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ⅡA 与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李明秋;黄海华;江皋轩;牟鑫;陈庆宏

关键词:丹参酮, 长春西汀, 认知障碍, 痴呆,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比较丹参酮ⅡA 与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门诊和老年病中心就诊的 VCI 患者216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丹参酮组〔106例,包括64例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和42例血管性痴呆(VD)〕和长春西汀组〔110例,包括66例 VCIND 和44例 VD〕。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和口服吡拉西坦片、银杏叶片的基础上,丹参酮组给予丹参酮ⅡA 4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长春西汀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4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均1次/ d,14 d 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问卷(NPI)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无论是 VCIND 患者还是 VD 患者,MoCA、ADL、NP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长春西汀组 VCIND 患者 MoCA 评分高于丹参酮组 VCIND 患者,而 ADL、NPI 评分则低于丹参酮组 VCIND 患者( P <0.05);长春西汀组 VD 患者仅 ADL 评分低于丹参酮组 VD 患者( P <0.05)。治疗后丹参酮组和长春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106)与5.5%(6/110)〕间无差异(P >0.05)。结论长春西汀和丹参酮ⅡA 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均安全有效,但长春西汀的临床疗效优于丹参酮ⅡA。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及脑脊液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白塞病(NBD)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成分改变情况,探讨该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2年收治的15例 NBD 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影像学特点、脑脊液检查结果、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 NBD 患者均有白塞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时间在确定白塞病后8个月~12.5年,平均4.4年。其中单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2例,周围神经损害2例,两者同时合并者1例。颅脑 MRI 显示,病灶部位分别为半球9例(60%),脑干6例(40%),小脑4例(27%),丘脑2例(13%),脊髓2例(13%)。7例脑脊液检查显示:抗髓鞘因子(AMSF)、白介素6(IL -6)水平均升高;5例寡克隆区带(OB)阳性;5例髓鞘碱性蛋白水平(0.58~16.45 nmol/ L)升高。其他实验室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20~78 mm/ h)和 C 反应蛋白(CRP)水平(5.2~36.2 mg/ L)明显增高。15例患者给予泼尼松加环磷酰胺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随访8例,其中5例治疗过程中反复缓解-复发,2例无复发,1例脑干损害死亡。结论NBD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影像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脑脊液 AMSF、IL -6及血清 CRP 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健;罗影;刘春娜;刘新宇;李熙东;刘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蛋白饮食治疗高磷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低蛋白饮食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 MHD 的高磷血症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蛋白饮食组〔16例,每日蛋白摄入量(DPI)为0.8 g·kg -1·d -1〕、常规蛋白饮食组(12例,DPI 为1.2 g ·kg -1·d -1),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血清磷、血清矫正钙、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状况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6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蛋白饮食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常规蛋白饮食组患者血清磷水平及钙磷乘积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总胆固醇水平、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及人体测量学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PI 为0.8 g·kg -1· d -1可降低我国 MHD 患者血清磷水平及钙磷乘积,且对营养状况无明显影响。

    作者:缪静;李新伦;黄志芳;景洪江;伦立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 CVD 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 MHD 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及脉压指数。根据有无 CVD 事件分为 CVD 组和非 CVD 组,根据脉压分为:≤40 mm Hg,41~60 mm Hg,61~80 mm Hg,>80 mm Hg;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30,0.31~0.40,0.41~0.50,>0.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CVD 组与非 CVD 组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血糖、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脉压水平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指数、eGFR 及 CVD 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脉压指数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 CVD 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 MHD 患者 CVD 事件有关(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有回归关系(P <0.05)。结论透析时间长、脉压大、脉压指数大、贫血是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监测 MHD 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早期、客观、准确地控制血压,可降低MHD 患者 CVD 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徐晓宏;张苗;王军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相关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的相关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共分娩14601例,其中剖宫产717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切除术13例,回顾性分析13例剖宫产子宫切除术产妇的一般资料、手术指征、产后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及母儿预后等情况。结果10年中717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切除术13例,发生率为0.18%,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胎盘因素9例、失血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子宫收缩乏力1例。产后出血量为600~12600 ml(平均3800 ml)。决定子宫切除术时出血量≤1500 ml 者较>1500 ml 者产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转 ICU 比例降低(P <0.05)。2例产妇分别于孕20周及孕24周因瘢痕子宫胎盘因素大量出血急诊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余11例进入围生期。13例产妇均治愈出院;11例围生儿中,早产儿7例,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家属放弃抢救后死亡,轻度窒息1例。结论剖宫产子宫切除术胎盘因素是主要手术指征,剖宫产术中各种止血措施无效时应及时切除子宫。

    作者:李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背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引流。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对医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的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23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流程:(1)局麻下急诊试行双 J 管内引流或输尿管导管引流;(2)如不成功者,对中下段结石行急诊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上段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对于中重度积水合并脓肾患者行一期经皮肾造瘘术,二期处理输尿管结石;(3)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先行急诊透析后再行外科干预;血小板过少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则先输血小板等处理。结果23例患者中,行一期输尿管开放切开取石术3例(13.0%),试行留置双 J 管或输尿管导管20例(87.0%),其中置管失败4例(20.0%),改为一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3例和一期肾造瘘术1例,间隔5~7 d 后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置管成功16例(80.0%),间隔7~30 d 后行二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13例、经皮肾镜碎石术2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血小板计数在术后1~7 d 恢复至正常,术后3~7 d 血尿消失,术后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急诊处理,准确评估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后,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远伟;吴万瑞;卢强;廖智;李卓;高智勇;刘哲;袁武雄;段义星;周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澳大利亚家庭医生》(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杂志2014年4月目次选登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细胞角质蛋白18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细胞角质蛋白18(CK -18)水平及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内科住院、肝组织活检证实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儿88例,根据 NASH 炎症评分将其分为 NASH 组64例和非 NASH 组24例。比较两组血清TNF -α、CK -18水平及不同病理特征 NASH 组患儿 TNF -α、CK -18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TNF -α、CK -18诊断 NASH 的准确度。结果 NASH 组 TNF -α〔(171±24)μg/ L 与(127±19)μg/ L〕、CK -18〔(61±9)μg/ L 与(32±8)μg/ L〕水平均高于非 NASH 组(P <0.05)。NASH 组与非 NASH 组患儿不同程度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ASH 组 NASH炎症评分高于非 NASH 组〔(7.02±0.73)分与(2.91±0.80)分,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 -α、CK -18水平与 NASH 炎症评分均呈正相关(rs =0.69,P <0.05;rs =0.73,P <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SH 炎症评分=0.05× TNF -α-2.08,NASH 炎症评分=0.1× CK -18+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不同程度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 NASH 组患儿 TNF -α、CK -1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SH 组患儿随着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程度的加重 TNF -α、CK -18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SH 组患儿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程度与 TNF -α、CK -18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5)。TNF -α诊断 NASH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CK -18诊断 NASH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2。取 TNF -α截点值为136μg/ L 时,可获得佳灵敏度0.79和特异度0.75。取CK -18截点值为42μg/ L,可获得佳灵敏度0.82和特异度0.85。结论 TNF -α和CK -18可以作为一种能较好地诊断儿童 NASH 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作者:李娜;周明锦;陈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 MHD 患者36例,将连续3个月服用低剂量(10 mg/ 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脂、血红蛋白(Hb)、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ERI)、平均 rHuEPO 用量。以 ERI 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ΔERI)作为应变量,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ΔERI 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Hb、hs - CRP、ERI、平均 rHuEPO 用量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hs - CRP、ERI、平均 rHuEPO 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 Hb 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钙、ΔHb 和ΔTC 是ΔERI 的独立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3.62、-0.26、0.99,均 P <0.05)。结论给予 MHD 患者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提高患者 Hb 水平,降低 hs - CRP 水平及 ERI,并减少 rHuEPO 用量。

    作者:蒋晓波;廖蕴华;史应龙;谢恺庆;周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学前沿--乳腺癌治疗能否实现“私人定制”

    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CSCO 乳腺癌高峰论坛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会副秘书江泽飞提出,把乳腺癌当作慢性病来管理,根据乳腺癌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进行调整,为患者提供“量身订制”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简单而言,将乳腺癌像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一样对待,有效地进行治疗与管理,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感受来自医院与家庭的温暖,长期接受随访治疗。

    作者:《科技日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2013年1-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中国中药协会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中医药临床评价平台收集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17例,其中宫颈癌104例,卵巢癌69例,子宫内膜癌44例。按治疗方式分组为:未接受任何治疗组(75例)、非化疗组(15例)、单纯化疗组(78例)、化疗联合其他治疗组(49例)。比较4组患者绝经症状发生率及绝经症状积分,两因素析因方差分析化疗和雌激素受体(ER)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结果4组患者 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接受任何治疗组、非化疗组、单纯化疗组、化疗联合其他治疗组绝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5.3%(64/75)、86.7%(13/15)、94.9%(74/78)、95.9%(4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69,P =0.0161);4组患者绝经症状积分分别为(1.41±0.21)分、(2.53±0.87)分、(3.14±0.35)分、(3.6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5.18,P <0.0001)。两因素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和 ER 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5.18,P <0.0001)。化疗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14,P <0.0001),ER 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1,P =0.42)。两者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6,P <0.0021)。单独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化疗这一因素后,在未接受化疗的两个组中,ER 阳性阴性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接受化疗的两个组中,ER 阳性阴性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控制 ER 阳性阴性这一因素后,无论 ER 阳性阴性,4组患者绝经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疗会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的发生率及绝经症状积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光阳;李莹颖;高莉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德国初级保健医生对开具认知促进药物的态度

    背景就医疗系统而言,初级保健医生就好像是守门员,在为患者提供信息和开药时起着关键作用。对此,他们常应患者要求开具认知促进(cognitive enhancement,CE)药物。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初级保健医生有关 CE 知识以及为健康者开具CE 药物的态度。方法向在德国莱茵兰巴拉丁注册的2753名初级保健医生发放了纸笔作答式自我报告问卷,就开具某种假定的 CE 药物设计了一些问题。其中有832(30.2%)人以匿名的方式填写了问卷。结果有96.0%的参试医生表示曾听说过 CE,但仅有5.3%表示对 CE 很熟悉,有43.5%表示对 CE 不熟悉,有7.0%表示1周前、19.0%1个月前、40.8%1年前曾有患者要求开 CE 药物。医生开 CE 药物时的舒适度极低,显著低于开西地那非(伟哥)。医生开具 CE 药物时舒适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要求开 CE 药物患者的年龄,其次是有可利用的非药物替代疗法,担心患者药物滥用,药不对症。结论尽管受患者要求开 CE 药物的初级保健医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但仅有一小部分医生对应用 CE 药物可能带来的问题比较了解。医生是医疗系统的守门员,在开具药物处方方面,医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应为医生提供关于 CE 药物应用的生物、伦理和社会后果的客观信息。

    作者:周淑新(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埃索美拉唑对人胃上皮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胃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 AGC 细胞,用不同浓度埃索美拉唑(0.1、0.5、1.0μg/ ml)处理8 h,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其对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 -1)和环氧化酶(COX) 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HO -1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 HO -1酶活性。结果 AGS 细胞与埃索美拉唑孵育8 h 后,能显著抑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诱导的 ROS 产生。其中1.0μg/ ml 埃索美拉唑能使 ROS 产生量降低(73.3±3.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0.5μg/ ml 埃索美拉唑处理后,HO -1 mRNA增高8.2倍;1.0μg/ ml 埃索美拉唑处理后,HO -1 mRNA 增高了38.4倍。不同浓度的埃索美拉唑刺激 AGS 细胞后,HO -1蛋白的表达量及 HO -1酶活性随其浓度的递增而增高。埃索美拉唑处理后,AGS 细胞内 COX -1和COX -2 mRNA 表达水平无变化。而 AGS 细胞首先经30μmol/ L 萘普生和罗非昔布分别作用后,对 HO -1表达无影响。结论埃索美拉唑可能通过上调 HO -1的表达而发挥对胃上皮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作者:胡杨;吴清;刘朝霞;傅念;阳学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药 QHF 复方对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 QHF 复方对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方法人乳腺癌 MCF -7细胞,华蟾素:人参皂苷 Rg3:三七总皂苷:香菇多糖=57:1:0.4:7的比例配制中药 QHF 复方,配成5个浓度:QHF1、QHF2、QHF3、QHF4和 QHF5。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 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Transwell 实验定量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TT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 QHF 作用于 MCF -7细胞24、48、72 h 后,随着 QHF 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不断增加(P <0.01);且随着时间延长,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P <0.01)。24、48、72 h 的中药 QHF 复方 IC50值对应华蟾素浓度分别为214.3、44.8、2.8μl。作用48 h 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HF 复方组、盐酸多柔比星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周期位于 G0/ G1期和 S 期的比例增多,位于 G2/ M 期的比例减少(P <0.05);与联合用药组比较,QHF 复方组、盐酸多柔比星组细胞周期位于 G0/ G1期的比例减少,位于 S 期和 G2/ M 期的比例增多(P<0.05)。ELISA 结果显示:作用48 h 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HF1组、QHF2组、QHF3组、QHF4组和 QHF5组上清液中 VEGF 含量均下降(P <0.05)。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127.3±5.7)比较,QHF3组(17.7±5.0)、QHF4组(51.3±2.9)和 QHF5组(63.0±6.6)穿透滤膜的 MCF -7细胞数目减少(P <0.01)。结论中药 QHF 复方在体外可抑制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并能下调 VEGF 的表达。

    作者:艾婷;周军;陈涛;胡卫;万信念;常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2011年6月-2012年5月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1例家庭病床患者1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原因以及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对患者一般情况、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对照顾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01例家庭病床患者1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06起,平均每位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7起。护理不良事件中以感染事件的发生率高(31.9%),其次为饮食护理事件(22.6%)、用药护理事件(20.9%)、皮肤护理事件(16.9%)、伤害事件(15.9%)。随着年龄的增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3.54,P <0.001)。不同患者配偶情况、居住情况、照顾情况,照顾者有无照顾护理培训,照顾者为外聘或家人,患者不同生活能力、视力、听力、是否卧床不起、有无负性情绪,其家庭病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其原因有管理因素和照护因素,还与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特征有关。

    作者:凡芸;马海萍;彭幼清;吴金贵;任燕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大黄素对腹腔严重感染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和降钙素原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腹腔严重感染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降钙素原( PC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腹腔严重感染大鼠模型并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及大黄素组,各12只,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四磨汤以及大黄素干预腹腔严重感染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 PAF、PCT、NO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大鼠 PAF、PCT、NO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3组大鼠 PAF、PCT、NO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对照组、大黄素组 PAF、PCT、NO 水平较空白组降低,大黄素组 PAF、PCT、NO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大黄素可以明显降低腹腔严重感染大鼠的 PAF、PCT、NO 水平以此达到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稳定体内自由基释放-清除机制及氧化-抗氧化机制,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腹腔感染,促进机体恢复。

    作者:高举;刘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内皮素1诱发肥大心肌细胞中[14 C]苯丙氨酸结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是否对体外内皮素1诱发的肥大心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并研究瑞舒伐他汀影响肥大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富集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一部分加入内皮素1(0、10-7 mol/ L)分别制备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肌细胞,加入瑞舒伐他汀〔0(对照组)、10-9、10-8、10-7、10-6 mol/ L〕和普伐他汀〔0(对照组)、10-9、10-8、10-7、10-6 mol/ L〕培养24 h。一部分加入甲羟戊酸(10-6~10-4 mol/ L)、角鲨烯(10-6~10-4 mol/ L)、法尼基-焦磷酸(FPP)(10-7~10-5 mol/ L)、牛儿-焦磷酸(GGPP)(10-7~10-5 mol/ L)预培养6~12 h,再添加内皮素1(0、10-7 mol/ L)和瑞舒伐他汀(10-6 mol/ L)培养。另一部分加入 C3胞外酶(0、2.5、12.5、25.0μg/ ml)和 Y27632(0、10-7、10-6、10-5 mol/ L)预培养6~12 h,再添加内皮素1(10-7 mol/ L),分别检测[14 C]苯丙氨酸(Phe)结合率。结果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组正常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58,P <0.05);其中10-6 mol/ L 组正常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其他4组下降(P <0.05)。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组肥大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1.12,P <0.05);其中10-6 mol/ L 组肥大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其他4组下降(P <0.05)。对照组与不同浓度普伐他汀组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大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值分别为19.24和18.65,P >0.05)。甲羟戊酸处理:对照组、空甲羟戊酸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 Phe 结合率较空瑞舒伐他汀组降低,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对照组、空甲羟戊酸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升高(P <0.05)。角鲨烯处理:对照组、空角鲨烯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空瑞舒伐他汀组降低(P <0.05)。FPP 处理:对照组、空瑞舒伐他汀组、空 FPP 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07,P =0.14)。GGPP 处理:对照组、空瑞舒伐他汀组、空 GGPP 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肥大心肌细胞中[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42,P =0.11)。不同浓度 C3胞外酶和 Y27632组肥大心肌细胞中的[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13.12和15.36,P 值分别为0.03和0.02);其中25.0μg/ ml C3胞外酶和10-5 mol/ L Y27632肥大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下降(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部分通过抑制 Rho 活性,抑制内皮素1诱发的心肌细胞肥大。

    作者:王新;锦见俊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中 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Vb (GnT - 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 内 SD 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利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3 h 制备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 time qPCR)方法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第1天和第4天 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 GnT - Vb 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 dystroglycan 基因表达水平间无差异(P >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 GnT - Vb、dystrogly-can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基因在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中表达呈增高趋势,并呈现一定时间的动态变化;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基因可能同时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形成过程。

    作者:叶洁梅;吴原;黄金山;李偲俊;韦兴;刘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职业相关因素对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健康的影响调查研究

    目的:采用 SF -36健康调查量表调查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的健康状况,探讨职业相关因素对其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关职业情况问卷和 SF -36健康调查量表,于2012年9-12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两大型企业(员工达4000人以上)的非深圳市户口、工作达3个月以上的女性员工1802人进行调查。比较不同职业相关因素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 SF -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职业相关因素与总的生理健康评分(PCS)、总的心理健康评分(MCS)的相关性。结果 SF -36健康调查量表得分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理机能,第二位的是肌体疼痛,低的是活力和情感职能。不同上班形式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肌体疼痛、总体健康及 P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总体健康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加班时长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CS、M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工种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生理机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CS、M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可能接触职业危害情况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生理机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卫生、M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种进入回归方程〔PCS 与工种的相关性:Y =49.842+0.034X,β=0.119,t =4.514,P =0.000;MCS 与工种的相关性:Y =50.027+0.025X,β=0.064,t =2.402,P =0.016〕。结论工种是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上班形式、工作年限、加班时长、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对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健康的不同维度有影响,政府和企业应针对职业相关因素采取措施,大限度地有益于女性外来务工者的健康。

    作者:刘湘;颜斌;彭书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学前沿--乳腺癌为什么容易转移至肺部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乳腺癌都是妇女的头号癌症。如果及早发现,传统的化疗和放疗都有着较高的成功率,但是一旦疾病扩散至乳腺之外,传统的治疗手段常会失败。肺部是乳腺癌转移的部位之一,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癌细胞的性质还是器官微环境的性质影响了这种器官靶向性。

    作者:生物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合并脑出血的抗磷脂综合征治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本院2013-05-30收治的1例合并脑出血的全身多发动静脉栓塞的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APS 的诊疗,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示:对不明原因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应行风湿免疫学检测;恶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因其预后极差,一旦怀疑应积极治疗;伴有出血风险的 APS 患者,需根据医生个人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充分做好出血风险评估,权衡利弊,谨慎处理。

    作者:吴莹;林昌松;刘风震;徐强;毛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