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林小兰;陈玉霞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 辩证论治
摘要:应用中西医结合(Vc、B2、左旋咪唑等结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0例.结果显示:显效77%,总有效率97%,在缩短病程和控制复发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试述黄芩、黄连和黄柏的药效比较

    1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相同点黄芩、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要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烦热、胸痞、口苦、泻痢、黄疸、湿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湿热关节肿痛,以及痛肿疮毒等证.三者除清热燥湿外,还具有泻火解毒作用,因此,三者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用,以加强疗效.如治热毒赤痢可将黄莲、黄柏同用;治挟热下痢,可将黄芩、黄连同用;治表里三焦热盛及火热亢盛之证,均可三黄同用,互为佐使,以加强泻火燥湿的作用.

    作者:刘丽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 临床资料1.1 资料患者,王××,女,40岁.于1999年12月28日来我所就诊,诊断为Ⅲ型肺结核进展期.查体:体温36.5℃,脉博70次/,血压16.2/9.6kPa,心率整齐,未闻及病理杂音,

    作者:马荣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护理难点及护理对策

    流行性出血热(EHF)因各期治疗原则截然不同,且各期也有交叉重叠,因此,各期移行阶段治疗矛盾、棘手,并发症严重等而成为EHF早期护理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早期护理难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进行预见性护理,即认真收集病人资料,特别是病人既往史的情况,可使患者入院早期即可突出监护重点,密切观察EHF各期变化特征及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

    作者:张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吡喃阿霉素为主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HP为主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①THA组(治疗组)33例,THP20mg/d+HHT4mg/d+Ara-c200mg/d,静脉滴注,7d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4~21d.②HA组(对照组)31例,HHT和Ara-c剂量、用法及疗程时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9%(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23/31),P<0.05.结论:THP为主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满意.

    作者:陈荣伴;李小胡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的治疗与护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由于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形成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使心室血流受阻,搏出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院采用化学消融术治疗1例严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98例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Ps)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根据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1/3死亡病例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致.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ADRs的报告率也逐年增加.所以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梁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浅谈医疗纠纷引发因素与防范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加,严重消耗了医院领导的大量精力,扰乱了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并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也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已成了卫生部门一个重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到多家医院近年所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并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些常见因素,从而提出防范意见与同行讨论.

    作者:刘秀娟;贺牧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环丙沙星与54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临床使用中常需把环丙沙星(乳酸盐简称Ⅰ,盐酸盐简称Ⅱ)与其它药物混合静滴给药.但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新药的信息往往不够新,不够全.为便于临床用药参考,本文收集近年来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张振伟;李智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冷冻加干扰素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近几年来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逐年上升,是宫颈癌的诱发因素,对妇女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均不易根除、容易复发.本文对1998年2月~2000年7月我院门诊妇科经病理证实为尖锐湿疣患者,择100例分2组,采用局部冷冻加干扰素肌肉注射50例为治疗组,单纯局部冷冻5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发现观察组其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慧华;周云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PAP氧疗的护理体会

    我院儿科自1994年至今,采用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简称CPAP),辅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重症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呼吸窒迫综合征等各种疾病所致严缺氧,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瑞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宫内节育器尾丝不见的简易取出法

    近年宫内放置T形环,母体乐等带尾丝节育器逐渐替代了金属单环、麻花环等高脱落率的宫内节育器.带尾丝节育器有放置方便不易脱落,避孕有效,取出快捷容易,对宫腔损伤小等优点.一般节育器尾丝应露出宫颈外口2cm,以利取出.但临床节育器尾丝不见、取出困难等病例亦时有所见.笔者总结了近3年所遇16例节育器尾丝不见的取出经验.

    作者:范建雄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引流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确定胆囊切除术中放置引流的重要性.方法:观察27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1例24h大引流量超过300mL,4例为胆汁性,引流量1000~2000mL,1例血性液约为500mL;术后并症5.4%,其中3例切口感染均发生在原切口引流,另戳孔引流无1例切口感染;瘘道形成4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术后放置引流有备无患,另戳孔胶管引流,早期拔管,术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善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Shy-Dragr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Shy-Dragr综合征(Shy-Dragr Syndrome,SDS)又称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本病少见,易导致误诊,现将我院1987年~2000年间确诊的13例报道如下.

    作者:曾文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透析和代文(Diovan)等综合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对35例(23~57岁)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治疗研究,应用透析、代文(缬沙坦)80mg/d口服,参考疗效调整剂量.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血压降低,血钙升高,肾性骨病明显改善,瘙痒消失,未见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透析与代文等综合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立明;杜波;林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应用骨穿针行末节指骨内缝纫针异物取出术11例

    1992~1999年笔者应用骨穿针取出末节指骨内缝纫针异物1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邱建康;刘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产后大出l血的早期表现及观察

    本文对产妇产后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进行了早期的临床观察及处理,64例大出血产妇治愈率达100%,其中,有产后因子宫收缩疲乏引起大出血的产妇46例,占总人数71.8%;因软产道裂伤未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引起大出血的有18例,占28.2%.阐述了大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及观察,认为产妇产后应严密观察,注意血压、脉搏、面色及阴道流血情况.

    作者:钟巧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蝉衣退热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热82例

    笔者应用自拟蝉衣退热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热82例,设西药对照组78例,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93.9%和78.2%,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92.3%,平均退热时间为1.83d和2.74d.统计分析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而治疗组显效率和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均P<0.01),显示本方能明显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作者:薛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旋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下1/4段骨折

    儿童尺桡骨下1/4段骨折,临床上颇为多见,且多为完全性移位,手法整复较为困难,一些患者因多次整复后仍不能奏效,不得已接受手术治疗.作者自1998年~2000年来用旋前折顶法及旋前端提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该类型骨折4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甲减患者长期服用国产甲状腺素致T3、T4异常改变5例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在基层医院比较少见,临床治疗一般惯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长期服用国产甲状腺素致患者血清中T3、T4异常改变更极为罕见.我院1995年~2000年,门诊内分泌科共收治5例,长期服用国产甲状腺素致T3、T4异常改变患者,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温彩桂;温采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性别差异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死亡的性别差异.方法:对328例(其中男190例,女138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血脂、血清酶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死亡率高(17.3%υs6.8%,P<0.05),女性病例年龄高(69.10±10.00vs 57.94±11.91,P<0.001),高血压史多(47.82%.vs34.21%,P<0.05),血脂水平高(5.73±1.38vs5.27±1.16mmol/L,P<0.001),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高(786.34±138.52 vs648.32±113.8IU/mL,P<0.01)和非Q性心梗多(21.74%υs12.63% P<0.05),单变量死亡因素分析,高龄(年龄≥65岁),非Q性心梗,CPK峰值、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为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死亡率与性别本身无关,而与年龄和梗塞范围有关.

    作者:李振华;丁洪新;王春雨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