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王兴;张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各学科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体解剖学的信息知识量与分科也在增加,同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和其它学科一样也在不断进行着[1].对医学基础学科是加强,还是削弱?是趋向分科,还是走向综合?这是医学院校在21世纪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抉择.我院在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走了综合并有所侧重的道路,近几年我们又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并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投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进学;付升旗;刘恒兴;范锡印;季米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HIF-1作为调控细胞氧平衡和诱导缺氧反应基因表达的重要的核蛋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HIF-1还受多种肿瘤抑制蛋白、癌基因等的调节,参与了对肿瘤生长过程的调控.了解HIF-1的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将为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爱萍;于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1988年7月~2002年9月共收治拔T管后出现胆瘘16例.现就其产生原因,临床诊断、处理及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韩芳民;韩振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1993~2001年间志贺菌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K-B纸片扩散法.结果:本地区志贺菌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该菌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在上升,对头孢类抗生索耐药性较低.结论: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氟喹诺酮、三代头孢菌素为首选.
作者:陈群;王兴;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现观察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对比100例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哮喘患儿使用持续倍氯米松及间断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峰流速仪肺功能检测,检测及避免触发因素,家庭教育管理等综合疗法,跟踪观察6~12个月.结果:总临床控制率为38%,显效率39%,有效率16%,无效率7%,总有效率93%;有90%的患儿治疗6个月后大呼气流速(PEFR)值大于90%;急诊就诊率从治疗前的98%降至治疗期间23%,治疗6个月后7%;住院率从治疗前的27%,降到治疗期间5%,治疗6个月后2%;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朝东;苏钱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区近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区1988~2000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鉴定之致病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区近十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散发性到集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为特点.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广谱到窄谱的改变,除了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原菌的变异、耐药性的增强外,本文亦认为与人们健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关.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大多<2岁,其中<1岁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致病因素有多种,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以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多见.肠道外感染由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可归纳如下.
作者:杨红;段成慧;张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在高等护理自学临床实习期间,在外科采用关节连续滴注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7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明文娟;田秀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IG)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被认为是当前的首选治疗方案.我院儿科1998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静脉输注大剂量HIG治疗38例GBS,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清;吴澄 刊期: 2003年第08期
2000年1月~2002年2月,我科共为19例高龄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除1例因并发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通过对21例高龄肺癌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高龄肺癌病人取得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萍;尚秀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急性白血病(AL)患者由于治疗过程中接受大剂量、多疗程化疗而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障碍,加上广谱抗生素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等因素,极易并发霉菌感染,尤其是深部霉菌感染(DFI).文献报道目前白血病合并DFI的发生率为25%~50%,而其中致命性DFI占50%~90%[1],可见,DFI己成为AL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为此,对我院1997~2001年间收治的AL患者合并DFI共14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对策.
作者:李会兰;刘玉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ZDE)与彩色多普勒(COFI)对盆腔静脉曲张症(PV)的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二维超声诊断为盆腔静脉曲张症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该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作者:赵惠明;李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糖尿病是21世纪主要慢性病,其患病率在有些地区已超过5%,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它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强化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各年龄段血脂代谢情况及脂代谢紊乱的原因.方法:血脂测定,按年龄段分组,随机抽样,治疗前后对照,t检验.结果: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在46~55岁升高快,56岁以后上升趋缓;46~55岁高甘油三脂症发生率高;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血脂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在围绝经期46~55岁为脂代谢紊乱加速期,是防治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时期;性激素具有调节脂代谢作用,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灵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介绍一项较Milligan开放痔核切除术更优越的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核切除的新方法.方法:选有痔核切除指征的Ⅲ度以上环状混合痔病人80名,随机分成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切除组(组Ⅰ:40例)和Milligan开放痔核切除组(组Ⅱ:40例).由同一痔科医师操作.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为12min(8~15min)和40min(31~52min),P<0.01;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mL(20~35mL)和80mL(70~110mL),P<0.01;术后康复期平均为7d(5~12d)和18d(15~25d),P<0.01:术后急性尿潴留1例和0例,P>0.05.在开放切除的40例中,远期随访3例有疤痕性肛门狭窄.结论:闭合痔切除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康复期短,与传统的开放痔切除相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区别.
作者:孔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糖、血纤维蛋白原,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CT,MRI与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2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压,脉压差小,伴有高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或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纤维蛋白原无差异.结论: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急性期快速降压,血糖控制不良也易引起进展性卒中,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也提示有进展性卒中的可能.
作者:王保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腹股沟区是腹股沟疝的发生区,其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也是局部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此区的腹股沟管是由肌和筋膜的裂隙所形成,与理论上描述腹股沟管的四壁、两口形象差距较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为此,我们首先以层次解剖方法讲授腹股沟区的层次,继而以倒叙的方法讲授腹股沟管的围成、内容,密切结合临床应用,教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升旗;段卫珍;郭进学;刘恒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促进了传统护理逐渐向现代护理的过度.护理工作的任务也不仅限于治疗,还要求对疾病进行预防;护士的工作场所也不仅是医院,还要扩大到社会;对社会人群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咨询,对出院病人要做院外随访;对一些在家治疗的病人要做家庭护理指导工作,这样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近几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有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的特点,所以其治疗方案应坚持采用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的基本原则.病人如果长期住院治疗,费用较高,多数家庭无法承受其经济负担,故多数病人经短时间住院治疗,在熟悉了药物的用法,用量且病情稍稳定后,就带药回家治疗,少数病人自确诊为结核病后就一直不住院治疗.病人住院期间能得到医护人员良好的治疗及护理,而回家后该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呢?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其家庭护理指导工作.
作者:杜亚文;郑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病例资料患者史××,女性,31岁,汉族,已婚,河北省邢台人,末次月经2000年9月2日,孕3产2,于2001年5月18日9:30因孕8月余、第3胎、双胎、贫血入院.此孕妇于孕6月时发现贫血,于当地予抗贫血药物门诊治疗2个月,5月18日复查血色素64g/L,加之B超示双胎,门诊以贫血收入院.既往于1994年10月足月顺产一活女婴,现健在,1999年5月足月产1次,早期新生儿死亡(死因不详).否认月经不调、贫血病史,家族中无双胎史.查体二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宫高34cm,腹围94cm,耻上只触及一胎头,另一胎头触诊不满意,腹部两侧听胎心144/142次/min,B超报告:双胎儿,双顶径8.7/8.8cm,胎位LOP/ROA,羊水深8.0cm.据此初诊:①宫内孕36+5周,第3胎;②双胎;③妊娠合并贫血.
作者:荆荣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病率约占脑梗塞的10%,平均病死率约25%,存活率中10%~47%病残,故病死率、病残率较高[1].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2],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3],称为大面积脑梗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情凶险,致残率高.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其中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情为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也相对较高.笔者对在区人民医院内科ICU 1999年7月~2001年12月收住的32例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采取早期应用人工机械通气,脱水剂,亚低温治疗,呼吸兴奋剂和小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保护脑细胞药,抗生素和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涛;张志文;熊滨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