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腹部横切口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术102例分析

刘梅芳;董立芹

关键词:剖宫产术, 腹部横切口, 可吸收线, 腹部纵切口, 皮内缝合, 可吸收性, 患者, 合成缝线, 缝合方法, 比较分析, 快薇乔, 对照组, 强生, 美国
摘要:1998年3月~1999年10月对在我院施行剖宫产术采用腹部横切口患者用美国强生公司快薇乔5/0可吸收性合成缝线做连续皮内缝合102例,随机抽出同期剖宫产采用腹部纵切口患者并用同一种缝线及缝合方法者98例做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少量小脑出血15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小脑出血为脑实质常见的出血病之一,小脑出血临床症状轻,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少量小脑出血难度更大,较易漏诊误诊.现将我们近4年来收治15例少量小脑出血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胡瑞英;陈润青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浅谈医疗纠纷引发因素与防范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加,严重消耗了医院领导的大量精力,扰乱了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并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也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已成了卫生部门一个重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到多家医院近年所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并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些常见因素,从而提出防范意见与同行讨论.

    作者:刘秀娟;贺牧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甘露醇诱发急性肾损害231例分析

    作为一种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在脑卒中颅内压增高时应用疗效显著.但近年来使用甘露醇致急性肾损害以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1988年7月~1998年7月脑卒中病例使用甘露醇脱水致急性肾损害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早期低血钾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S)患者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VS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h内和4、24h检测血清钾浓度(mmol/L,x±s).结果:30例VS患者的血钾浓度分别是:1h内为2.83±0.49,4h为3.42±0.36,24h为3.71±0.15.VS患者血钾浓度在发病后1h内低,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VS患者发病后1h内血钾浓度显著降低.临床上应关注VS患者1h内的血钾情况并及时调整电解质等以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蒋巧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PAP氧疗的护理体会

    我院儿科自1994年至今,采用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简称CPAP),辅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重症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呼吸窒迫综合征等各种疾病所致严缺氧,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瑞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心痛定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我科1995年1月~2000年1月采用心痛定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作军;张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宫内节育器尾丝不见的简易取出法

    近年宫内放置T形环,母体乐等带尾丝节育器逐渐替代了金属单环、麻花环等高脱落率的宫内节育器.带尾丝节育器有放置方便不易脱落,避孕有效,取出快捷容易,对宫腔损伤小等优点.一般节育器尾丝应露出宫颈外口2cm,以利取出.但临床节育器尾丝不见、取出困难等病例亦时有所见.笔者总结了近3年所遇16例节育器尾丝不见的取出经验.

    作者:范建雄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临床实习阶段社区医士体检技能的自我验证方法

    问诊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而基本功的好坏又直接影响诊断疾病的水平,社区医士毕业后主要服务于条件较差的基层,但在校学习其间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们的体检技能存在多处薄弱环节,尤其是一些较难掌握的体检技能,而学生实习时,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的大医院,辅助检查设备较好,病种多,因此应充分利用临床实习这一关键环节,来完善、充实和提高学生的体检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让学生们掌握一套自我验证体检技能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邓意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

    我院1999年10月~2000年11月间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置换脑脊液的方法治疗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娟;姜刚书;崔银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近年来,老年股骨颈骨折呈上升趋势,内固定治疗已经成为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经济负担,克服单纯保守治疗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不少缺点,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某些并发症,如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老年性痴呆等.现将近几年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作如下介绍.

    作者:覃忠象;莫宗永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的治疗与护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由于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形成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使心室血流受阻,搏出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院采用化学消融术治疗1例严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试述黄芩、黄连和黄柏的药效比较

    1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相同点黄芩、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要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烦热、胸痞、口苦、泻痢、黄疸、湿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湿热关节肿痛,以及痛肿疮毒等证.三者除清热燥湿外,还具有泻火解毒作用,因此,三者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用,以加强疗效.如治热毒赤痢可将黄莲、黄柏同用;治挟热下痢,可将黄芩、黄连同用;治表里三焦热盛及火热亢盛之证,均可三黄同用,互为佐使,以加强泻火燥湿的作用.

    作者:刘丽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呼吸机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衰治疗中呼吸机的应用时机和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通过及早应用呼吸机和采取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观察、总结21例行机械通气的呼衰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结果:16例治愈(76.2%),5例死亡(23.8%).讨论:宜审慎地早用呼吸机;呼吸道护理、无菌操作和操作轻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黄海标;曾碧秀;蔡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腹部创伤性休克的紧急处理及护理

    1 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0年5月,我科救治腹部创伤病人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大年龄78岁,小年龄7岁,平均年龄31岁.肠破裂8例,肝破裂13例,脾破裂12例,肝脾破裂7例.临床表现主要有早期谵妄,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紫绀,脉搏增快,呼吸浅快,血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小,尿少.后期表情冷漠,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全身皮肤紫绀,心跳快而弱,血压明显下降.严重者可测不到脉搏、血

    作者:史松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肋骨骨折X线漏诊病例分析

    普遍认为肋骨骨折易漏诊,笔者研究了30例漏诊病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孙明利;丛德宽;张旭东;熊武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立止血治疗458例颅脑伤病人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我科使用立止血治疗458例颅脑伤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1998年6月采用立止血治疗的458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458例颅脑伤中,单纯脑挫裂伤出血108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13例、单纯颅内血肿137例.行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365例次.458例脑伤病人中,并发消化道出血46例、呼吸道出血35例、尿道出血23例.立止血常用方法:入院后立即静注立止血1kU,随后每日静注立止血1kU×3d.对于合并全身其他脏器出血者,立即静注立止血1kU,随后每日静注立止血1kU,视病情决定停药时间.结果:与其他临床常规止血药物相比,立止血的止血效果肯定、安全迅速、未发生任何毒副作用.结论:立止血是颅脑伤病人颅内出血和并发其他脏器出血的首先止血药物.

    作者:钟天安;张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与超前镇痛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超前镇痛的可行性.方法:40例剖宫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Ⅰ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切皮前注入硬膜外腔;Ⅱ组: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1.25mg胎儿取出时注入硬膜外腔.术后应用PCEA泵,记录首次按压时间,第6、12和24h的按压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按压时间,24h内各时段的按压次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硬膜外注射芬太尼0.05mg加氟哌利多1.25mg无超前镇痛作用.

    作者:孟凡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庚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临床分析

    本文报告10例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资料显示,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高(5.4%).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诊断中,应列入HGV感染的可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生在急性庚型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4~21d,早期以急性肝炎症状为主,后逐渐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为突出.庚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差.

    作者:于杰;吴诗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阑尾结核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以右下腹痛1个月,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恶心,未吐,无腹泻,无咽痛,发热,测体温38℃.查体:体温38℃,血压16.0/9.7kPa,面色暗黄,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5次/min,胸片是肺结核及右上肺不张,血常规示白细胞12.0×109/L,中性90%,尿常规正常,既往半年前,患者自觉乏力,盗汗,未经诊治.目前诊断: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②肺结核.

    作者:孟强;范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有些反应是严重的、致命的.总的发生率约为5%~10%[1],口服为9.6%~15.0%,静脉用药为6.5%~30%[2,3,4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口服为12.2%,静脉为13.8%[5].本文分析近年来文献报道的CPFX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1 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