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常乐军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下腔静脉(IVC)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造成IVC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多行外科手术,须开胸开腹,手术难度大,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我院1997年1月~2000的10月采用球囊扩张IVC及支架置入共治疗B-CS 1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微创性治疗,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病人易接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于2000年9月15日就诊,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查BP80/50mmHg,余无异常体征.初诊为原发性低血压,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5%葡萄糖250mL静点,(黄芪注射液为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厂生产,批号991018),静滴15min(量约50mL)后患者自感全身瘙痒,耳后出现风团样皮疹,因再未用其它药物,经询问未食用特殊食物,既往也无任何药物过敏史,故考虑为黄芪注射液过敏所致.即停滴,给予肌注非那根25mg,同时DXM5mg+5%GS100mL静滴,用药10min后症状缓解,30min后皮疹消退,症状消失.遂再未用此药.
作者:史玉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溢血20例,我们因病而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为18~35岁,均系初孕妇.其中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者4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半身不遂,抽搐者2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抽搐者14例.3例出现脑疝.合并脑疝患者中1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产前,1例死于剖宫取胎术后72h.其余18例痊愈出院,均随访半年以上无后遗症.
作者:曲晓红;吴淑波;姜海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超声诊断宫颈早期妊娠3例,其中片面依赖超声作为诊断依据2例误诊为宫颈那勃氏囊肿.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培国;王龙江;张玉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滴管加药是一种将药液快速注入静脉发挥其疗效的方法.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应用,特别是在抢救时应用更多.1滴管加药的常规方法先将所加药物吸入注射器,再将针头插入输液器的莫非氏滴壶的侧孔慢慢注入.此方法存在的问题是:①注药时间长;②因为莫非氏滴壶侧孔很细小,将注射器插入后,空隙就更小,当推药时,不能很快平衡滴管内压力,稍一快推,药液就会外溢,稍慢滴管的液面就会很快下降,甚至消失,所以很难掌握推注速度.外溢会使药液浪费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液面下降或消失,就得重新排气调整液面,这样除浪费药液外,还会延长给药时间,且易违反无菌操作.
作者:高杨;李继艳;李冬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案资料患者男45岁,因肢体发作性软瘫2个月症状加重10d,于2000年4月8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在住院前2个月因工作时自感下肢无力,活动受限,未经治疗1h自行恢复,以后又有2次类似发作,曾在外院短期住院治疗,经查血钾、钠、氯化物,空腹血糖及作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作者:郑玉琴;郑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人类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资源.如何采集、分离、保存、输入脐血造血干细胞是脐血移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为人们近期关注的热点.
作者:钟卫一;牛威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妊娠期阑尾炎并不十分常见,据临床统计其发生率占妊娠妇女的0.67‰.由于妊娠生理解剖的因素致使本病难于诊断,同时炎症的发展易引起流产和早产,威胁母子安全.现就我院1997年10月~2000年10月收治妊娠期阑尾炎15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
作者:何世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与医院接触多,广泛的场所.门诊护士是病人来诊先接触的医护人员,承担了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随着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护理观念更新和转变,为护理事业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护理工作已从传统的服务于治疗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护理技术不再是简单型的低层次或机械性操作,而是更具有综合性理论指导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结合门诊工作的特点,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门诊护士队伍,有其深远意义.
作者:郑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门诊手术的日益增多,门诊手术的麻醉已成为麻醉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合理地进行病人选择、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用药选择、术中及术后的管理,认真把握离院标准,力求做到安全、舒适、高效,同时迅速回复,术后无残留作用及并发症.对确保病人安全及诊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邹伟;陈海玲;张彩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每年约有600万人患恶性肿瘤,死亡约85万余人.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早期发现都为数不多,特别是在各基层乡镇医院,更多的情况是发现比较迟,已失去根治的机会.目前,化疗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可在各乡镇基层医院广泛使用,而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笔者就多年实践,对化疗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提出以下对策,供医务同行参考.
作者:丁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中枢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瘫痪等.及时观察及护理,可获得及时救治的机会,能有效降低H1E的病死率.现将我科1998年6月以来的50例HIE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穿刺抽液、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24~58岁,病史5d~3个月.其中有5例在村卫生所行反复穿刺抽液、未愈.
作者:胡建莉;王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伴有桡骨茎突骨折.由于腕部骨有骨骼8块,其形态各异,X片上有重叠影象,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创伤后有腕部疼痛、手指麻木、活动障碍等骨折的临床表现,掩盖了腕骨脱位体征,容易漏诊.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明;陈学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9~2000年共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病人12例,年龄在16~70岁之间,其中3例为中枢性呼吸衰竭,9例为周围性呼吸衰竭,均先行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或气囊人工辅助通气,辅助呼吸时间在5~20d,其中死亡4例,院内感染1例,治愈8例,抢救成功率为66.7%.笔者有以下体会.
作者:孙怀美;赵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87年Sigwart和Puel[1]首先报道了将Wallstent自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临床的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内支架成功地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严重内膜撕裂及夹层所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冠脉闭塞,为PTCA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弹性回缩和降低再狭窄率,比常规PTCA省时.因此,冠脉内支架术迅即发展为一项目前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现就冠脉内支架的种类、各类的特点及比较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孟猛;梅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反跳是急性有机磷中毒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第二高峰.反跳的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体内有机磷农药积聚,再度释放入血,解毒药减量过快,或停用过早,输液过快等原因.因此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和观察病情,对预防反跳至关重要.
作者:巩宜玲;周敬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胸腔穿刺抽液术是临床内科尤其是呼吸内科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胸穿抽液,对减轻胸腔和肺受压,缓解心肺功能,减少胸膜的粘连、增厚,改善病人的生活及生存条件都有重要意义.本院1993年8月~2000年8月共收治480例胸腔积液患者,全部病例均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例抽液1~8次不等.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操作恰当,术中均无不良反应.现将体会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李诚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根据对茶碱药理作用的新认识,我科自1997年8月起开展了毛细支气管炎氨茶碱常规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德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我院自1998年10月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麻应用于TUVP术的麻醉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力群;胡凤蕴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