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骨折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任桂香;孙洪芹

关键词:意外创伤, 骨折病人, 心理分析, 治疗效果, 肢体损伤, 意外事故, 心理护理, 心理观察, 危及生命, 伤口, 伤害, 抢救, 临床, 发病, 车祸
摘要:创伤骨折病人多因意外事故、车祸、人为伤害而致伤、发病突然而强烈,有时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只重视伤口或肢体损伤的抢救,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观察,往往得不到病人的积极配合,从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994年4月~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意外创伤骨折病人612例,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改用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每次0.2g,每日3次,5~7d后每日口服0.1~0.2g维持,观察1个月.结果:2周有效率为84.6%,一个月有效率为86.5%.治疗2周后,QT间期明显延长,但QT离散度(QTd)反而减小(分别为44.33±12.56,30.85±18.05,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作为恶性心律失常二级预防用药.

    作者:王瑷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麻在前列腺电气化术中的应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我院自1998年10月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麻应用于TUVP术的麻醉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力群;胡凤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下腔静脉(IVC)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造成IVC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多行外科手术,须开胸开腹,手术难度大,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我院1997年1月~2000的10月采用球囊扩张IVC及支架置入共治疗B-CS 1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微创性治疗,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病人易接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性糖尿病在社区中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人数将分别超过1500万,据上海统计平均每年增加1‰糖尿病患者,其中所增加的新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还将呈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无法根治,只能靠平时控制血糖.所以,在社区我们把糖尿病列为防治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区开展这方面的社区服务已有2年.现将笔者在社区对糖尿病的防治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术后12例护理体会

    我院1999~2000年共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病人12例,年龄在16~70岁之间,其中3例为中枢性呼吸衰竭,9例为周围性呼吸衰竭,均先行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或气囊人工辅助通气,辅助呼吸时间在5~20d,其中死亡4例,院内感染1例,治愈8例,抢救成功率为66.7%.笔者有以下体会.

    作者:孙怀美;赵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16例临床分析

    结节性脂膜炎亦称为Weber-Christian病或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属结缔组织的边缘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热,皮下结节性肿块、组织学呈非化脓性脂肪组织炎为特征.本病儿科较为少见,我院1985~2000年共收治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业;王梅;卢愿;李玉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诊断卵巢破裂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自诉无婚姻史.因突然下腹部剧烈持续性疼痛6h,于1999年3月17日7:30入院.患者因突然腹痛以阑尾炎在村卫生所接受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治疗3d未见明显好转.6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下腹部疼痛剧烈,随体位变动而加重,无胸闷及憋气,无腰痛及腹泻,无恶心及呕吐,二便正常.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月27日,经量中等,无痛经史.

    作者:孙冬;于冰泉;王龙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耳湿疹的治疗体会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多因受药物或其他过敏物质刺激所致,以小儿多见,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湿疹极痒,有黄水样分泌物;慢性湿疹除瘙痒外,外耳皮肤可增厚致外耳道狭窄,表皮脱屑,皲裂,结痂,鼓膜受累者可有轻度传导性耳聋及耳鸣.

    作者:刘亚宏;焦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重要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妇幼保健水平的一项很灵敏的统计指标.为了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1995~1999年间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唐利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数字化移动式小C臂X线影像系统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小C臂X光机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美国产OEC9600-cardiac小C臂X光机,于20例冠心病患者26支病变血管29处行PTCA术,其中17例18处病变行Stenting术,植入支架19枚.结果:血管成功率96.6%,病变成功率96.6%,病例成功率100%,包括2例为急诊PTCA+Setnting.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85.48%±10.92%减至术后<20%,全部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小C臂X光机可以用来开展PTCA及Stenting.

    作者:杨庆祥;李新明;张勇;赵波;顾建民;章志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1例报告

    1病案资料患者男45岁,因肢体发作性软瘫2个月症状加重10d,于2000年4月8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在住院前2个月因工作时自感下肢无力,活动受限,未经治疗1h自行恢复,以后又有2次类似发作,曾在外院短期住院治疗,经查血钾、钠、氯化物,空腹血糖及作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作者:郑玉琴;郑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G-csf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单体,具有调节粒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功能,在抗感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G-csf水平较低,细菌感染时,体内G-csf水平迅速升高,感染控制又降至正常.因此,检测人体血清中G-csf水平对诊断有无细菌感染有其意义.本文检测了128例血清G-csf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加乾;程春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伴有桡骨茎突骨折.由于腕部骨有骨骼8块,其形态各异,X片上有重叠影象,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创伤后有腕部疼痛、手指麻木、活动障碍等骨折的临床表现,掩盖了腕骨脱位体征,容易漏诊.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明;陈学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脉内支架的种类和比较

    1987年Sigwart和Puel[1]首先报道了将Wallstent自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临床的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内支架成功地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严重内膜撕裂及夹层所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冠脉闭塞,为PTCA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弹性回缩和降低再狭窄率,比常规PTCA省时.因此,冠脉内支架术迅即发展为一项目前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现就冠脉内支架的种类、各类的特点及比较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孟猛;梅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治疗和护理

    近年来,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疫情严重.现将我院两年来治疗18例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谭华;郭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胎膜早破78例引产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几十年来常规应用催产素引产,但需专人管理,定时调节剂量,且引产效果差,剖宫产率高.米索前列醇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药物,已应用于早期终止妊娠及足月妊娠引产.本文将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妊娠晚期胎膜早破产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贤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脐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保存及输入

    人类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资源.如何采集、分离、保存、输入脐血造血干细胞是脐血移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为人们近期关注的热点.

    作者:钟卫一;牛威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AMI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192例AMI病人分为存活组171例、死亡组21例,另有正常对照组25例.测定AMI病人和正常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或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192例AMI病人QTd与jTd分别为61.92±15.2ms、45.86±16.22ms,正常对照组25例QTd与jTd分别为20.32±8.14ms、18.24±8.12ms,两组相比P<0.001.存活组入院时QTd与jTd分别为60.96±12.24ms、45.22±10.24ms,出院时分别为39.26±10.42ms、32.14±12.24ms,入院与出院相比P<0.01.死亡组21例QTd与jTd分别为70.24±15.38ms、66.42±14.24ms,与存活组相比P<0.05.结论:AMI病人QTd明显增加,QTd的测定对AMI病人预后的估价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作者:王士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89~1999年我院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目的:通过对我院1989~1999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1989年6月~1994年5月及1994年6月~1999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的情况及药敏调.结果:血培养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上升至第1位;占24.2%;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3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9.4%;阴沟杆菌居第2位,占14.1%,其中G-杆菌占58.4%,G+球菌占35.3%.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阳纯兵;罗新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

    胃癌穿孔在胃患癌者中发生率约为1%~4%.资料显示,胃癌穿孔多发生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以往认为,胃癌穿孔均属于晚期,从而在治疗上多采用局部修补的手术方式,故预后极差.结合我科1990年~2000年收治的胃癌穿孔患者9例,就其诊断、治疗方式和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吴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