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藜芦醇氧烷酸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王强;陈波;Huang Peng

关键词:白藜芦醇氧烷酸衍生物, 设计, 合成
摘要:目的:寻找更好的苯氧烷酸类降血脂药物。方法以白藜芦醇、α-溴代异丁酸乙酯为原料,经SN1型取代反应得到二种苯氧烷酸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设计、合成并得到相应的产物。结论为降血脂药物开发提供线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金水宝胶囊改善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40例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对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肺结核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结核化学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的抗结核化学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两个月。对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之前、治疗之后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使用流式细胞仪抗体双标法,对外周血CD4+/CD8+、CD4+、CD8+、NK细胞以及B细胞的水平进行严格检测;之后使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IgG、IgM以及IgA的含量进行精确的检测;再使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的方法,对血清TNF-α、sIL-2R、IFN-γ以及IL-10的水平进行精确检测。结果对两组患者持续治疗两个月。两个月以后,观察组患者的CD8+、sIL-2R以及IL-10水平和治疗前的水平进行比较,有所下降,而且明显比对照组的水平低;CD4+/CD8+、CD4+、NK细胞、B细胞、IgM、IgG、IgA、TNF-α和IFN-γ的水平和治疗前进行比较,有所升高,而且明显比对照组的水平高。结论本文通过探讨金水宝胶囊对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改善,得出金水宝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的结论。因此在临床上,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应用金水宝胶囊,此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远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和研究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其中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中医补肾调肝法结合辨证施护进行治疗,其余50例则设为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治疗结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upperman评分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驦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upperm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较好,但需要结合中医思想指导下的辨证施护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红群;倪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医实习生综合医院西医急诊思维现状调查及培养方案探讨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急诊医学是给健康危机者提供全面、紧急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以避免死亡和残伤的发生。急诊医学也是一个专门的专科,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的部门。中医和西医归属于不同的医疗体系,但是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师常常面临着西医急诊的问题。由于急诊医学具有时间紧迫、高度风险、情况复杂、工作强度大的特点以及急诊病人的特殊性,因而对于中医实习生西医急诊思维的培养也格外重要。本文就综合医院中医实习生西医急诊思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中医实习生西医急诊思维的培养方案,提高中医实习生综合医疗水平。

    作者:由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60例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推广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给药新途径。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2ml/kɡ,qd)联合尤卓尔(外用,日二次);对照组单独采用尤卓尔(外用,日二次)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P <0.05)、复发率低(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安全、高效、不易复发,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杨晶;郑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论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中西文化底蕴,实现通识教育“全人”的培养目标。但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单一,难以发挥其通识教育的功能。本文试图探讨如何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功能。

    作者:胡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青年教师利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能力的探讨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的入门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青年教师在该课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医知识学习的热情。

    作者:袁卫玲;孟静岩;张国霞;史丽萍;仲强惟;马佐英;李晓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应用研究

    目前脂肪肝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重大疾病。通过对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治法方药的概括,从而阐述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优缺点。

    作者:许顺畅;赵文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浅谈疫病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方法

    对丰富的古今疫病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整理中医防治疫病的规律,对防治现代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目前的研究还存在概念不清、病因研究弱化、研究范围不全面等问题。对于疫病文献的研究提出了四点思路和具体方法。

    作者:张萌;张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辨证施护

    老年性痴呆病是一种老年性精神病,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非正常的退化性脑部疾病。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开始时有的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焦虑、多疑,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下降,继而出现记忆障碍,智力衰退,记不住人名、地名、日期等,但经过提醒可回忆起来,痴呆患者虽然记忆力很差,但仍坚信自己记忆力好,否认有病。目前随着医学诊断学的发展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丁秋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胡雪岩与胡庆余堂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胡庆余堂”创业时禀承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药方,精选道地药材,精制丸散膏丹,因药效显著,名震天下,曾被誉为“江南药王”,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如今的“胡庆余堂”仍盛誉不衰,是中国大的制药企业,也是个占地7亩多的古建筑群,座落于杭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河坊街大井巷上。河坊街是条仿古街,模仿的就是古老的宋城,因为杭州(古名临安)曾是南宋繁华的都城。只见街上卖茶汤的、卖书画的、卖手工艺品的小店林立,入夜时油灯荧荧,古意盎然,把“胡庆余堂”烘托得有韵味。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新读心解系列《灵枢·本神》之“志”的心理学解读

    “志”出自《灵枢·本神》篇。本篇关于“意志思虑智”的描述很大程度上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遵《内经》之旨,从更广泛的层面上去理解原文,手执中国传统心理思想与西方心理学,进行对接、对比,以求得更深层的理解和体会。

    作者:赵林灿;赵兴业;刘向阳;郑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蜈蟾痛愈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性疼痛30例

    目的:观察蜈蟾痛愈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且均有疼痛主诉(NRS≥4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病人。对照组:单纯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治疗组:应用蜈蟾痛愈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每天进行癌痛疗效评估,癌痛评价标准采用NRS评分法,记录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0例中,CR13例,PR14例,NR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中,CR8例,PR13例,NR9例,总有效率7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驥0.05)。结论①对于中、重度癌痛的治疗,蜈蟾痛愈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止痛治疗。②蜈蟾痛愈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增强了镇痛效果,避免增加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带来的副作用,更好地缓解了病情,通过观察对照证实止痛治疗配合中药塌渍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宏宇;张越;卢义;孙守坤;贾艳华;程祺;唐海波;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九)--二十八宿释义

    五运六气理论的学习,难点在于九篇大论词义晦涩难懂,概念理解困难,而词义的背后,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天文、时空背景。准确地理解词义,是打开九篇大论之门的钥匙,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目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用自拟祛痰化瘀汤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8例,分治疗组60例(加用中药祛痰化瘀汤治疗)和对照组58例(西药常规治疗)。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封海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中西医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规范化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法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于我院针灸科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给予中西医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结果接受规范化中西医综合护理的30例患者,在语言、肢体活动方面均得到了整体康复。结论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艳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为了适应目前对创新型、创业型中医药领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宿树兰;郭建明;朱悦;郭盛;彭国平;唐于平;段金廒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益血生胶囊治疗妊娠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与研究益血生胶囊治疗妊娠贫血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娠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0例妊娠贫血患者均行“益血生”治疗,30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疗程,若是3个疗程之后无效,则停止服用“益血生”胶囊;对比120例妊娠贫血患者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贫血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12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经过“益血生”治疗之后,115例妊娠贫血患者面色惨白、嗜睡、乏力、倦怠、头晕等一系列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83%;115例妊娠贫血患者治疗之后贫血状况明显优于治疗之前,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妊娠贫血患者治疗之后与治疗之前贫血状况无明显变化,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血生胶囊治疗妊娠贫血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并且在服药的期间没有产生不良的反应,是治疗妊娠贫血的良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俊;谢小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6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参考组(常规西医护理)各为43例,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参考组(P 驥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 驥0.05)。结论给予脑外伤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况善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加强中医护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

    2011年以来,西医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医护理内容,《中医护理》成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探讨了中医护理实践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中医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朱文慧;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

    相火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有“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至金元朱氏《格致余论》问世,相火理论趋于成熟,对说明疾病病理和指导临床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在临床中始悟先贤“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现将临床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述于次。

    作者:邵冬珊;蒋满红;姚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