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消毒供应室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发挥的作用

陈菊清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消毒灭菌质量, 无菌医疗器材, 重要场所, 医院感染, 医疗感染, 无菌物品, 素质培养, 控制, 科学管理, 护理效果, 供应工作, 工作质量, 工作人员, 洗涤, 物质, 敷料, 措施, 材料, 布局
摘要: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材、敷料和其它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也是材料物质的分库,担负着大量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灭菌以及保存和供应工作.因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效果,同时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是防止医疗感染的重要措施,另外还必须加强供应室的科学管理、布局、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其表现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腰麻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腰麻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8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85例),均取L1~2棘突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对照组常规用药,试验组另取L3~4棘突间隙行腰麻,观察各组的麻醉效果,术中探查牵拉子宫时病人的反应,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良好率、肌松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骶神经阻滞情况试验组完全阻滞,而对照组出现骶神经阻滞不全,首次剂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1).牵拉子宫后各组病人血压、心率均较牵拉前下降,且与牵拉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腰麻辅助硬膜外麻醉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有一定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祝力群;秦凤鸣;胡凤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伪膜性肠炎16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伪膜性肠炎治疗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伪膜性肠炎病例患者的用药及临床情况.结果:患者年龄越轻,合用的抗生素越少,使用口服的给药途径,合并的疾病越轻,治疗伪膜性肠炎所需的药物越单一,治愈时间越短,愈后越好.抗生素种类与克林霉素和第三代头孢为密切.结论:在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防止伪膜性肠炎的发生.

    作者:梁智明;何锦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维生素C加糜蛋白酶封闭式外敷治疗大面积Ⅳ°褥疮2例

    我院骨科2001年4~12月收治大面积褥疮2例(面积6cm× 5cm~10cm×8cm,深及尾骨及粗隆部),应用维生素C加糜蛋白酶外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MVD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0%(28/40),MVD均值为(51.2±6.6),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VE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平均MVD值(P<0.05);VEGF、MVD高表达组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MVD低表达组(P<0.05).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VEGF、MVD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二者可作为判定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宪孟;李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浅谈计划免疫集中式定点定时预防接种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婴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必须认真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预防接种由原来的分散式接种,即防疫人员身背冷藏包入村到户进行的接种,已发展为集中式定点定时预防接种.根据我院的工作经验,就集中式定点定时接种介绍如下.

    作者:孙合成;张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美克尔憩室病变误诊为阑尾炎5例分析

    美克尔憩室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扭转、穿孔等并发症时酷似阑尾炎,我院1996~2002年中,共收治5例,均术前误诊为阑尾炎,现就其病历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张荣广;张蕾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病例,分红花组及丹参组,疗程两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的变化.结果:红花、丹参均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以红花较显著.红花还有降血糖、血脂作用,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指标.结论:红花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瑷芬;翟雯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硬膜外和肌注哌替啶对上腹术后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医学理论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疼痛对于病人来说是较为敏感的问题,怎样使术后患者在无痛中接受治疗与护理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就我院目前客观条件而言,尚不能使每位术后病人都通过微量输液泵使用镇痛剂达到镇痛目的,本文就硬膜外和肌注哌替啶对上腹部术后3d内的镇痛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比较.

    作者:崔菊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加.如何减少或杜绝由于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和缺陷所带给病人的危害,减少医疗纠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现就临床医疗护理中的常见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曾红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5例分析

    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取1996年9月~2001年9月我院急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为47.5岁.上腹部手术20例(包括胆囊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其它3例),下腹部手术5例(包括疝修补术2例,阑尾切除术3例).均为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度平均为6.0cm.

    作者:陆战新;潘鑫;韩新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头位难产时低位产钳及胎头吸引术的应用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均是处理头位难产时的重要方法,二者适应症相仿.胎头吸引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已有30年的历史,此法简便易学,应用广泛.产钳术由16世纪chamberlen家族发明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此后几经改进,现使用的产钳已很精巧,但由于高、中位产钳对母婴损伤很大,故产钳曾一度被废弃不用.目前许多医院,尤其是北方的许多医院不再做产钳术.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低位及出口产钳在解决难产问题上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废弃.为了进一步评估产钳术处理低位难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推广于临床应用,现把我院近期开展的低位产钳术26例加以分析,并与胎头吸引相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兰;郭瑞宝;赵瑞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鱼腥草注射液鼻窦高负压置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156例分析

    我科2000年以来应用鱼腥草注射液鼻窦高负压置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7~36岁,平均17.5岁.

    作者:刘增;庞华;李永启;潘尚战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青六散治疗婴儿腹泻疗效观察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我院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青六散(纯中药制剂)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200例取得满意疗效.另有抗病毒、一般常规治疗5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玉萍;任玉兰;李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论消毒供应室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发挥的作用

    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材、敷料和其它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也是材料物质的分库,担负着大量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灭菌以及保存和供应工作.因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效果,同时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是防止医疗感染的重要措施,另外还必须加强供应室的科学管理、布局、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其表现如下.

    作者:陈菊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美托洛尔对冠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的治疗概念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β受体阻滞剂从禁忌证转而成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成功地应用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本研究观察应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力衰竭,评价其中近期疗效和耐受性.

    作者:韩双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100例老年性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教育显得极为迫切,在近2年中,我们对住院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教育,配合临床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复方炉甘石外用散治疗新生儿脐炎60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感染,多见于脐带脱落较晚的新生儿,我院儿科1997年10月~2002年12月对60例新生儿脐炎患者应用复方炉甘石外用散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荣燕;李敦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36例氟乙酰胺中毒临床分析及护理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杀鼠药,对人畜有剧烈的毒性,常引起急性意外中毒,误服后发病急,病死率高.我院1998~2001年共收治氟酰胺中毒36例,使用乙酰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阿托品、利多卡因在第一产程的应用

    为减轻产妇痛苦、缩短产程.我院将阿托品、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第一产程取得了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02年12月间在住院产妇中选择单胎头先露,无头盆不称、宫缩良好并宫颈坚硬或水肿、宫颈边厚,胎头枕位不正而形成宫颈水肿,或活跃期阻滞宫口开大2~8cm者共320例,其中经产妇90例,初产妇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对照组160例.两组年龄均在24~35岁,孕周37~41周,无严重并发症的健康产妇.

    作者:张学玲;于平;张云;陈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口腔治疗中交叉感染传播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口腔疾病诊治中常会触及唾液和血液,它们可直接污染各种口腔设备、器械、材料、物品、模型、义齿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当牙钻、洁牙机及三用枪停止作用时形成负压所导致的回吸及牙钻、洁牙机在口腔中高速旋转产生的飞沫和气雾可对空气造成污染,这使细菌和病毒进入口、眼、鼻粘膜及破损的皮肤造成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作者总结出预防交叉感染的几条措施:加强控制交叉感染的管理;避免接触血液、唾液和分泌物;限制血液、唾液和分泌物的扩散;口腔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和灭菌;诊室空气的洁净等.认为预防交叉感染是关系到提高口腔医疗水平,确保病人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的重要措施.

    作者:颜惠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