冰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肾衰竭综合治疗32例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年龄23~59岁),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个体化血液透析及药物综合治疗.结果:经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后27名患者病情显著好转,症状与水肿消失,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显著降低降至正常,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效果欠佳,退院失访,1例合并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恰当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丽娟;吴占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肝病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前白蛋白的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对各类肝病血清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以及前白蛋白的检测,并分析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在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T-Ⅲ抗原(AT-Ⅲ:Ag)测定用火箭电泳法,AT-Ⅲ活性(AT-Ⅲ:A)测定有凝血酶凝胶空斑法,前白蛋白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各肝病组两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前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各肝炎组间差异也比AT-Ⅲ显著(P<0.01),特别为急性肝炎.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变化能早期准确地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各类肝病前白蛋白的检测比抗凝血酶-Ⅲ更敏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良好指标.

    作者:解渝;张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多为双骨折.我科1997年5月~2001年12月用组合式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1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卧床病人热水浴脚法

    热水浴脚是晚间护理的内容,属于对病人的清洁卫生护理.教科书对此并未进行具体阐述.能够下床的患者,护士给予帮助即可完成.卧床病人却需要护士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够实现,在展开整体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的现代护理中,此项操作尤为重要.现将此法的目的、用物和操作分述如下.

    作者:满淑鸿;黄汝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改进腹股沟管教学方法的尝试

    腹股沟区是腹股沟疝的发生区,其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也是局部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此区的腹股沟管是由肌和筋膜的裂隙所形成,与理论上描述腹股沟管的四壁、两口形象差距较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为此,我们首先以层次解剖方法讲授腹股沟区的层次,继而以倒叙的方法讲授腹股沟管的围成、内容,密切结合临床应用,教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升旗;段卫珍;郭进学;刘恒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的护理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外科所采取的脾切除的治疗方法,可引起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我院对32例脾亢病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ES)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寻怀兰;聂玉霞;王传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中的成功率、出血量及副反应.方法:将1998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100mg,1次/d,连用2d,第3天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3h后无腹痛者追加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给予己烯雌酚5mg肌注,1次/d,连用3d,第4天行刮宫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方面比较P<0.05,出血量方面P<0.01,药物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观察组成功率高,出血量少,副反应无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程兰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进展性卒中影响因素(附62例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糖、血纤维蛋白原,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CT,MRI与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2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压,脉压差小,伴有高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或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纤维蛋白原无差异.结论: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急性期快速降压,血糖控制不良也易引起进展性卒中,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也提示有进展性卒中的可能.

    作者:王保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