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河常;李济生
目的:为探讨QT离散度(QTd)在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的意义.方法:观察120例正常人和81例高血压病人的QTd及相关指标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正常人的QTd(39.94±12.13毫秒)小于高血压病组(44.05±16.66毫秒),结论:QTd是一项准确、无创评价心室复极状态的指标.高血压病病人的Q刊的增大与心室负荷过重有关.
作者:郝哲;籍振国;闫国鹏;刘红彬;刘志红;贺彩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很多,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重者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处理.笔者将1997年1月~2000年12月收集的28例小儿输液反应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明;唐黎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院内外肺部感染菌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75例院内外肺部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深部吸痰、或连续3d晨痰或1d晨痰定量培养获明确致病菌.院内感染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占87.5%,以绿脓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大肠杆菌为主;无基础疾病院外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占76%,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基础疾病的院外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2.0%,仍以绿脓杆菌、克雷白氏杆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院内外肺部感染致病菌菌群分布不一,药物敏感性不同.治疗上要全面考虑,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有效治疗或控制感染.
作者:黄艳芬;左万里;黄炎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7月~2001年3月3家医院收治的1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确诊4例,确诊率33.3%,9例治愈,3例死亡,病死率25%.结论:该病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早期确诊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CT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早期手术,及早行抗凝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缪丁丁;乔世峰;李桂民;陶霖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梗死范围与早期白细胞数、血糖值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16例老人脑梗死进行观察其血糖和白细胞计数.结果:多叶脑梗死者的白细胞数与病死率均高于局限脑梗死患者,局限性脑梗死中高血糖组与非高血糖组病死率相比P=0.078,差异显著,多叶脑梗死中高血糖组与非高血糖组病死率相比,P=0.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观察老年人脑梗死发病早期血白细胞数及血糖值的升高对判断梗死范围及估计病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黄桂青;高富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90年1月~1998年1月,对68例截瘫患者呼吸道管理的体会,认为严格按照呼吸道护理常规进行呼吸道管理,通过体位引流排痰、雾化吸入排痰及吸引器吸痰等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方彩琼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当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呈持续上升趋势,必须引起教育界、学生家长、卫生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解我地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笔者于1999年10月对本地初级中学、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监测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柏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我科使用立止血治疗458例颅脑伤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1998年6月采用立止血治疗的458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458例颅脑伤中,单纯脑挫裂伤出血108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13例、单纯颅内血肿137例.行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365例次.458例脑伤病人中,并发消化道出血46例、呼吸道出血35例、尿道出血23例.立止血常用方法:入院后立即静注立止血1kU,随后每日静注立止血1kU×3d.对于合并全身其他脏器出血者,立即静注立止血1kU,随后每日静注立止血1kU,视病情决定停药时间.结果:与其他临床常规止血药物相比,立止血的止血效果肯定、安全迅速、未发生任何毒副作用.结论:立止血是颅脑伤病人颅内出血和并发其他脏器出血的首先止血药物.
作者:钟天安;张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落枕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疼痛、僵硬、板滞和颈部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刺落枕穴结合手法推拿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外伤是牙冠折的主要原因,咀嚼时咬到砂石、碎骨等硬物也可发生牙冠折.其中18%~20%发生冠折常伴有牙髓暴露.多数是新近萌出或早期的恒牙.笔者5年来积累了25例活髓切断术伴复杂冠折行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病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智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护理观念的改变,新的护理模式不断出现,对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要求尤为严格,故有必要重新认识静脉输液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输液质量.
作者:蒋玉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为使化疗过程顺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将枢复宁与大剂量胃复安及维生素B6联合使用,预防化疗恶心、呕吐,并以用胃复安、维生素B6为对照组比较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淑芬;王尚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发性小脑出血为脑实质常见的出血病之一,小脑出血临床症状轻,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少量小脑出血难度更大,较易漏诊误诊.现将我们近4年来收治15例少量小脑出血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胡瑞英;陈润青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加,严重消耗了医院领导的大量精力,扰乱了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并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也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已成了卫生部门一个重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到多家医院近年所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并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些常见因素,从而提出防范意见与同行讨论.
作者:刘秀娟;贺牧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宫内放置T形环,母体乐等带尾丝节育器逐渐替代了金属单环、麻花环等高脱落率的宫内节育器.带尾丝节育器有放置方便不易脱落,避孕有效,取出快捷容易,对宫腔损伤小等优点.一般节育器尾丝应露出宫颈外口2cm,以利取出.但临床节育器尾丝不见、取出困难等病例亦时有所见.笔者总结了近3年所遇16例节育器尾丝不见的取出经验.
作者:范建雄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支气管粘膜病变,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体弱或虚胖儿常反复发作,且病程长,肺部罗音较难吸收.本人曾对急性支气管炎或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采用心痛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香;刘川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Ps)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根据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1/3死亡病例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致.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ADRs的报告率也逐年增加.所以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梁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科1995年1月~2000年1月采用心痛定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作军;张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护理查房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活动,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多级护理人员的重要手段.护士长业务查房在提高护理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田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儿童尺桡骨下1/4段骨折,临床上颇为多见,且多为完全性移位,手法整复较为困难,一些患者因多次整复后仍不能奏效,不得已接受手术治疗.作者自1998年~2000年来用旋前折顶法及旋前端提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该类型骨折4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宾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