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与超前镇痛

孟凡浩

关键词:芬太尼, 氟哌利多, 硬膜外, 超前镇痛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超前镇痛的可行性.方法:40例剖宫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Ⅰ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切皮前注入硬膜外腔;Ⅱ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胎儿取出时注入硬膜外腔.术后应用PCEA泵,记录首次按压时间,第6、12和24h的按压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按压时间,24h内各时段的按压次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0.05mg加氟哌利多1.25mg无超前镇痛作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工、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分析

    目的:研究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方法:采用重庆大学维克多生物工程研制的全自动血流变仪,该仪器的基本构思是设计一个独特的动力学系统,使样品经历流速缓慢变化流动,通过对系统中的压力(即流速)即时间变化的测量,求得不同切变率下样品的表观粘度.结果:通过38例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还原粘度(ηb-1),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进行平行检测,显示出Ⅰ期高血压患者(ηb-1),ηp,Hc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ηb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期高血压患者ηp-1,ηp测定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ηp,Hct测定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高血压患者,ηb-1,ηp、η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者差异(P<0.01),Hct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血液粘度的异常是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的共同特点,随着血压及合并靶器官病变的严重程度,Ⅲ期高血压患者粘度值>Ⅱ期高血压粘度值>Ⅰ期高血压粘度值.因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宗玲;薛爱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应用中西医结合(Vc、B2、左旋咪唑等结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0例.结果显示:显效77%,总有效率97%,在缩短病程和控制复发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林小兰;陈玉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大段同种异体辐射冻干骨移植治疗儿童胫骨纤维结构不良(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大段同种异体辐射冻干骨移植在儿童胫骨纤维结构不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例患儿均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区,各形成13×2cm,10.5×1.5cm,9.5×2.0cm的缺损区.根据缺损处形状、大小将大块同种异体辐射冻干骨加工后植入缺损区并用骨钉固定.术后小腿前后石膏夹板固定14月,14月后去夹板行走,随访2年.结果:3患儿术后2周均有局部组织轻微红肿,体温一过性升高,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1~2月宿主骨同移植骨交界处有骨痂生长,3~5月宿主骨同移植骨融合,11个月内移植骨爬行替代完成.2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1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1年).结论:大段同种异体辐射冻干骨移植是一种治疗儿童胫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病灶区的彻底清除,术后排斥反应轻、骨融合快、无复发.

    作者:陈鸣;田世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与超前镇痛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超前镇痛的可行性.方法:40例剖宫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Ⅰ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切皮前注入硬膜外腔;Ⅱ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胎儿取出时注入硬膜外腔.术后应用PCEA泵,记录首次按压时间,第6、12和24h的按压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按压时间,24h内各时段的按压次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0.05mg加氟哌利多1.25mg无超前镇痛作用.

    作者:孟凡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PM在骨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患病和损伤的机体,不仅仅是消除病因,治愈创伤,而应该注重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命的质量,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CPM(持续被动运动)理论的提出对骨科病人的创伤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勇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宫内节育器尾丝不见的简易取出法

    近年宫内放置T形环,母体乐等带尾丝节育器逐渐替代了金属单环、麻花环等高脱落率的宫内节育器.带尾丝节育器有放置方便不易脱落,避孕有效,取出快捷容易,对宫腔损伤小等优点.一般节育器尾丝应露出宫颈外口2cm,以利取出.但临床节育器尾丝不见、取出困难等病例亦时有所见.笔者总结了近3年所遇16例节育器尾丝不见的取出经验.

    作者:范建雄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

    我院1999年10月~2000年11月间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置换脑脊液的方法治疗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娟;姜刚书;崔银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例围手术期处理探讨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具体措施.方法:对重度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者62例围手术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资料显示重度妊高征患者易合并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和急性左心衰.术中容易出现产后出血、低血压.术后可出现产后子痫、急性左心衰及继发性感染.结论:只要正确系统地做好术前治疗,术中加强监护,提高手术技巧,术后重视生命体征监护,继予解痉、降压、促进子宫收缩等必要的对症治疗,重度妊高征患者是可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作者:林向容;梁劲荃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基础病变多,给诊断带来困难.笔者总结了1995年以来的68例老年AMI的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甄毅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较少见,约占一般肿瘤总数的0.1%~0.2%.我院1984~2000年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桂枝;刘静;史丽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荒酸二甲酯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护理

    在临床上由荒酸二甲酯所致的中毒病人比较少见.我所于2000年4月收治了1例因接触荒酸二甲酯后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作者:张跃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28例小儿输液反应救治体会

    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很多,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重者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处理.笔者将1997年1月~2000年12月收集的28例小儿输液反应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明;唐黎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少量小脑出血15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小脑出血为脑实质常见的出血病之一,小脑出血临床症状轻,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少量小脑出血难度更大,较易漏诊误诊.现将我们近4年来收治15例少量小脑出血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胡瑞英;陈润青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黄韧带肥厚致腰椎椎管狭窄的CT诊断(附58例分析)

    椎管狭窄症可由骨性通道缩窄或软组织肥厚,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它包括椎管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狭窄,多见于①腰椎间盘突出和髓核脱出;②骨刺后伸;③后纵韧带钙化;④黄韧带肥厚;⑤椎小关节增生肥大;⑥外伤与术后所致等.本文拟就58例资料较完整黄韧带肥厚为主导致腰椎椎管狭窄的CT表现作一分析.

    作者:陈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围产期缺氧对新生儿脐血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氧而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脐血中氧自由基的变化情况.方法:以同期正常新生儿作对照,搜集围产期缺氧而生后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脐血,测定脐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G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围产期缺氧能引起新生儿脐血中SOD及MDA显著意义的改变;GPX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围产期缺氧能够造成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和抗氧化酶的消耗,即使生后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亦应加强监护,及时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以预防缺氧后的多器官系统损伤.

    作者:赵莉;路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奥湿克片剂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湿克(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人工流产术前30~60min口服奥湿克片剂2片(含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术时宫颈口扩张、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收缩和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口服奥湿克使宫颈松驰,子宫收缩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镇痛效果好.结论:口服奥湿克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郑锐青;林兰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早期低血钾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S)患者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VS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h内和4、24h检测血清钾浓度(mmol/L,x±s).结果:30例VS患者的血钾浓度分别是:1h内为2.83±0.49,4h为3.42±0.36,24h为3.71±0.15.VS患者血钾浓度在发病后1h内低,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VS患者发病后1h内血钾浓度显著降低.临床上应关注VS患者1h内的血钾情况并及时调整电解质等以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蒋巧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好发部位,临床病区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99年2月~2001年2月574例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主要病区为呼吸区,消化区,肾病区,ICU及器官移植;侵犯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耐药菌株越来越多.结论: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广泛,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多,耐药菌株增多,部分治疗需联合用药.

    作者:谢世营;袁叙英;罗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麻醉的分析

    我院近年采用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以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蒋晓龙;李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地市级综合医院与中医医院利用X线进行诊断的差异及其趋向分析

    地市级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是各具特色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医院,虽然两类医院都有X线诊断机构,但由于专业性质不同,X线利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异.深入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向,有助于X线诊断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关于利用X线进行诊断情况的讨论[1-5]多集中在阳性率及外照剂量调查等方面,另一些讨论[6-7]则侧重于医疗照射频度.而关于中西两类医院X线诊断情况比较与分析的讨论尚属鲜见.

    作者:侯志洁;傅广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