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内脏综合症46例病因机理分析

杨小平;王爱民

关键词:内脏综合症, 机理分析, 重症脑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脑-内脏综合症的发病原理,提供原发病因致其出现的神经解剖学依据,明确其指导意义,并借以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选择重症脑出血致内脏综合症46例,均经CT扫描确认,并按日本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不低于50mL.结果:全部病例按本文理论指导治疗,存活率达76%,高于传统的50%.结论:正确认识脑-内脏综合症的发生机理,对降低其死亡率及对引致其发生的常见原因--重症脑出血的诊治,有着重要意义,为理解其临床改变与神经解剖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明并开拓了新的视野.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1例黄蜂螫伤致心肾功能衰竭

    黄蜂螫伤致心脑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大多发生在24h或48h以内,于2周后发生心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临床不多见.该类患者常因病情发展缓慢而就诊不及时或临床医师重视不够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故作为医务人员,尤其是山区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现介绍1例黄蜂螫伤致心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体会.

    作者:黄非荣;张红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内脏综合症46例病因机理分析

    目的:探讨脑-内脏综合症的发病原理,提供原发病因致其出现的神经解剖学依据,明确其指导意义,并借以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选择重症脑出血致内脏综合症46例,均经CT扫描确认,并按日本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不低于50mL.结果:全部病例按本文理论指导治疗,存活率达76%,高于传统的50%.结论:正确认识脑-内脏综合症的发生机理,对降低其死亡率及对引致其发生的常见原因--重症脑出血的诊治,有着重要意义,为理解其临床改变与神经解剖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明并开拓了新的视野.

    作者:杨小平;王爱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溶栓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1周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ECG示窦性心律,HR75次/min,Ⅱ、Ⅲ、aVF、V4~V6ST段下移0.05~0.15mV,伴ⅢT波浅倒置,心肌酶谱正常.

    作者:董志远;李震;夏宏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强自律,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超前等因素虽然都与医疗纠纷增多有关,但从医院自身方面看,服务质量不高,亦是主要因素之一.医院纠纷是医患矛盾激化而成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医方.

    作者:苏俊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患者NO、NOS水平及Na+-K+-ATPase活性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方邦江;周爽;文小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围产妇的心理护理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焦虑、恐惧等均可使产程延长,而产程延长又与新生儿窒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因此,如何做好临床孕妇的心理护理对缩短产程,降低围产期母婴患病率有很大影响,注意孕妇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使其顺利分娩,是产科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

    作者:李波;张美莉;曹淑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的护理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老年人致盲重要的因素,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精神带来压力,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开展,使老年白内障患者重见了光明.

    作者:潘明英;赵红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与银屑病

    目的:为明确银屑病与β2微球蛋白(β2-M)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 水平的检测,同时测定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浓度.β2-M的检测采用125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寻常型银屑病血清β2-M水平显著性增高.尤以进展期为甚(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进展期升高又较稳定期明显(P<0.01).地图状较点滴状高(P<0.01).寻常型银屑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gA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检测结果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可能包括角朊细胞,淋巴细胞等在内的有核细胞过多地破坏,使得血清β2-M浓度显著升高,尤以进展期为甚.寻常型稳定期银屑病患者体内可能也存在一定量自身抗体.使得血清β2-M浓度升高,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上银屑病稳定期和进展期反复交替的现象,以及治愈的银屑病复发率比正常的人群发病率高的可能原因.寻常银屑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也进一步说明寻常型银屑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检测的结果从一个侧面支持了寻常型银屑病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作者:吴瑞勤;孙越;朱光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应用B超对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液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显像技术尤其在体腔积液的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虽然超声用于诊断膝关节积液已有报道[1],但其检查部位及方法不统一,且缺乏较为详尽的叙述.近几年来笔者应用B超临床初诊风湿性关节炎(RA)42例,感到效果很好.

    作者:刘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血栓性静脉炎48例观察

    血栓性静脉炎是妇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根熊立凡等1996年统计,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腹腔部妇科手术占7%~45%.

    作者:张晓波;邱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41例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断分析

    自急诊内镜开展以来,上消化道出血和大肠疾病出血诊断率明显提高,而小肠出血诊断仍较为困难,我院自1985年以来经内镜、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诊断小肠出血4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邹玉;王敏;王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四逆散加味治疗40例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在乳腺组织病变中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乳房包块,多为单侧性,亦可为双侧发生,包块为多个结节,或单个小结节,半数患者有局限性乳房疼痛,轻者如针刺,重者可扩散至肩胛部,胸背部,乳房疼痛多与月经有关,一般在行经前明显,行经后消失或减轻.

    作者:刘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前静脉置管技术已逐渐普及应用于临床,但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已成为护理上的新问题.关于静脉置管并发症原因及预防国内外已见报道.现结合笔者自己的应用体会将静脉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介绍如下.

    作者:张中利;王琳;赵莹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58例死胎产科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死胎的引产方法,产时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死胎病例.结果:对于死胎患者,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法优于缩宫素静滴引产(P<0.05).分娩方式一般以阴道分娩为主.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可预示患者的预后情况.纤维蛋白原越低患者愈后越差.结论:对死胎患者应尽早行引产术,以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周清平;汪锡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如何上好病理学理论课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展规律及病理变化的一门科学.它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是很艰苦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就如何上好病理学理论课,提出点滴体会.

    作者:乌力吉白乙;刘烨;王雅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转移因子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临床观察

    口腔扁平苔癣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尚无满意疗法.我们采用转移因子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会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方法比较

    我院1999年底为一些单位职工体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为比较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特性.笔者用酶免疫法和反向间接血凝法对一批健康人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滴青霉素致缓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因发热、咽痛伴皮疹1d于2000年12月22日入院.其父有食鱼虾过敏史.体检:T36.9℃,P90次/min,R20次/min,神志清楚,精神一般,颈、躯干、四肢均可见鸡皮样疹,胸背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帕氏征(一),杨莓舌,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8.7×109/L,中性0.81.

    作者:曹焕珍;叶丽珍;贺雪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频发性室性早搏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和40例偶发室性早搏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间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频发性室性早搏组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偶发室性早搏,分别为32.7%和10.0%.结论:经常规检查甚至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博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发现室性早搏患者的病理基础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春涛;石延科;苗云波;林玲;邓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恩丹西酮与氟哌利多预防术后吗啡硬膜外PCA中恶心呕吐的临床比较

    吗啡为术后硬膜外PCA的经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其中恶心呕吐(PONV)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此,本文对恩丹西酮与氟哌利多,术后吗啡硬膜外PCA的止吐效果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