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英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Ps)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根据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1/3死亡病例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致.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ADRs的报告率也逐年增加.所以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梁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报告10例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资料显示,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高(5.4%).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诊断中,应列入HGV感染的可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生在急性庚型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4~21d,早期以急性肝炎症状为主,后逐渐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为突出.庚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差.
作者:于杰;吴诗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科1998年~2000年收住新生儿窒息患儿共186例,现就将新生儿窒息病人如何合理吸痰的操作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作为一种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在脑卒中颅内压增高时应用疗效显著.但近年来使用甘露醇致急性肾损害以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1988年7月~1998年7月脑卒中病例使用甘露醇脱水致急性肾损害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断指再植病人日益增多.我院2000年下半年接收断指再植病人46例,经近期随访,再植手术成活率达92%,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中的护理及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王慧群;董玉敏;杨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相同点黄芩、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要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烦热、胸痞、口苦、泻痢、黄疸、湿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湿热关节肿痛,以及痛肿疮毒等证.三者除清热燥湿外,还具有泻火解毒作用,因此,三者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用,以加强疗效.如治热毒赤痢可将黄莲、黄柏同用;治挟热下痢,可将黄芩、黄连同用;治表里三焦热盛及火热亢盛之证,均可三黄同用,互为佐使,以加强泻火燥湿的作用.
作者:刘丽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8个月,母乳喂养,已添加辅食,加鸡蛋、饼干等.其母因患精神分裂症服氯氮革,每次20mg,每日3次,连服20余d,服药期间一直哺乳.近1周来,患儿精神欠佳,睡眠增多,体重减轻,且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呈进行性加重,未经诊治来诊.查体:体温37℃.脉搏110/min,呼吸24次/min.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以下肢及臂部明显.
作者:赵凤;李敦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应用自拟蝉衣退热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热82例,设西药对照组78例,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93.9%和78.2%,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92.3%,平均退热时间为1.83d和2.74d.统计分析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而治疗组显效率和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均P<0.01),显示本方能明显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作者:薛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确定胆囊切除术中放置引流的重要性.方法:观察27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1例24h大引流量超过300mL,4例为胆汁性,引流量1000~2000mL,1例血性液约为500mL;术后并症5.4%,其中3例切口感染均发生在原切口引流,另戳孔引流无1例切口感染;瘘道形成4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术后放置引流有备无患,另戳孔胶管引流,早期拔管,术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善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在伤寒辅助诊断上有重要的意义,使临床医师能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地判断.如果伤寒病人在治疗恢复过程中,Eos再现,医师对予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意义.我们科对1975年~1999年期间经血培养阳性的伤寒病人约852例的Eos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王河常;李济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1.1 资料患者,王××,女,40岁.于1999年12月28日来我所就诊,诊断为Ⅲ型肺结核进展期.查体:体温36.5℃,脉博70次/,血压16.2/9.6kPa,心率整齐,未闻及病理杂音,
作者:马荣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S)患者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VS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h内和4、24h检测血清钾浓度(mmol/L,x±s).结果:30例VS患者的血钾浓度分别是:1h内为2.83±0.49,4h为3.42±0.36,24h为3.71±0.15.VS患者血钾浓度在发病后1h内低,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VS患者发病后1h内血钾浓度显著降低.临床上应关注VS患者1h内的血钾情况并及时调整电解质等以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蒋巧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小肠原发性非霍其金恶性淋巴瘤(MHL)较少见,本院1981年~1999年共收治小肠恶性肿瘤136例,其中以腺癌居多76例,恶性淋巴瘤居其次31例,现就这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田永生;付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较少见,约占一般肿瘤总数的0.1%~0.2%.我院1984~2000年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桂枝;刘静;史丽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衰治疗中呼吸机的应用时机和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通过及早应用呼吸机和采取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观察、总结21例行机械通气的呼衰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结果:16例治愈(76.2%),5例死亡(23.8%).讨论:宜审慎地早用呼吸机;呼吸道护理、无菌操作和操作轻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黄海标;曾碧秀;蔡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普遍认为肋骨骨折易漏诊,笔者研究了30例漏诊病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孙明利;丛德宽;张旭东;熊武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很多,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重者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处理.笔者将1997年1月~2000年12月收集的28例小儿输液反应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明;唐黎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1999年10月~2000年11月间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置换脑脊液的方法治疗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娟;姜刚书;崔银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支气管粘膜病变,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体弱或虚胖儿常反复发作,且病程长,肺部罗音较难吸收.本人曾对急性支气管炎或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采用心痛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香;刘川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超前镇痛的可行性.方法:40例剖宫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Ⅰ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切皮前注入硬膜外腔;Ⅱ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胎儿取出时注入硬膜外腔.术后应用PCEA泵,记录首次按压时间,第6、12和24h的按压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按压时间,24h内各时段的按压次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0.05mg加氟哌利多1.25mg无超前镇痛作用.
作者:孟凡浩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