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三嗪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李爱香

关键词:头孢三嗪, 临床治疗,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喹诺酮类药物, 中毒性痢疾, 常见传染病, 逐渐增强, 应用, 严重感染, 效果满意, 耐药性, 菌株感染, 急性菌痢, 普通性, 抗生素, 发病率
摘要: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小儿临床常见传染病,我国发病率较高.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痢疾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中毒性痢疾已较少见,但普通性痢疾在临床上仍然较为常见,且多为耐药菌株感染.近年来,痢疾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头孢三嗪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效果满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98例

    根据对茶碱药理作用的新认识,我科自1997年8月起开展了毛细支气管炎氨茶碱常规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德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QTc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溶栓再通后QTc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发病6h内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按梗塞相关动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n= 45)和未通组(n= 19).结果:溶栓后再通组QTcd与溶栓前及未通组溶栓后比较明显缩小(P<0.01);溶栓后24h再通组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来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明显缩小QTc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cd变化也可作为判断溶栓疗效及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一项指标.

    作者:许凤华;许宏珂;赵青修;张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要做好财务工作,首先应着重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配好财务部门负责人,把那些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尽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业务和工作素质,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懂得财务工作中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在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认识自己在卫生机构内部改革和加强财务监督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掌握新知识,进行财会信息分析、预测,能熟练运用有关政策法规,锤炼自己机敏、快速、准确的办事能力,保证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三是优化财会人员结构.四是要树立财会人员的主人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当好领导的参谋.

    作者:李美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穿刺抽吸、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穿刺抽液、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24~58岁,病史5d~3个月.其中有5例在村卫生所行反复穿刺抽液、未愈.

    作者:胡建莉;王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下腔静脉(IVC)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造成IVC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多行外科手术,须开胸开腹,手术难度大,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我院1997年1月~2000的10月采用球囊扩张IVC及支架置入共治疗B-CS 1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微创性治疗,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病人易接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宫颈早期妊娠误诊为那勃氏囊肿2例

    近年来,笔者应用超声诊断宫颈早期妊娠3例,其中片面依赖超声作为诊断依据2例误诊为宫颈那勃氏囊肿.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培国;王龙江;张玉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每年约有600万人患恶性肿瘤,死亡约85万余人.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早期发现都为数不多,特别是在各基层乡镇医院,更多的情况是发现比较迟,已失去根治的机会.目前,化疗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可在各乡镇基层医院广泛使用,而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笔者就多年实践,对化疗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提出以下对策,供医务同行参考.

    作者:丁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房颤合并多脏器栓塞1例报道

    1病例报告患者王××,男性,82岁,既往心房纤颤病史2年,主因纳差、腹泻20d,神志不清1d,于2000年11月8日3:30收住院.患者缘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4次/d,为不成形稀便,无呕吐,未诉头痛等,应用消炎药物后便止,但出现纳差,每日进食水较少,伴有神志模糊.1d前出现神志不清.入院时查体,T36.5℃,P104次/min,R24次/min,BP40/0mmH-g(左上肢);神志不清,双眼向左下凝视,两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112次/min,房颤律.

    作者:李芝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烧伤538例分析

    1992年8月~2000年8月,我院烧伤科共收治小儿烧伤538例.我们对该组病例的年龄、烧伤原因、面积、部位、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爱东;陈才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小医院医疗管理人员必备素质

    医疗管理人员是沟通医院上下、联系医院各方的桥梁和纽带,其综合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疗管理人员本身素质的优劣必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竞争实力和医院的发展趋向,因此医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就显的日趋重要.

    作者:任爱民;吴捷;房梅玉;谢幼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1例报告

    1病案资料患者男45岁,因肢体发作性软瘫2个月症状加重10d,于2000年4月8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在住院前2个月因工作时自感下肢无力,活动受限,未经治疗1h自行恢复,以后又有2次类似发作,曾在外院短期住院治疗,经查血钾、钠、氯化物,空腹血糖及作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作者:郑玉琴;郑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率高达70%~80%,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有资料表明,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促进突触再生,有利于高级中枢神经回路的再通,实现功能代偿,使肢体功能以正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武;常乐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脑脊液鼻漏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及颌面外科,常常引起严重并发症而须积极治疗.本文就脑脊液鼻漏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梅桢峰;叶非常;王明善;刘认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伴有桡骨茎突骨折.由于腕部骨有骨骼8块,其形态各异,X片上有重叠影象,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创伤后有腕部疼痛、手指麻木、活动障碍等骨折的临床表现,掩盖了腕骨脱位体征,容易漏诊.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明;陈学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AMI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192例AMI病人分为存活组171例、死亡组21例,另有正常对照组25例.测定AMI病人和正常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或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192例AMI病人QTd与jTd分别为61.92±15.2ms、45.86±16.22ms,正常对照组25例QTd与jTd分别为20.32±8.14ms、18.24±8.12ms,两组相比P<0.001.存活组入院时QTd与jTd分别为60.96±12.24ms、45.22±10.24ms,出院时分别为39.26±10.42ms、32.14±12.24ms,入院与出院相比P<0.01.死亡组21例QTd与jTd分别为70.24±15.38ms、66.42±14.24ms,与存活组相比P<0.05.结论:AMI病人QTd明显增加,QTd的测定对AMI病人预后的估价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作者:王士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脐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保存及输入

    人类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资源.如何采集、分离、保存、输入脐血造血干细胞是脐血移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为人们近期关注的热点.

    作者:钟卫一;牛威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20多年来,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从而激发了人们钻研业务、奋发进取的热情,调动了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性,甚至有些改行从事行政工作的医务人员又陆续回到了技术岗位.但在职务评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地方.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房宁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止血敏引起药物热2例报告

    止血敏是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之一.它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以往文献报道认为本品毒性低,陈新谦等报道静注时可发生休克.现报道2例因静脉使用止血敏引起的药物热.

    作者:张勇;朱正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滴管加药

    滴管加药是一种将药液快速注入静脉发挥其疗效的方法.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应用,特别是在抢救时应用更多.1滴管加药的常规方法先将所加药物吸入注射器,再将针头插入输液器的莫非氏滴壶的侧孔慢慢注入.此方法存在的问题是:①注药时间长;②因为莫非氏滴壶侧孔很细小,将注射器插入后,空隙就更小,当推药时,不能很快平衡滴管内压力,稍一快推,药液就会外溢,稍慢滴管的液面就会很快下降,甚至消失,所以很难掌握推注速度.外溢会使药液浪费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液面下降或消失,就得重新排气调整液面,这样除浪费药液外,还会延长给药时间,且易违反无菌操作.

    作者:高杨;李继艳;李冬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胸腔穿刺抽液480例体会

    胸腔穿刺抽液术是临床内科尤其是呼吸内科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胸穿抽液,对减轻胸腔和肺受压,缓解心肺功能,减少胸膜的粘连、增厚,改善病人的生活及生存条件都有重要意义.本院1993年8月~2000年8月共收治480例胸腔积液患者,全部病例均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例抽液1~8次不等.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操作恰当,术中均无不良反应.现将体会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李诚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