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的护理

寻怀兰;聂玉霞;王传义

关键词:部分性,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栓塞术治疗, 脾机能亢进, 免疫功能低下, 骨髓造血细胞, 血细胞减少, 脾功能亢进, 治疗方法, 脾脏肿大, 脾亢, 临床治疗, 临床表现, 护理体会, 脾切除, 抗感染, 增生, 外科, 疗效, 报告
摘要: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外科所采取的脾切除的治疗方法,可引起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我院对32例脾亢病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ES)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解剖学课堂素质教育探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各学科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体解剖学的信息知识量与分科也在增加,同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和其它学科一样也在不断进行着[1].对医学基础学科是加强,还是削弱?是趋向分科,还是走向综合?这是医学院校在21世纪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抉择.我院在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走了综合并有所侧重的道路,近几年我们又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并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投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进学;付升旗;刘恒兴;范锡印;季米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全麻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全麻手术后恢复期由于术中和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出现低体温.低体温易导致出血增加、伤口感染率增加、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延缓机体恢复.为避免和纠正低体温,我科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春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32例误诊原因分析

    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某些医务人员尚缺乏对特殊类型、非典型性病例的认识,临床仍常有误诊的现象.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10月共收治HFRS患者228例,误诊32例.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高丙峰;孙士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完善社区服务、发展全科医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卫生医疗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它以医疗保健服务的连续性、完整性、经济方便等为特点,成为初级保健的支柱.根据社会主义保健服务的发展,培养大批的全科医生,已成为当前理想的初级保健模式.

    作者:杜振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后遗症重,尤其ACVD合并应激性溃疡者,可使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高.我们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ACVD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35例,与用甲氰咪胍治疗35例进行比较,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罗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重症低血钾的抢救与护理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因感冒服用安乃近后四肢无力,麻木半天而入院.3d前病人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疼,四肢关节酸痛,在家自行口服安乃近2片,每日3次,用药后出汗较多,发热后四肢酸痛消失,但逐渐出现四肢无力、麻木、腹胀、食欲下降,速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甲亢等病史.

    作者:尹逊莲;王四清;刘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前部埋伏阻生牙临床X线分析

    目的:总结前部埋伏阻生牙的X线影像特点.方法:收集156例前部埋伏阻生牙的X线片,观察前部埋伏阻生牙的情况.结果:156例178枚前部埋伏阻生牙,颌骨内埋伏的131枚;粘膜下埋伏的47枚.相关病因有:埋伏阻生牙冠部有致密骨壁线包绕的99枚,萌出间隙不足的44枚,受其余牙阻挡的24枚,阻生牙位与其病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阻生牙冠朝向:平行位77枚,斜位61枚,水平位26枚,倒置17枚.结论:判断前部埋伏阻生牙方向应从六面的三维视角进行定位.

    作者:陈成立;郑新乐;李秀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伤后6h内入院的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min)患者43例(实验组)接受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同期入院使用地塞米松但未使用甲强龙治疗的同类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甲强龙实验组治疗有效21例(占48.8%),无效22例(占51.2%),有效组觉醒天数为(19.3±5.6)d(n=21);对照组分别为12例(占27.9%)及31例(占72.1%),觉醒天数为(26.2±7.8)d(n=1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增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所致的疾病.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增高,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的结果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和防治途径,提供一个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尤显重要.笔者收集了近期有关高尿酸血症的动物造模方面的文献.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颖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浅议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

    免疫学作为医学中一门基础学科,在医学生进行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当代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因此学好免疫学对于医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免疫学发展日新月异,其理论深奥、抽象,对于刚接触免疫学的医学生来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免疫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免疫学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人不揣冒昧,将近年来免疫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浅析如下,供同仁商榷.

    作者:尹晓琳;盛赞;胡洁;赵瑞景;魏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孕前弓形虫抗体检测在优生优育中的重要性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由于人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因此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但不同国家感染率有很大差异,世界各地的感染率为0.6%~94%,平均为25%~50%左右,我国的人群感染率平均在4%~9%左右.孕妇如果感染弓形虫后则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流产、早产及智力障碍,甚至胎儿死亡,因此育龄妇女在孕前普遍开展弓形虫的实验检测,可减少畸形儿的产生.

    作者:刘文芳;濮孟轩;史玉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伊曲康唑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念株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株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病.我科自2001年以来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宝英;王咏梅;李西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

    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促进了传统护理逐渐向现代护理的过度.护理工作的任务也不仅限于治疗,还要求对疾病进行预防;护士的工作场所也不仅是医院,还要扩大到社会;对社会人群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咨询,对出院病人要做院外随访;对一些在家治疗的病人要做家庭护理指导工作,这样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近几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有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的特点,所以其治疗方案应坚持采用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的基本原则.病人如果长期住院治疗,费用较高,多数家庭无法承受其经济负担,故多数病人经短时间住院治疗,在熟悉了药物的用法,用量且病情稍稳定后,就带药回家治疗,少数病人自确诊为结核病后就一直不住院治疗.病人住院期间能得到医护人员良好的治疗及护理,而回家后该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呢?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其家庭护理指导工作.

    作者:杜亚文;郑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神经官能症的心理治疗和护理

    神经官能症是由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引起的精神疾病,常与身心障碍有关,其基本特点表现为,病人有躯体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病人常受抑郁和人格障碍等精神变化影响,往往集中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状群诉述病情.在诊疗工作中,医生对病人的疾病诊断,虽然比较正确,用药也及时适当,但有一部分患者治疗结果是疾病不能及时治愈或好转,甚至继续恶化,因此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去治疗也至关重要.近几年中,我们对101例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了心理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00年1月~2002年2月,我科共为19例高龄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除1例因并发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通过对21例高龄肺癌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高龄肺癌病人取得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萍;尚秀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肾衰竭综合治疗32例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年龄23~59岁),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个体化血液透析及药物综合治疗.结果:经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后27名患者病情显著好转,症状与水肿消失,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显著降低降至正常,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效果欠佳,退院失访,1例合并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恰当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丽娟;吴占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甲减患者长期服用国产甲状腺素片致T3、T4异常改变1例

    1临床资料从1995~2000年,随访1例因长期服用国产甲状腺素片,而致患者血清T3、T4的浓度异常变化下.

    作者:王向玉;宋云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自动性异位心动过速.其异位起博点在心房或房室结,在临床表现与心电图中,两者难以区分,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PSVT).现将我们收治的PSVT 22例,就有关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庄纪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肝病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前白蛋白的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对各类肝病血清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以及前白蛋白的检测,并分析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在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T-Ⅲ抗原(AT-Ⅲ:Ag)测定用火箭电泳法,AT-Ⅲ活性(AT-Ⅲ:A)测定有凝血酶凝胶空斑法,前白蛋白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各肝病组两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前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各肝炎组间差异也比AT-Ⅲ显著(P<0.01),特别为急性肝炎.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变化能早期准确地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各类肝病前白蛋白的检测比抗凝血酶-Ⅲ更敏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良好指标.

    作者:解渝;张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