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红;杨翠芝
HO/CO-胆红素系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动物实验证实,血红素氧合酶(HO)的代谢产物CO和胆红素在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逆转高血压性心室肥厚、减轻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及在右心衰竭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与保护作用.
作者:程友琴;尹秋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凡大便过于干燥坚硬,以致排便艰涩不畅畅,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一般间隔超过3d以上),称为便秘.便秘有许多相关因素,而骨科病人便秘相关原因有:久卧气虚,大肠传导无力;年老久病,气血两虚,津枯肠燥;活动量少,肠失传导;饮食成分改变,粗纤维食物减少,摄入量不足;精神紧张,环境改变;术后血虚肠燥等因素所致.便秘是骨科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老年病人,便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肖雪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方邦江;周爽;文小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和40例偶发室性早搏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间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频发性室性早搏组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偶发室性早搏,分别为32.7%和10.0%.结论:经常规检查甚至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博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发现室性早搏患者的病理基础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春涛;石延科;苗云波;林玲;邓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点:①由于套管针的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性小等特点,故可较长时间在血管中保留[1];②套管针的使用,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对浅表静脉的损伤[1];③减少局部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2];④完成持续或间断给药;⑤其外套管的柔韧、无害及低刺激性,降低了刺破静脉的危险,允许病人适当活动,延长了留置时间[1];⑥应用静脉留置针还可取血标本,从而避免损伤血管,减少患儿痛苦及恐惧心理[3];⑦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现就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问题做如下概述.
作者:刘新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DNA酶B和ASO联合检测对A组溶血性链球菌(GSA)感染所致的急性肾小球肾炎(AGN)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量中和法和散射速率法分别测定68例AGN病例的抗DNA酶B和ASO.结果:AGN组抗DNA酶B和ASO的阳性分别为77.9%和69.1%,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至86.8%,AGN亚组中,抗DNA酶B和ASO的阳性率上感组为73.5%和69.4%,二者联合为83.7%,皮损组为89.5%和52.6%,二者联合为94.7%.结论:抗DNA酶B和ASO联合检测可提高GAS感染所致的AGN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维军;徐巧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提供临床颈外动脉插管的解部学依据,提高插管术的成功率.方法:利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的成人尸体30具.对60侧颈外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颈外动脉的发起部位距甲状软骨上缘的距离为14.8±3.3mm,面动脉、颞浅动脉发起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分别为68.0±1.8mm和65.4±13.4mm.结论:临床面动脉插管是从甲状软骨上缘15mm处将导管插入颈外动脉内.导管头端留在距插入部6.5mm处为佳.
作者:王歧本;易德保;王海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流行病学资料和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砷具有致癌性,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目前,砷的致癌性主要依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这些资料中,职业性砷接触致癌者多,其次是生活用水、空气砷污染而导致的癌症,其它还有医药上砷剂,它既有治疗作用,又可致癌等.关于砷致癌的动物实验已取得初步成功,但目前的报道还不太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其危害性有较全面的认识.
作者:张理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肿瘤患者心包积液量大不易被控制.本文对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7例肿瘤患者均在X线下经皮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并注入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护理.通过临床观察,它能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包积液继续生长、防止心包填塞,从而减少了因反复穿刺或心包开窗引流的手术痛苦及心包感染的机会.该方法简便易行,有临床适用价值.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手术后病人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伤口会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病人康复和休息,因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病人痛苦,失眠,局部器官功能受限,肺不张,尿潴留等.术后止痛就是为了控制术后出现的疼痛,减少或控制术后并发症.
作者:孙燕;肖军霞;陈岩;郭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病的日益增多,硝酸甘油、硝普钠、尼莫地平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尼莫地平做为新的血管扩张剂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应了解它的副作用,以保证此类药物的用药安全.现就1例静点尼莫地平导致血压骤降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欣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超前等因素虽然都与医疗纠纷增多有关,但从医院自身方面看,服务质量不高,亦是主要因素之一.医院纠纷是医患矛盾激化而成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医方.
作者:苏俊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碱化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俊玲;吕海;刘国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口腔扁平苔癣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尚无满意疗法.我们采用转移因子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会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6512例甲次全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见手术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观察、处理有关.结论:认真全面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和通畅的引流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小红;谢亮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已经有行业开始实行执业资格考试,但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由行业主管部门独立组织实施的只有医师资格考试(1998年6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这体现了立法机构对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信任和对医学考试高度重视.
作者:朱瑾;李绿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经椎板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0-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MED)是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可早下床活动,腰椎稳定性好等优点.我院手术室2000年10月~2001年3月应用MED手术36例,效果很好.现对手术护理要点进行讨论.
作者:吴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的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了胆囊切除的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并与胆囊未切除老年急性胰腺炎进行比较.结果:胆囊切除的老年急性胰腺炎女性多于男性,胆囊切除距急性胰腺炎发生平均6±3.6年,病因未明居多,肝功能损害明显增多,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并发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老年人及早根治胆道疾患,有利于防止重症胰腺炎的发生,亦能降低老年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魏存才;许健;吴凌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为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其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它们已成为共认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糖尿病脂质异常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志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静脉尿激酶溶检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价值及佳溶栓剂量.方法:将98例老年AMI患者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又分2组,分别使用80万U和150万U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他们的冠脉再通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相同年龄状况下,溶栓组的死亡率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80万U与150万U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时,冠脉再通率及死亡率无差异(P>0.05),而大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率,80万U组比150万U组低(P<0.05).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改善老年AMI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溶栓药物尿激酶的用量应以小剂量为宜.
作者:张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