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数字化移动式小C臂X线影像系统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可行性研究

杨庆祥;李新明;张勇;赵波;顾建民;章志娟

关键词:小C臂X光机, 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小C臂X光机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美国产OEC9600-cardiac小C臂X光机,于20例冠心病患者26支病变血管29处行PTCA术,其中17例18处病变行Stenting术,植入支架19枚.结果:血管成功率96.6%,病变成功率96.6%,病例成功率100%,包括2例为急诊PTCA+Setnting.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85.48%±10.92%减至术后<20%,全部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小C臂X光机可以用来开展PTCA及Stenting.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重要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妇幼保健水平的一项很灵敏的统计指标.为了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1995~1999年间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唐利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1例报告

    1病案资料患者男45岁,因肢体发作性软瘫2个月症状加重10d,于2000年4月8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在住院前2个月因工作时自感下肢无力,活动受限,未经治疗1h自行恢复,以后又有2次类似发作,曾在外院短期住院治疗,经查血钾、钠、氯化物,空腹血糖及作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作者:郑玉琴;郑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98例

    根据对茶碱药理作用的新认识,我科自1997年8月起开展了毛细支气管炎氨茶碱常规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德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耳湿疹的治疗体会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多因受药物或其他过敏物质刺激所致,以小儿多见,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湿疹极痒,有黄水样分泌物;慢性湿疹除瘙痒外,外耳皮肤可增厚致外耳道狭窄,表皮脱屑,皲裂,结痂,鼓膜受累者可有轻度传导性耳聋及耳鸣.

    作者:刘亚宏;焦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下腔静脉(IVC)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造成IVC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多行外科手术,须开胸开腹,手术难度大,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我院1997年1月~2000的10月采用球囊扩张IVC及支架置入共治疗B-CS 1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微创性治疗,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病人易接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950例入院病人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分析

    血液传染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等.随着血液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列入病人入院后常规检测项目的意义愈发显得重要.现在我们对3950例入院者进行检测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温彩桂;温采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要做好财务工作,首先应着重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配好财务部门负责人,把那些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尽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业务和工作素质,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懂得财务工作中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在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认识自己在卫生机构内部改革和加强财务监督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掌握新知识,进行财会信息分析、预测,能熟练运用有关政策法规,锤炼自己机敏、快速、准确的办事能力,保证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三是优化财会人员结构.四是要树立财会人员的主人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当好领导的参谋.

    作者:李美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规范医疗收费管理是医院长远利益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作为第三产业,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补偿.在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医院要增加收入,就要把好收费关;门诊收费处、住院结帐处是医院经济收入的两大窗口,它能及时反映医院的经济收入和医院文明服务程度,能体现医院实施优质服务的环境、面貌、质量、信誉,加强对这两个窗口的经济管理,有利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房梅玉;李晓英;任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治疗和护理

    近年来,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疫情严重.现将我院两年来治疗18例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谭华;郭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89~1999年我院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目的:通过对我院1989~1999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1989年6月~1994年5月及1994年6月~1999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的情况及药敏调.结果:血培养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上升至第1位;占24.2%;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3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9.4%;阴沟杆菌居第2位,占14.1%,其中G-杆菌占58.4%,G+球菌占35.3%.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阳纯兵;罗新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20多年来,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从而激发了人们钻研业务、奋发进取的热情,调动了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性,甚至有些改行从事行政工作的医务人员又陆续回到了技术岗位.但在职务评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地方.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房宁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432例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

    笔者在对历年中小学生查体时发现,龋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对口腔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则呈下降趋势.为了了解我镇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我院在2000年11月L4日~22日对全镇幼儿进行查体.组织专业人员对入托幼儿进行龋齿病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乐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葡萄胎组织中c-Ha-ras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为了在分子水平了解c·Ha-ras基因在葡萄胎疾病中的变化,寻找预测葡萄胎恶变的途径.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测定恶变与非恶变组葡萄胎组织中c-Ha-ras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c-Ha-ras第12位密码子的突变率恶变组为60.0%,未恶变组为26.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绒毛组织中无1例恶变.结论:c-Ha-ras第12位密码子的突变可能与葡萄的恶变率增高有关.

    作者:王芳;李英勇;杨宾烈;谭运年;陈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O和ET含量,其中21例合并高脂血症(A组);27例不伴高脂血症(B组).以24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C组).结果:A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B组及C组升高(P<0.05,P<0.01),A组血浆ET含量也较B组及C组升高(P<0.01).结论:EH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升高是高血压及其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作者:叶林书;孙晓英;朱桐春;刘守莲;安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脑脊液鼻漏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及颌面外科,常常引起严重并发症而须积极治疗.本文就脑脊液鼻漏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梅桢峰;叶非常;王明善;刘认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门诊手术的麻醉现状

    随着门诊手术的日益增多,门诊手术的麻醉已成为麻醉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合理地进行病人选择、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用药选择、术中及术后的管理,认真把握离院标准,力求做到安全、舒适、高效,同时迅速回复,术后无残留作用及并发症.对确保病人安全及诊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邹伟;陈海玲;张彩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孢三嗪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小儿临床常见传染病,我国发病率较高.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痢疾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中毒性痢疾已较少见,但普通性痢疾在临床上仍然较为常见,且多为耐药菌株感染.近年来,痢疾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头孢三嗪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效果满意.

    作者:李爱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脉内支架的种类和比较

    1987年Sigwart和Puel[1]首先报道了将Wallstent自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临床的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内支架成功地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严重内膜撕裂及夹层所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冠脉闭塞,为PTCA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弹性回缩和降低再狭窄率,比常规PTCA省时.因此,冠脉内支架术迅即发展为一项目前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现就冠脉内支架的种类、各类的特点及比较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孟猛;梅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G-csf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单体,具有调节粒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功能,在抗感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G-csf水平较低,细菌感染时,体内G-csf水平迅速升高,感染控制又降至正常.因此,检测人体血清中G-csf水平对诊断有无细菌感染有其意义.本文检测了128例血清G-csf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加乾;程春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数字化移动式小C臂X线影像系统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小C臂X光机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美国产OEC9600-cardiac小C臂X光机,于20例冠心病患者26支病变血管29处行PTCA术,其中17例18处病变行Stenting术,植入支架19枚.结果:血管成功率96.6%,病变成功率96.6%,病例成功率100%,包括2例为急诊PTCA+Setnting.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85.48%±10.92%减至术后<20%,全部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小C臂X光机可以用来开展PTCA及Stenting.

    作者:杨庆祥;李新明;张勇;赵波;顾建民;章志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