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明;李晓艳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常会危及妇女的生命.早期诊断,可早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痛苦,减少腹腔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早孕期妇女的死亡率.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91例异位妊娠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如何早期诊治该病.
作者:冯昌英;薛国勇;王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EHF)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虽然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儿童并非罕见,近来儿童出血热有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注意,以免漏诊,误诊及迟诊.现就我院1988~1998年间共收治儿童流行性出血热3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维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风、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是当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三大因素,在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许多地区,中风是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国内外均非常重视其流行病学和人群预防的研究,由于中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故中风的防治以个人预防为主.一级预防就是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的各类和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王端福;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正常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旨在评价其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组(G1)单纯吸氧,低浓度NO吸入组(G2)和高浓度NO吸入组(G3),除吸氧外,分别吸入40ppm和80ppm的NO.分别取6只大鼠建立正常值.数据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结果:血清中TAOC G2与G3组均高于G1(P<0.01);G2组MDA/SOD低于G1和G3(P<0.01).肾组织中SOD三组变化不显著,G3组MDA明显高于G1和G2组(P<0.01),G2组低于G1(P<0.05);三组ATP均低于正常值(P<0.01),但G2明显高于G1和G3组.结论:吸入低浓度NO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肾组织能量水平和抗氧化能力,而高浓度的NO则会有一定损伤作用.
作者:孙志刚;齐顺贞;朱玉凤;杨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煤矿井下事故中,严重胸部创伤由于致伤暴力大,致伤原因多,所以伤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井下环境湿度大、温度低、风速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有害气体长期刺激呼吸道,使上呼吸道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胸部创伤后易发生呼吸衰竭,而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2002年收治胸部创伤致呼衰患者3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颖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血小板计数在乡镇卫生院目前大部分还使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但好的血小板稀释液应该能有效阻止血凝,将血小板固定,防止形态改变,不使红细胞完全破坏,试剂易保存.本院使用肝素稀释液和许汝和氏稀释液作比较,肝素稀释液的效果良好,情况如下.
作者:段成慧;杨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志贺氏菌是引起人类痢疾的主要病原菌,可引起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中毒性痢疾,危及生命.福氏志贺氏菌目前仍是我国流行的主要菌群,其主要血清型是福氏2a.而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引起的急性菌痢较少有人报道.2002年笔者从1例小儿痢疾患者便中检出一株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特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龙建国;侯天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所致的疾病.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增高,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的结果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和防治途径,提供一个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尤显重要.笔者收集了近期有关高尿酸血症的动物造模方面的文献.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例1,男,38岁.2002年2月10日因流行性感冒、高热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9℃,P98次/min,R24次/min,BP17/10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先将双黄莲注射液40mL加入0.9%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约4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眼睑等处发生明显水肿,出冷汗,全身布满高出皮肤的丘疹样红斑,考虑为双黄莲注射液过敏,立即停止输液,给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同时吸氧,经以上抢救3h后患者脱离危险.继续口服扑尔敏、甲氰咪胍5d后痊愈.
作者:云爱华;吕静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大多<2岁,其中<1岁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致病因素有多种,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以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多见.肠道外感染由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可归纳如下.
作者:杨红;段成慧;张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呼吸暂停是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出现于多种疾病.由于引起呼吸暂停的病因不同,抢救措施亦不同.临床上必须准确及时地对呼吸暂停原因予以鉴别,否则由于误诊误治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李艳君;梁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某些医务人员尚缺乏对特殊类型、非典型性病例的认识,临床仍常有误诊的现象.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10月共收治HFRS患者228例,误诊32例.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高丙峰;孙士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将41例糖尿病病足患者资料根据分型、病程、空腹血糖、HbAlc、体重指数、并发症、合并症、Wagner分级、治疗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比例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程长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占多数,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伴有其它急慢性并发症、合并症者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按Wagner分级1~4级均有,1级和4级稍多.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截肢率也不低.结论:糖尿病足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要加强糖尿病足的宣教.
作者:陈晖;朱妍;施法兴;潘云龙;张真稳;王艳;程英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现观察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对比100例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哮喘患儿使用持续倍氯米松及间断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峰流速仪肺功能检测,检测及避免触发因素,家庭教育管理等综合疗法,跟踪观察6~12个月.结果:总临床控制率为38%,显效率39%,有效率16%,无效率7%,总有效率93%;有90%的患儿治疗6个月后大呼气流速(PEFR)值大于90%;急诊就诊率从治疗前的98%降至治疗期间23%,治疗6个月后7%;住院率从治疗前的27%,降到治疗期间5%,治疗6个月后2%;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朝东;苏钱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用临床表现及胃内窥镜的特点来计算出危险评分,并能够预测其是否再出血及对死亡率有一定的评估,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我院15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以分析.
作者:李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贫血的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针对我辖区内1999年1月~2002年12月出生的2164名儿童采血化验,查出292例患儿贫血,把这292例患儿作为贫血组、其他血色素正常的儿童作为正常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岁组的儿童贫血发病率高,达25.64%;1岁组的儿童次之,达17.75%;3岁组低,仅3.90%.贫血组儿童母乳喂养率低、患肺炎、肠炎、营养不良疾病多,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果: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及时添加辅助食品、防治肺炎、肠炎、营养不良等疾病,可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病率.
作者:方健华;余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在高等护理自学临床实习期间,在外科采用关节连续滴注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7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明文娟;田秀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纵隔子宫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1],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此类特殊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我科2001年收治1名纵隔子宫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冰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支原体感染(MPI)随着人们对其认识加强及检测方法的准确、进步,小儿发病有增多趋势,已知支原体感染除呼吸道系统受累外,严重者心、肺、肾、脑、血液、免疫系统亦可受累,其预后与是否早期诊断,及时而正确治疗以及有无脏器受累有关,因此早期诊治MPI及良好的护理,防止其他器官受累是治疗关键.
作者:赵立贞;贾俊宁;王立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