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的观察护理

曹信桃;张春霞

关键词:新生儿, 应激性胃出血, 治疗与护理, 现报道如下, 康复
摘要:我科2001年元月~2002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57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进展性卒中影响因素(附62例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糖、血纤维蛋白原,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CT,MRI与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2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压,脉压差小,伴有高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或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血粘度、血胆固醇、血纤维蛋白原无差异.结论: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急性期快速降压,血糖控制不良也易引起进展性卒中,影像学早期显示病灶也提示有进展性卒中的可能.

    作者:王保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注重实效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受到广泛、高度的重视.为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实效,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树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中的成功率、出血量及副反应.方法:将1998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100mg,1次/d,连用2d,第3天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3h后无腹痛者追加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给予己烯雌酚5mg肌注,1次/d,连用3d,第4天行刮宫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方面比较P<0.05,出血量方面P<0.01,药物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观察组成功率高,出血量少,副反应无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程兰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乙烯雌酚康妇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粘膜萎缩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自洁作用下降,易受细菌感染,发生炎症.早期不治疗将使粘膜结缔组织纤维化,阴道弹性消失,造成阴道狭窄粘连,除产生阴道干涩刺痒触疼外,还将发生性交痛和性交困难,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我院妇科门诊自2000年2月~2002年5月采用乙烯雌酚加康妇特栓治疗192例老年性阴道炎取得较好效果.现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光荣;刘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32例误诊原因分析

    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某些医务人员尚缺乏对特殊类型、非典型性病例的认识,临床仍常有误诊的现象.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10月共收治HFRS患者228例,误诊32例.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高丙峰;孙士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连续滴注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护理

    在高等护理自学临床实习期间,在外科采用关节连续滴注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7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明文娟;田秀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危重且进展迅速,昏迷状态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的痰液及呕吐物流入气管内,极易造成痰堵塞而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病人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卫平;魏俊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胸部创伤致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煤矿井下事故中,严重胸部创伤由于致伤暴力大,致伤原因多,所以伤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井下环境湿度大、温度低、风速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有害气体长期刺激呼吸道,使上呼吸道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胸部创伤后易发生呼吸衰竭,而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2002年收治胸部创伤致呼衰患者3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双黄莲注射液静脉应用致过敏反应2例

    1病例报告例1,男,38岁.2002年2月10日因流行性感冒、高热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9℃,P98次/min,R24次/min,BP17/10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先将双黄莲注射液40mL加入0.9%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约4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眼睑等处发生明显水肿,出冷汗,全身布满高出皮肤的丘疹样红斑,考虑为双黄莲注射液过敏,立即停止输液,给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同时吸氧,经以上抢救3h后患者脱离危险.继续口服扑尔敏、甲氰咪胍5d后痊愈.

    作者:云爱华;吕静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女性更年期脂代谢紊乱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各年龄段血脂代谢情况及脂代谢紊乱的原因.方法:血脂测定,按年龄段分组,随机抽样,治疗前后对照,t检验.结果: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在46~55岁升高快,56岁以后上升趋缓;46~55岁高甘油三脂症发生率高;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血脂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在围绝经期46~55岁为脂代谢紊乱加速期,是防治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时期;性激素具有调节脂代谢作用,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灵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宫外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宫外孕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近5年来共收宫外孕患者108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赵素萍;张小芬;李玉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心脏起搏器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益完善,已逐渐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临床上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已降至1%以下,但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心理因素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对近年来在我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调查,以评估各种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度.

    作者:毛爱芬;吴玉泉;方艳;杨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非典传染链分析及启示

    非典是由一个新病原体--冠状病毒传播的,是人类从未发现过的疾病.对它的突然到来,由于认识不足,发生了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事,了解历史,了解非典病例传染链及其传播情况,从控制传染病的三个环节进行分析,有助于今后预防和控制非典及其它新传染病.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后遗症重,尤其ACVD合并应激性溃疡者,可使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高.我们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ACVD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35例,与用甲氰咪胍治疗35例进行比较,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罗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甲减患者长期服用国产甲状腺素片致T3、T4异常改变1例

    1临床资料从1995~2000年,随访1例因长期服用国产甲状腺素片,而致患者血清T3、T4的浓度异常变化下.

    作者:王向玉;宋云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头皮下潜行置管引流治疗脑室炎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以脑挫裂伤收入院,入院后第1周出现颅内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第3周出现脑积水,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但引流1周后,不能拔管,需在不同位置重新置管,经反复多次引流,每次引流时间1周左右,引流后第5周,出现脑室内感染,遂行脑室穿刺后,将外引流管潜行于头皮下约8cm,通过正常头皮部位引出,固定,每次引流时间3周左右,引流2次,患儿治愈出院.

    作者:魏瑞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四种牙本质脱敏药物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75%氟化钠甘油(A)、10%硝酸银(B)、GLUMA脱敏剂(C)、脱敏凝胶(D)4种脱敏药物对牙本质过敏的脱敏疗效.方法:将212例360个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上述4种脱敏药物脱敏治疗1个疗程,比较其效果.结果:A、B、C、D4组脱敏总有效率分别为68.89%、71.11%、94.44%、96.67%,A、B两组与C、D两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GLUMA脱敏剂和脱敏凝胶是两种较为理想的脱敏药物.

    作者:陈洪飞;林育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短期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改善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是21世纪主要慢性病,其患病率在有些地区已超过5%,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它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强化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解剖学课堂素质教育探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各学科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体解剖学的信息知识量与分科也在增加,同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和其它学科一样也在不断进行着[1].对医学基础学科是加强,还是削弱?是趋向分科,还是走向综合?这是医学院校在21世纪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抉择.我院在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走了综合并有所侧重的道路,近几年我们又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并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投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进学;付升旗;刘恒兴;范锡印;季米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32例抢救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病率约占脑梗塞的10%,平均病死率约25%,存活率中10%~47%病残,故病死率、病残率较高[1].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2],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3],称为大面积脑梗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情凶险,致残率高.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其中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情为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也相对较高.笔者对在区人民医院内科ICU 1999年7月~2001年12月收住的32例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采取早期应用人工机械通气,脱水剂,亚低温治疗,呼吸兴奋剂和小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保护脑细胞药,抗生素和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涛;张志文;熊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