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监狱女警的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2014年1—2月,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监狱警察工作压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南宁市某监狱155例女子警察进行测查。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监狱女警CD-RISC得分为41~131分,平均为(81.93±16.06)分,其中高心理韧性31例(占20.0%),低心理韧性28例(占18.1%),一般水平96例(占61.9%)。监狱女警 SAS 〔(52.77±12.58)分比(29.78±0.46)分〕、 SDS〔(55.06±13.25)分比(41.88±10.57)分〕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6.7%(88/155)、71.6%(111/155)。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386、-0.466, P <0.01);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 r 值分别为0.468、0.394, P <0.01)。心理韧性能负向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β值分别为-0.296、-0.390, P<0.01);工作压力能正向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β值分别为0.404、0.285, P<0.01);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22.97%、14.32%。结论心理韧性、工作压力能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谭莉娜;唐峥华;覃巧邕;韦波;尹富权;刘剑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设计一个适合中国人群的、能够快速筛检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简易筛检工具,进而为其有效管理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以2013年1月1日—8月31日在西京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15000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每名研究对象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人体学测量、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4种评估。采用SAS 9.2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NAFLD筛检指数。结果15000名研究对象中有4573人被排除,终纳入10427人,经超声诊断,其中有2215人被诊断为NAFLD,为病例组;其余8212人为对照组。将10427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训练样本( n=5213),另一组为验证样本( n =5214)。逐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 BMI )、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NAFL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变量被用于构建NAFLD筛检指数: NAFLD指数=2×BMI+TG+FPG-6×(AST/ALT)。该指数在训练样本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 (0.831,0.855)〕,在验证样本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 (0.837,0.860)〕。结论 NAFLD指数是一个针对中国人群的简单的、有效的NAFLD筛检工具,其可为进一步的评价和/或详尽的生活方式治疗筛选对象提供依据,并有可能增加筛检的成本效益值。
作者:石福艳;赵倩;雷淑林;潘静;杨丽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减弱的临床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在亚太地区,关于COPD患病率的研究较多,但关于COPD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COPD的现患病率及其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进行综合阐述。方法2012年2月1日—5月16日,在亚太地区的9个区域进行人群调查。共有112300个家庭接受调查,从中抽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40岁;确诊为COPD、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或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居民69279例,其中确诊为COPD的居民为4289例。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采访或电话随访的形式收集居民的相关资料,终纳入患者1841例。结果估算COPD总患病率为6.2%,其中19.1%为重症。调查前的12个月内,近一半患者(46.0%)的病情加重,其中19.0%的患者因病情加重而入院治疗。关于COPD对工作的影响,23.0%的患者表示无法工作,42.0%的患者认为该病限制了工作或活动能力。20.0%服用处方药的患者不知晓自身服用药物的名称;44.0%的患者在调查前12个月内服用过常见口服皮质类固醇处方,而吸入器的使用率(25.0%)较低。仅有37.0%的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但89.0%接受检测的患者不知晓检查结果。结论亚太地区的COPD患病率较高,因患病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较大。 COPD管理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患者和医生的疾病相关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美国面向社区建设基层卫生保健服务(COPC)的经验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此文以此为基础,介绍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一个新模式,即低成本、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ACHs)。与既往从卫生保健服务本身出发关注人群健康的成本改善与质量提升团队模式(ACOs)不同, ACHs 强调从整个社区层面构筑人群健康,通过整合社区层面的各领域力量,如公共卫生服务、社会服务及卫生保健服务,达到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在传统ACOs 不能很好运行的现在, ACHs 是一个很好的、接棒式的拓展和延伸。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制还有待完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美国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通过本土化改造,也可以为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Renuka Tipirneni;Katherine Diaz Vickery;Edward P.Ehlinger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天津市宜童心理行为研究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患儿的父亲或母亲92例。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调查。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孤独症患儿父母PTGI总分为(61.52±17.09)分;将PTGI总分按由高到低排序,根据27%的划界原则分为高分组(>74分)和低分组(<52分),则高分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TGI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646、0.275、0.237、0.228、0.530, P<0.05),而与消极应对得分无相关性(r=-0.132, 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社会支持,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身心健康恢复。
作者:李丽雅;赵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甲型H1 N1流感(甲流)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甲流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甲流危重症患者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疾病严重程度及肺部影像特点,并在出院后1、5年进行门诊随访,观察临床症状、胸部CT表现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另外对存活新生儿进行临床症状及生长发育测评随访。结果7例危重症患者年龄为22~39岁,平均为27.3岁;孕周为22~38+6周,平均为32周;均选择了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死亡2例,存活5例。5例存活患者气管插管时间为5~21 d,平均为13.6 d;住院时间为4~35 d,平均为19.4 d。5例存活患者随访1年后,有2例存在临床慢性呼吸道症状,胸部CT异常3例,肺弥散功能异常5例,合并小气道功能异常3例;随访5年后,仍有2例存在临床慢性呼吸道症状,胸部CT异常3例,肺弥散功能异常5例,合并小气道功能异常1例。3例存活新生儿孕周为34+2~35+1周,平均为34.5周;体质量为1380~2120 g,平均为1881 g;未发现H1N1流感病毒感染;在随访1、5年中,生长发育与其他婴幼儿无异。结论妊娠合并甲流危重症患者出院1、5年后,胸部CT异常和肺功能障碍仍较为常见,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以及长期随访。
作者:陈静;刘思诗;李秋玲;刘婧一;刘彩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居民冠心病( CHD)的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为制定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CHD的防治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和2014年均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824名。分别记录纳入居民2009年和2014年的CHD危险因素,包括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层:<40岁,175名;40~60岁,557名;>60岁,92名。分析按年龄分层后2009年和2014年居民的CHD危险因素变化。结果2014年研究对象体质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 P<0.05);2009年与2014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 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0~6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 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血糖高于2009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 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共同的CHD危险因素。在3个不同年龄段中,体质指数并非40~60岁社区居民的CHD危险因素。
作者:于哲新;李虹伟;顾复生;武星;李禄金 刊期: 2015年第28期
全民健康覆盖指所有人都获得所需要的卫生服务,而在付费时不会陷入经济困境。它应涵盖全面的高质量基本卫生服务,包括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全民健康覆盖不只涉及卫生筹资问题,它应涵盖完善的卫生系统的所有要素:卫生服务供应系统,卫生人力,卫生设施或交流网络,卫生技术,信息系统,质量保障机制,管理制度,法规。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乳腺癌的筛查建议:(1)对40~49岁、无特异性发病风险的女性,告知、讨论个体乳房 X线筛查的获益和危害;对告知后仍要求筛查者,行两年一次的乳房X线检查。(2)对50~74岁女性,鼓励行两年一次的乳房 X射线检查。(3)对<40岁或≥75岁的女性,或健康状态欠佳、预期寿命少于10年的女性,不鼓励行乳腺癌筛查。(4)对任何年龄的、无特异风险的女性,不使用MRI或层析成像进行筛查,取消每年一次的乳房X线检查。
作者:《医学论坛报》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72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调查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续约意愿,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需求情况。结果721名居民中,569名居民(占78.9%)存在续约意愿。知晓签约医生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医生团队组成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的各条目中,不同认知情况居民的续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上门诊疗、健康评估、门诊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接受过电话随访、免费体格检查、疾病康复、家庭护理、预约转诊、预防保健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急/危/重症转诊、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对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较高,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是签约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建功;张向东;王敏;赵京;韩琤琤;许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 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文军;严激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工作开展现状,以为其工作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4月,采用立意抽样法,在上海市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护理管理者或骨干护士1名,共纳入12名。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主题词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情况较严峻,创口类型以压疮为主,创口损伤程度较严重,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家庭照护者创口护理知识相对缺乏;社区专业创口护理师缺乏,专家型人才缺如,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社区创口护理管理体系不完善。结论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需求较高,但人力资源较匮乏,管理体系欠完善。应加强社区创口护理人才培养,建立适合社区的创口护理模式。
作者:葛津津;刘薇群;杨阳;奚弘妮;汤培凤;陆佳韵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我国患者双向转诊的行为决策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查阅《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关于居民就诊行为的调研数据,分析患者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通过对2013年我国12个省份30多家医院2006例患者的调查,分析患者双向转诊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患者就诊单位的选择行为模型和患者下转的选择行为模型。结果患者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距离近(占56.7%)、质量好(占15.8%)、有熟人/信赖医生(占10.7%)、定点医院(占6.3%)和价格低(占5.6%)。508例转诊患者中,上转467例(占91.9%),下转41例(占8.1%)。患者上转的影响因素有:基层医疗条件限制(占31.8%,162/508)、疑难杂症(占19.1%,97/508)、急危重症(占19.1%,97/508)、急诊抢救(占17.9%,91/508)、患者家属要求(占12.1%,61/508),各因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27.369, P<0.001)。患者不愿下转的影响因素有:对基层医院医技水平不满意(占28.0%,142/508)、转诊手续繁琐(24.0%,122/508)、医生和医院对转诊的不支持(占21.0%,107/508)、对基层医院药品品类不满意(占17.9%,91/508)、对基层医院服务态度不满意(占9.1%,46/508),各因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96.248, P<0.001)。结论患者双向转诊行为中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现象。针对基层医疗条件、转诊流程、医生和医院对转诊的态度等方面问题,应加大政策支持,制定转诊指征,明确医疗体系中各医疗主体单位的功能,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
作者:高阔;甘筱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闵行区实施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各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其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3种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分别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托全科医生团队管理的传统型服务模式(模式1)、依托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外包中心协同管理的渐进型服务模式(模式2)、依托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小团队管理的激进型服务模式(模式3)。评价2014年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卫生人力成本、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及服务效果。结果3种模式每10万管理人口中分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相近,分别为61.22、61.37、61.91人。模式1中,公共卫生人员投入比例大,占14.53%;模式3中,全科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大,占40.10%;模式2中,公共卫生人员、家庭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分别为10.96%、30.82%。3种模式的居民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高血压管理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教育覆盖率、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及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2的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P=0.034)、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460)和模式2与模式3的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23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种模式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高血压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尿病血糖有效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3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P=0.71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在服务相同人口的情况下3种模式投入相同的卫生人力成本,以模式2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服务效果较好,模式3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效果较好。模式2公共卫生服务更均衡化,是现阶段推进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改革的较好选择;而模式3将是今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
作者:吴燕;王君燕;黄晓霞;许慧琳;苏华林;赵燕萍 刊期: 2015年第28期
健康管理者( health manager)是随着“守门人”角色发展而来。随着全科医学服务理念的发展,家庭医学服务的深入,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健康服务工作由原来的“以医疗为主”更多地转向“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服务内涵,服务对象也从“单个”更多地转向“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医生与居民的关系也进一步融洽,家庭医生会更多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考虑处理双方的事情,双方的利益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服务对象的健康水平提高,疾病减少,医疗费用支付也减少,家庭医生的收入也提高,所以家庭医生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一个“有计划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了“健康管理”的理念,家庭医生也成为了服务对象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管理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患者的肿瘤局部免疫反应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成为胃癌预后的热点研究。本文介绍了胃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亚型、临床分型及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胃癌内的调节性T细胞( Treg)通常与不利的预后相关,而肿瘤浸润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 CD45 RO记忆T细胞、 B淋巴细胞和淋巴小结通常与良好的胃癌预后相关,为进一步研究胃癌患者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的关键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黎鹏;衣艳梅;李淑贤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有效防治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统一、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2015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上刊登了2015版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阴道炎、盆腔炎、淋病、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多个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对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大参考意义。为此,本刊第一时间邀请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等对其进行了翻译和解读,本期就盆腔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报道,其他几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将在随后几期陆续报道,敬请关注!
作者:樊尚荣;黎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人力配置需求,为加强基层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提供政策和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广州市、上海市、南京市、长沙市、重庆市及杭州市每个城市选择4家艾滋病防治服务开展得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运用作业成本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作业中心,确定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作业流程、作业对象及作业动因;通过现场工作记录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人力时间,结合两种方法综合测算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配备的艾滋病防治人力数量。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服务作业中心包括HIV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 HIV咨询检测、 HIV感染者/患者随访管理及支持性工作5个1级服务项目。广州市、上海市、南京市、长沙市、重庆市及杭州市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2012年所有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总人力时间分别为202798.6、407875.4、255039.0、123717.0、213724.0、384069.0 min,需要的标准人力分别为2.0、4.0、2.5、1.2、2.1、3.8人,平均为2.6人。结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艾滋病防治人力仍无法有效满足防治服务下沉后的工作需求,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在下沉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同时加强其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增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艾滋病防治服务人员的配置,从长远上保障基层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作者:马福昌;徐鹏;张大鹏;孟思宁;琚腊红;马丽萍;吕繁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并探讨其社会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东部某大城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以其中自报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9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主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情况及调查前1年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结果995例患者中共有高血压患者873例,糖尿病患者372例。调查前1年内,未接受过社区医生随访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数分别为707例(占81.0%)和315例(占84.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对高血压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口患者是农业户口患者的2.609倍,收入次高20%、高20%患者分别是收入低20%患者的2.246倍、2.307倍,农林牧渔业/水利业生产人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0.458倍;户籍、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糖尿病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较差,不同社会因素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不尽相同,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获得性的社会决定因素。
作者:吴志军;简伟研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