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节育器尾丝不见的简易取出法

范建雄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金属单环, 宫颈外口, 脱落率, 母体乐, 损伤, 临床, 经验, 花环, 宫腔, 病例, 避孕
摘要:近年宫内放置T形环,母体乐等带尾丝节育器逐渐替代了金属单环、麻花环等高脱落率的宫内节育器.带尾丝节育器有放置方便不易脱落,避孕有效,取出快捷容易,对宫腔损伤小等优点.一般节育器尾丝应露出宫颈外口2cm,以利取出.但临床节育器尾丝不见、取出困难等病例亦时有所见.笔者总结了近3年所遇16例节育器尾丝不见的取出经验.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枢复宁与胃复安、维生素B6联合应用预防化疗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为使化疗过程顺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将枢复宁与大剂量胃复安及维生素B6联合使用,预防化疗恶心、呕吐,并以用胃复安、维生素B6为对照组比较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淑芬;王尚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护理难点及护理对策

    流行性出血热(EHF)因各期治疗原则截然不同,且各期也有交叉重叠,因此,各期移行阶段治疗矛盾、棘手,并发症严重等而成为EHF早期护理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早期护理难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进行预见性护理,即认真收集病人资料,特别是病人既往史的情况,可使患者入院早期即可突出监护重点,密切观察EHF各期变化特征及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

    作者:张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宫内节育器尾丝不见的简易取出法

    近年宫内放置T形环,母体乐等带尾丝节育器逐渐替代了金属单环、麻花环等高脱落率的宫内节育器.带尾丝节育器有放置方便不易脱落,避孕有效,取出快捷容易,对宫腔损伤小等优点.一般节育器尾丝应露出宫颈外口2cm,以利取出.但临床节育器尾丝不见、取出困难等病例亦时有所见.笔者总结了近3年所遇16例节育器尾丝不见的取出经验.

    作者:范建雄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护士长业务查房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举措

    护理查房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活动,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多级护理人员的重要手段.护士长业务查房在提高护理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田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浅谈医疗纠纷引发因素与防范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加,严重消耗了医院领导的大量精力,扰乱了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并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也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已成了卫生部门一个重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到多家医院近年所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并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些常见因素,从而提出防范意见与同行讨论.

    作者:刘秀娟;贺牧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荒酸二甲酯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护理

    在临床上由荒酸二甲酯所致的中毒病人比较少见.我所于2000年4月收治了1例因接触荒酸二甲酯后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作者:张跃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的治疗与护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由于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形成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使心室血流受阻,搏出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院采用化学消融术治疗1例严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例围手术期处理探讨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具体措施.方法:对重度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者62例围手术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资料显示重度妊高征患者易合并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和急性左心衰.术中容易出现产后出血、低血压.术后可出现产后子痫、急性左心衰及继发性感染.结论:只要正确系统地做好术前治疗,术中加强监护,提高手术技巧,术后重视生命体征监护,继予解痉、降压、促进子宫收缩等必要的对症治疗,重度妊高征患者是可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作者:林向容;梁劲荃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呼吸机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衰治疗中呼吸机的应用时机和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通过及早应用呼吸机和采取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观察、总结21例行机械通气的呼衰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结果:16例治愈(76.2%),5例死亡(23.8%).讨论:宜审慎地早用呼吸机;呼吸道护理、无菌操作和操作轻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黄海标;曾碧秀;蔡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环丙沙星与54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临床使用中常需把环丙沙星(乳酸盐简称Ⅰ,盐酸盐简称Ⅱ)与其它药物混合静滴给药.但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新药的信息往往不够新,不够全.为便于临床用药参考,本文收集近年来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张振伟;李智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增加,尤其在大城市肺癌已占恶性肿瘤的首位.许多患者确诊为肺癌时已是晚期,如何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对9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柳;李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黄韧带肥厚致腰椎椎管狭窄的CT诊断(附58例分析)

    椎管狭窄症可由骨性通道缩窄或软组织肥厚,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它包括椎管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狭窄,多见于①腰椎间盘突出和髓核脱出;②骨刺后伸;③后纵韧带钙化;④黄韧带肥厚;⑤椎小关节增生肥大;⑥外伤与术后所致等.本文拟就58例资料较完整黄韧带肥厚为主导致腰椎椎管狭窄的CT表现作一分析.

    作者:陈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睾酮对低氧小鼠红细胞比容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为了观察性激素对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应用低压舱(0.42atm,22h/d)分别给小鼠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睾酮、皮质醇,检测红细胞比容(Hct)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氧6d后,各组sEPO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rhEPO或睾酮组的Hct显著增加(P<0.05);注射rhEPO或睾酮组的Hct显著增加(P<0.05),而注射皮质醇组Hct改变不显著(P>0.05).

    作者:曲立文;孟宪法;姜如冈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基础病变多,给诊断带来困难.笔者总结了1995年以来的68例老年AMI的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甄毅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旋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下1/4段骨折

    儿童尺桡骨下1/4段骨折,临床上颇为多见,且多为完全性移位,手法整复较为困难,一些患者因多次整复后仍不能奏效,不得已接受手术治疗.作者自1998年~2000年来用旋前折顶法及旋前端提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该类型骨折4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肋骨骨折X线漏诊病例分析

    普遍认为肋骨骨折易漏诊,笔者研究了30例漏诊病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孙明利;丛德宽;张旭东;熊武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对静脉输液的再认识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护理观念的改变,新的护理模式不断出现,对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要求尤为严格,故有必要重新认识静脉输液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输液质量.

    作者:蒋玉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引流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确定胆囊切除术中放置引流的重要性.方法:观察27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1例24h大引流量超过300mL,4例为胆汁性,引流量1000~2000mL,1例血性液约为500mL;术后并症5.4%,其中3例切口感染均发生在原切口引流,另戳孔引流无1例切口感染;瘘道形成4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术后放置引流有备无患,另戳孔胶管引流,早期拔管,术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善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产后大出l血的早期表现及观察

    本文对产妇产后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进行了早期的临床观察及处理,64例大出血产妇治愈率达100%,其中,有产后因子宫收缩疲乏引起大出血的产妇46例,占总人数71.8%;因软产道裂伤未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引起大出血的有18例,占28.2%.阐述了大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及观察,认为产妇产后应严密观察,注意血压、脉搏、面色及阴道流血情况.

    作者:钟巧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浅谈对鼻内窥镜手术病人的护理

    内窥镜对治疗慢性鼻窦炎,处理鼻腔解剖变异,保留和恢复鼻腔、鼻窦功能起了很大作用,其目的是大限度的保留有活性的粘膜,经自然开口在鼻腔与鼻窦之间形成可靠的引流通道.原则上消除狭窄、清除病变组织、开放鼻窦、利于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防止复发.但术后正确合理的鼻腔护理是提高慢性鼻窦炎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茹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