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的护理

寻怀兰;聂玉霞;王传义

关键词:部分性,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栓塞术治疗, 脾机能亢进, 免疫功能低下, 骨髓造血细胞, 血细胞减少, 脾功能亢进, 治疗方法, 脾脏肿大, 脾亢, 临床治疗, 临床表现, 护理体会, 脾切除, 抗感染, 增生, 外科, 疗效, 报告
摘要: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外科所采取的脾切除的治疗方法,可引起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我院对32例脾亢病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ES)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新式剖宫产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院对新式剖宫产术加以改良,经临床对比、观察、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创快,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护理难度,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军;刘韧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伤后6h内入院的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min)患者43例(实验组)接受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同期入院使用地塞米松但未使用甲强龙治疗的同类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甲强龙实验组治疗有效21例(占48.8%),无效22例(占51.2%),有效组觉醒天数为(19.3±5.6)d(n=21);对照组分别为12例(占27.9%)及31例(占72.1%),觉醒天数为(26.2±7.8)d(n=1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增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颖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重症低血钾的抢救与护理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因感冒服用安乃近后四肢无力,麻木半天而入院.3d前病人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疼,四肢关节酸痛,在家自行口服安乃近2片,每日3次,用药后出汗较多,发热后四肢酸痛消失,但逐渐出现四肢无力、麻木、腹胀、食欲下降,速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甲亢等病史.

    作者:尹逊莲;王四清;刘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或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已满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由于过早中断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出生后发病率高,如肺炎、出血倾向等,国内报道死亡率为12.7%~20.8%,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针对其特点进行细致、科学的护理,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王智江;齐福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护理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发生在肠道粘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的一种炎性病变.近年来,此病人有所增多.我科自2001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自拟中药灌肠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42例,均有乙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通过治疗观察,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淑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深部霉菌感染14例分析及临床干预

    急性白血病(AL)患者由于治疗过程中接受大剂量、多疗程化疗而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障碍,加上广谱抗生素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等因素,极易并发霉菌感染,尤其是深部霉菌感染(DFI).文献报道目前白血病合并DFI的发生率为25%~50%,而其中致命性DFI占50%~90%[1],可见,DFI己成为AL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为此,对我院1997~2001年间收治的AL患者合并DFI共14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对策.

    作者:李会兰;刘玉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大多<2岁,其中<1岁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致病因素有多种,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以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多见.肠道外感染由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可归纳如下.

    作者:杨红;段成慧;张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头皮下潜行置管引流治疗脑室炎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以脑挫裂伤收入院,入院后第1周出现颅内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第3周出现脑积水,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但引流1周后,不能拔管,需在不同位置重新置管,经反复多次引流,每次引流时间1周左右,引流后第5周,出现脑室内感染,遂行脑室穿刺后,将外引流管潜行于头皮下约8cm,通过正常头皮部位引出,固定,每次引流时间3周左右,引流2次,患儿治愈出院.

    作者:魏瑞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危重且进展迅速,昏迷状态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的痰液及呕吐物流入气管内,极易造成痰堵塞而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病人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卫平;魏俊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注重实效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受到广泛、高度的重视.为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实效,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树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教学问题分析

    护生成长为护士的过程中,需经历两个阶段的学习: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所学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临床实践是在临床工作中检验、应用、实施课堂书本上的理论和技能,其在由学生到护士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一个关键的桥梁作用.在临床护理教学方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着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王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胸部创伤致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煤矿井下事故中,严重胸部创伤由于致伤暴力大,致伤原因多,所以伤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井下环境湿度大、温度低、风速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有害气体长期刺激呼吸道,使上呼吸道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胸部创伤后易发生呼吸衰竭,而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2002年收治胸部创伤致呼衰患者3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神经官能症的心理治疗和护理

    神经官能症是由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引起的精神疾病,常与身心障碍有关,其基本特点表现为,病人有躯体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病人常受抑郁和人格障碍等精神变化影响,往往集中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状群诉述病情.在诊疗工作中,医生对病人的疾病诊断,虽然比较正确,用药也及时适当,但有一部分患者治疗结果是疾病不能及时治愈或好转,甚至继续恶化,因此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去治疗也至关重要.近几年中,我们对101例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了心理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伊曲康唑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念株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株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病.我科自2001年以来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宝英;王咏梅;李西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5例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的麻醉处理

    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病情急、重、不能延缓,这就要求麻醉师能为患者提供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以利于手术者能快速为患者取出异物.现就我院收治的15例支气管异物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向强;王力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后遗症重,尤其ACVD合并应激性溃疡者,可使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高.我们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ACVD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35例,与用甲氰咪胍治疗35例进行比较,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罗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心脏起搏器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益完善,已逐渐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临床上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已降至1%以下,但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心理因素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对近年来在我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调查,以评估各种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度.

    作者:毛爱芬;吴玉泉;方艳;杨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59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1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病 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同时服肠溶性阿斯匹林50mgqd,尼莫地平30mgtid,脑复康0.8g tid,VitE100mg tid.治疗组另给通心络胶囊4粒tid,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显效率为7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显效率为54.2%.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价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菊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32例抢救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病率约占脑梗塞的10%,平均病死率约25%,存活率中10%~47%病残,故病死率、病残率较高[1].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2],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3],称为大面积脑梗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情凶险,致残率高.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其中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情为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也相对较高.笔者对在区人民医院内科ICU 1999年7月~2001年12月收住的32例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采取早期应用人工机械通气,脱水剂,亚低温治疗,呼吸兴奋剂和小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保护脑细胞药,抗生素和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涛;张志文;熊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