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hy-Dragr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曾文金

关键词: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误诊
摘要:Shy-Dragr综合征(Shy-Dragr Syndrome,SDS)又称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本病少见,易导致误诊,现将我院1987年~2000年间确诊的13例报道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冠折伴牙髓暴露25例的治疗体会

    外伤是牙冠折的主要原因,咀嚼时咬到砂石、碎骨等硬物也可发生牙冠折.其中18%~20%发生冠折常伴有牙髓暴露.多数是新近萌出或早期的恒牙.笔者5年来积累了25例活髓切断术伴复杂冠折行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病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智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呼吸机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衰治疗中呼吸机的应用时机和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通过及早应用呼吸机和采取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观察、总结21例行机械通气的呼衰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结果:16例治愈(76.2%),5例死亡(23.8%).讨论:宜审慎地早用呼吸机;呼吸道护理、无菌操作和操作轻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黄海标;曾碧秀;蔡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总结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7月~2001年3月3家医院收治的1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确诊4例,确诊率33.3%,9例治愈,3例死亡,病死率25%.结论:该病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早期确诊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CT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早期手术,及早行抗凝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缪丁丁;乔世峰;李桂民;陶霖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阑尾结核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以右下腹痛1个月,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恶心,未吐,无腹泻,无咽痛,发热,测体温38℃.查体:体温38℃,血压16.0/9.7kPa,面色暗黄,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5次/min,胸片是肺结核及右上肺不张,血常规示白细胞12.0×109/L,中性90%,尿常规正常,既往半年前,患者自觉乏力,盗汗,未经诊治.目前诊断: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②肺结核.

    作者:孟强;范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引流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确定胆囊切除术中放置引流的重要性.方法:观察27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1例24h大引流量超过300mL,4例为胆汁性,引流量1000~2000mL,1例血性液约为500mL;术后并症5.4%,其中3例切口感染均发生在原切口引流,另戳孔引流无1例切口感染;瘘道形成4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术后放置引流有备无患,另戳孔胶管引流,早期拔管,术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善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与超前镇痛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超前镇痛的可行性.方法:40例剖宫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Ⅰ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切皮前注入硬膜外腔;Ⅱ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胎儿取出时注入硬膜外腔.术后应用PCEA泵,记录首次按压时间,第6、12和24h的按压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按压时间,24h内各时段的按压次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0.05mg加氟哌利多1.25mg无超前镇痛作用.

    作者:孟凡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泰能致顽固性呃逆1例报告

    患者男,77岁,因肝门部胆管癌(Ⅳ型)EMBE术后2年,出现寒战、发热伴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2周入院,入院次日行ERC+EST+ERBD+取石术.给予泰能等治疗6d,治疗当天患者出现呃逆,持续6d,经利他林等治疗效果欠佳,停用泰能后呃逆自止,10d后患者再次畏寒发热,体温39.2℃,皮肤巩膜黄染加重,总胆红素134.46mmol/L,直接胆红素111.69mmol/L,WBC9.2×109/L、N86.3%、L6.7%,B超示:胆

    作者:魏存才;吴凌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哺乳期母亲服氯氮革致乳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儿,男,8个月,母乳喂养,已添加辅食,加鸡蛋、饼干等.其母因患精神分裂症服氯氮革,每次20mg,每日3次,连服20余d,服药期间一直哺乳.近1周来,患儿精神欠佳,睡眠增多,体重减轻,且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呈进行性加重,未经诊治来诊.查体:体温37℃.脉搏110/min,呼吸24次/min.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以下肢及臂部明显.

    作者:赵凤;李敦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早期低血钾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S)患者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VS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h内和4、24h检测血清钾浓度(mmol/L,x±s).结果:30例VS患者的血钾浓度分别是:1h内为2.83±0.49,4h为3.42±0.36,24h为3.71±0.15.VS患者血钾浓度在发病后1h内低,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VS患者发病后1h内血钾浓度显著降低.临床上应关注VS患者1h内的血钾情况并及时调整电解质等以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蒋巧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冷冻加干扰素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近几年来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逐年上升,是宫颈癌的诱发因素,对妇女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均不易根除、容易复发.本文对1998年2月~2000年7月我院门诊妇科经病理证实为尖锐湿疣患者,择100例分2组,采用局部冷冻加干扰素肌肉注射50例为治疗组,单纯局部冷冻5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发现观察组其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慧华;周云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的治疗与护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由于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形成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使心室血流受阻,搏出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院采用化学消融术治疗1例严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工、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分析

    目的:研究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方法:采用重庆大学维克多生物工程研制的全自动血流变仪,该仪器的基本构思是设计一个独特的动力学系统,使样品经历流速缓慢变化流动,通过对系统中的压力(即流速)即时间变化的测量,求得不同切变率下样品的表观粘度.结果:通过38例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还原粘度(ηb-1),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进行平行检测,显示出Ⅰ期高血压患者(ηb-1),ηp,Hc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ηb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期高血压患者ηp-1,ηp测定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ηp,Hct测定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高血压患者,ηb-1,ηp、η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者差异(P<0.01),Hct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血液粘度的异常是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的共同特点,随着血压及合并靶器官病变的严重程度,Ⅲ期高血压患者粘度值>Ⅱ期高血压粘度值>Ⅰ期高血压粘度值.因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宗玲;薛爱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试述黄芩、黄连和黄柏的药效比较

    1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相同点黄芩、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要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烦热、胸痞、口苦、泻痢、黄疸、湿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湿热关节肿痛,以及痛肿疮毒等证.三者除清热燥湿外,还具有泻火解毒作用,因此,三者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用,以加强疗效.如治热毒赤痢可将黄莲、黄柏同用;治挟热下痢,可将黄芩、黄连同用;治表里三焦热盛及火热亢盛之证,均可三黄同用,互为佐使,以加强泻火燥湿的作用.

    作者:刘丽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庚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临床分析

    本文报告10例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资料显示,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高(5.4%).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诊断中,应列入HGV感染的可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生在急性庚型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4~21d,早期以急性肝炎症状为主,后逐渐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为突出.庚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差.

    作者:于杰;吴诗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性别差异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死亡的性别差异.方法:对328例(其中男190例,女138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血脂、血清酶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死亡率高(17.3%υs6.8%,P<0.05),女性病例年龄高(69.10±10.00vs 57.94±11.91,P<0.001),高血压史多(47.82%.vs34.21%,P<0.05),血脂水平高(5.73±1.38vs5.27±1.16mmol/L,P<0.001),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高(786.34±138.52 vs648.32±113.8IU/mL,P<0.01)和非Q性心梗多(21.74%υs12.63% P<0.05),单变量死亡因素分析,高龄(年龄≥65岁),非Q性心梗,CPK峰值、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为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死亡率与性别本身无关,而与年龄和梗塞范围有关.

    作者:李振华;丁洪新;王春雨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腹部横切口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术102例分析

    1998年3月~1999年10月对在我院施行剖宫产术采用腹部横切口患者用美国强生公司快薇乔5/0可吸收性合成缝线做连续皮内缝合102例,随机抽出同期剖宫产采用腹部纵切口患者并用同一种缝线及缝合方法者98例做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刘梅芳;董立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75例院内外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院内外肺部感染菌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75例院内外肺部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深部吸痰、或连续3d晨痰或1d晨痰定量培养获明确致病菌.院内感染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占87.5%,以绿脓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大肠杆菌为主;无基础疾病院外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占76%,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基础疾病的院外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2.0%,仍以绿脓杆菌、克雷白氏杆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院内外肺部感染致病菌菌群分布不一,药物敏感性不同.治疗上要全面考虑,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有效治疗或控制感染.

    作者:黄艳芬;左万里;黄炎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PM在骨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患病和损伤的机体,不仅仅是消除病因,治愈创伤,而应该注重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命的质量,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CPM(持续被动运动)理论的提出对骨科病人的创伤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勇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80例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发病率较高.笔者运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玉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双腔管在难治性前房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腔管治疗难治性前房出血的方法疗效.方法:50例难治性前房出血使用灌注/抽吸双腔针头,反复抽吸凝血块或纤维素性渗出膜.结果:前房积血完全吸收49例,继发性少量出血1例,角膜水肿1例.结论:双腔管治疗难治性前房出血效果满意.

    作者:徐剑容;李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