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发生的影响

吕光阳;李莹颖;高莉敏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绝经症状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2013年1-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中国中药协会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中医药临床评价平台收集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17例,其中宫颈癌104例,卵巢癌69例,子宫内膜癌44例。按治疗方式分组为:未接受任何治疗组(75例)、非化疗组(15例)、单纯化疗组(78例)、化疗联合其他治疗组(49例)。比较4组患者绝经症状发生率及绝经症状积分,两因素析因方差分析化疗和雌激素受体(ER)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结果4组患者 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接受任何治疗组、非化疗组、单纯化疗组、化疗联合其他治疗组绝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5.3%(64/75)、86.7%(13/15)、94.9%(74/78)、95.9%(4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69,P =0.0161);4组患者绝经症状积分分别为(1.41±0.21)分、(2.53±0.87)分、(3.14±0.35)分、(3.6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5.18,P <0.0001)。两因素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和 ER 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5.18,P <0.0001)。化疗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14,P <0.0001),ER 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1,P =0.42)。两者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6,P <0.0021)。单独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化疗这一因素后,在未接受化疗的两个组中,ER 阳性阴性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接受化疗的两个组中,ER 阳性阴性对绝经症状积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控制 ER 阳性阴性这一因素后,无论 ER 阳性阴性,4组患者绝经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疗会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的发生率及绝经症状积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2011年6月-2012年5月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1例家庭病床患者1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原因以及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对患者一般情况、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对照顾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01例家庭病床患者1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06起,平均每位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7起。护理不良事件中以感染事件的发生率高(31.9%),其次为饮食护理事件(22.6%)、用药护理事件(20.9%)、皮肤护理事件(16.9%)、伤害事件(15.9%)。随着年龄的增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3.54,P <0.001)。不同患者配偶情况、居住情况、照顾情况,照顾者有无照顾护理培训,照顾者为外聘或家人,患者不同生活能力、视力、听力、是否卧床不起、有无负性情绪,其家庭病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其原因有管理因素和照护因素,还与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特征有关。

    作者:凡芸;马海萍;彭幼清;吴金贵;任燕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药 QHF 复方对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 QHF 复方对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方法人乳腺癌 MCF -7细胞,华蟾素:人参皂苷 Rg3:三七总皂苷:香菇多糖=57:1:0.4:7的比例配制中药 QHF 复方,配成5个浓度:QHF1、QHF2、QHF3、QHF4和 QHF5。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 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Transwell 实验定量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TT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 QHF 作用于 MCF -7细胞24、48、72 h 后,随着 QHF 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不断增加(P <0.01);且随着时间延长,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P <0.01)。24、48、72 h 的中药 QHF 复方 IC50值对应华蟾素浓度分别为214.3、44.8、2.8μl。作用48 h 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HF 复方组、盐酸多柔比星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周期位于 G0/ G1期和 S 期的比例增多,位于 G2/ M 期的比例减少(P <0.05);与联合用药组比较,QHF 复方组、盐酸多柔比星组细胞周期位于 G0/ G1期的比例减少,位于 S 期和 G2/ M 期的比例增多(P<0.05)。ELISA 结果显示:作用48 h 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HF1组、QHF2组、QHF3组、QHF4组和 QHF5组上清液中 VEGF 含量均下降(P <0.05)。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127.3±5.7)比较,QHF3组(17.7±5.0)、QHF4组(51.3±2.9)和 QHF5组(63.0±6.6)穿透滤膜的 MCF -7细胞数目减少(P <0.01)。结论中药 QHF 复方在体外可抑制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并能下调 VEGF 的表达。

    作者:艾婷;周军;陈涛;胡卫;万信念;常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蛋白饮食治疗高磷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低蛋白饮食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 MHD 的高磷血症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蛋白饮食组〔16例,每日蛋白摄入量(DPI)为0.8 g·kg -1·d -1〕、常规蛋白饮食组(12例,DPI 为1.2 g ·kg -1·d -1),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血清磷、血清矫正钙、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状况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6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蛋白饮食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常规蛋白饮食组患者血清磷水平及钙磷乘积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总胆固醇水平、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及人体测量学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PI 为0.8 g·kg -1· d -1可降低我国 MHD 患者血清磷水平及钙磷乘积,且对营养状况无明显影响。

    作者:缪静;李新伦;黄志芳;景洪江;伦立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 CVD 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 MHD 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及脉压指数。根据有无 CVD 事件分为 CVD 组和非 CVD 组,根据脉压分为:≤40 mm Hg,41~60 mm Hg,61~80 mm Hg,>80 mm Hg;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30,0.31~0.40,0.41~0.50,>0.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CVD 组与非 CVD 组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血糖、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脉压水平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指数、eGFR 及 CVD 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脉压指数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 CVD 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 MHD 患者 CVD 事件有关(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有回归关系(P <0.05)。结论透析时间长、脉压大、脉压指数大、贫血是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监测 MHD 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早期、客观、准确地控制血压,可降低MHD 患者 CVD 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徐晓宏;张苗;王军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及其预测意义

    目的:探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相关的生化指标,以期寻找出 DR 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眼底照相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将其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NDR 组,55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 组,67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 组,20例)。采血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同期留置24 h 尿测定尿微量清蛋白。结果(1)NDR 组、NPDR组、PDR 组糖尿病病程、脂蛋白( a)〔 Lp( a)〕、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依次增加( P <0.05);NPDR 组、PDR 组高血压病程均长于 NDR 组( P 值分别为0.011和0.007);PDR 组肌酐水平高于 NDR 组( P =0.005);PDR 组尿素氮水平高于 NDR 组、NPDR 组(P 值分别为0.001和0.010)。(2)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Lp(a)、尿微量清蛋白与 DR 的发生存在回归关系( P <0.05)。结论除了糖尿病病程长外,血清Lp(a)及尿微量清蛋白水平高均是 DR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检测二者可以预测 DR 的发生及尽早制定临床处理方案。

    作者:周杨琳;陈雪燕;陈雪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 MHD 患者36例,将连续3个月服用低剂量(10 mg/ 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脂、血红蛋白(Hb)、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ERI)、平均 rHuEPO 用量。以 ERI 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ΔERI)作为应变量,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ΔERI 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Hb、hs - CRP、ERI、平均 rHuEPO 用量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hs - CRP、ERI、平均 rHuEPO 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 Hb 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钙、ΔHb 和ΔTC 是ΔERI 的独立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3.62、-0.26、0.99,均 P <0.05)。结论给予 MHD 患者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提高患者 Hb 水平,降低 hs - CRP 水平及 ERI,并减少 rHuEPO 用量。

    作者:蒋晓波;廖蕴华;史应龙;谢恺庆;周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大黄素对腹腔严重感染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和降钙素原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腹腔严重感染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降钙素原( PC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腹腔严重感染大鼠模型并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及大黄素组,各12只,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四磨汤以及大黄素干预腹腔严重感染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 PAF、PCT、NO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大鼠 PAF、PCT、NO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3组大鼠 PAF、PCT、NO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对照组、大黄素组 PAF、PCT、NO 水平较空白组降低,大黄素组 PAF、PCT、NO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大黄素可以明显降低腹腔严重感染大鼠的 PAF、PCT、NO 水平以此达到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稳定体内自由基释放-清除机制及氧化-抗氧化机制,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腹腔感染,促进机体恢复。

    作者:高举;刘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药物治疗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1例(病例组)及无颈动脉狭窄患者17例(对照组)。根据单侧颈动脉狭窄率,将病例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率为0~50%,20例)、中度狭窄组(狭窄率为51%~70%,15例)、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16例),其中轻度狭窄组患者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顺背测试、连线测试B、韦氏智能量表中的词汇测试及数字符号测试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然后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及中度、重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的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中度狭窄组患者的顺背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连线测试 B 得分升高;重度狭窄组患者的 MMSE、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连线测试 B 得分升高(P <0.05)。(2)与治疗前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6个月 MMSE、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 B 得分降低(P <0.05);中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1个月顺背测试、词汇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 B 得分降低,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认知功能的5个指标均改善(P <0.05);重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MMSE、顺背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 B 得分降低(P <0.05)。结论(1)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累及的认知功能领域亦不同。(2)早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善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李艳艳;高连波;田沈;周环;王正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肌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一例报道

    冠状动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该部分的心肌纤维束即为冠状动脉心肌桥,而这段冠状动脉则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多数无临床症状,而由其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更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孤立性心肌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以使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作者:刘娟娟;李慧;彭明辉;周敬;傅士杰;陈晓泓;江孙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合并脑出血的抗磷脂综合征治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本院2013-05-30收治的1例合并脑出血的全身多发动静脉栓塞的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APS 的诊疗,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示:对不明原因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应行风湿免疫学检测;恶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因其预后极差,一旦怀疑应积极治疗;伴有出血风险的 APS 患者,需根据医生个人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充分做好出血风险评估,权衡利弊,谨慎处理。

    作者:吴莹;林昌松;刘风震;徐强;毛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细胞角质蛋白18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细胞角质蛋白18(CK -18)水平及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内科住院、肝组织活检证实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儿88例,根据 NASH 炎症评分将其分为 NASH 组64例和非 NASH 组24例。比较两组血清TNF -α、CK -18水平及不同病理特征 NASH 组患儿 TNF -α、CK -18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TNF -α、CK -18诊断 NASH 的准确度。结果 NASH 组 TNF -α〔(171±24)μg/ L 与(127±19)μg/ L〕、CK -18〔(61±9)μg/ L 与(32±8)μg/ L〕水平均高于非 NASH 组(P <0.05)。NASH 组与非 NASH 组患儿不同程度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ASH 组 NASH炎症评分高于非 NASH 组〔(7.02±0.73)分与(2.91±0.80)分,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 -α、CK -18水平与 NASH 炎症评分均呈正相关(rs =0.69,P <0.05;rs =0.73,P <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SH 炎症评分=0.05× TNF -α-2.08,NASH 炎症评分=0.1× CK -18+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不同程度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 NASH 组患儿 TNF -α、CK -1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SH 组患儿随着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程度的加重 TNF -α、CK -18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SH 组患儿脂肪变、小叶炎症、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程度与 TNF -α、CK -18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5)。TNF -α诊断 NASH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CK -18诊断 NASH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2。取 TNF -α截点值为136μg/ L 时,可获得佳灵敏度0.79和特异度0.75。取CK -18截点值为42μg/ L,可获得佳灵敏度0.82和特异度0.85。结论 TNF -α和CK -18可以作为一种能较好地诊断儿童 NASH 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作者:李娜;周明锦;陈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头孢曲松钠相关小儿假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相关小儿假性胆囊结石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儿45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之前均有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病史。观察结石类型,记录用药剂量、结石消失时间。结果超声显示胆囊结石泥沙型13例、碎片型13例、团块型9例、混合型10例。头孢曲松钠用量为100 mg/ kg 者15例、70 mg/ kg 者17例、50 mg/ kg 者13例,不同头孢曲松钠用量患儿结石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所有患儿发现结石后即停用头孢曲松钠,停用头孢曲松钠后1~4周结石消失,其中1周内消失8例,2周消失15例,3周消失12例,4周消失10例,不同结石消失时间患儿结石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86)。结论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小儿易产生假性胆囊结石,停药后对症治疗结石均可在短期内消失,临床医生应正确认识头孢曲松钠会导致胆囊结石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手术进行干预。

    作者:田晖;刘振通;曹艳梅;徐小丽;赵雅培;剧红娟;王文刚;许文胜;张彤迪;李涛;张丽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

    背景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方法常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此类镇痛效果确切,但属于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多。故寻求一种镇痛完善、不良反应轻的镇痛模式势在必行。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卵巢病变就诊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于术毕使用0.4%罗哌卡因做切口局部浸润,脐部切口(约10 mm)浸润10 ml(40 mg)及左右麦式点上切口(约5 mm)各浸润5 ml(20 mg),对照组不行局部浸润;两组均行PCIA,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后2、4、6、24 h 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及舒适度(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 内 PCIA 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24 h 内 PCIA 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 D1/ D2;记录患者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同时间点 VAS 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4、6、24 h VAS 评分降低,Ramsay 镇静评分升高(P <0.05)。两组不同时间点 B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 内 PCIA 中舒芬太尼用量〔(17±5)μg 与(37±16)μg〕减少,D1/ D2〔(0.8±0.2)与(0.5±0.3)〕升高,对镇痛的满意率〔90.0%(27/30)与56.6%(17/30)〕升高(P <0.05)。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王琳;徐铭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标准·方案·指南--2014 AHA/ASA 卒中姑息治疗指南发布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 ASA)发表了有关姑息治疗卒中患者的科学声明。2014年3月27日,该声明在线发表于《Stroke》杂志,强调医疗团队合作对个性化护理、优化生活质量以及减少痛苦的重要性。这是美国第一次概括姑息治疗的基本概念。姑息治疗定义为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并通过预测、预防和治疗来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背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引流。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对医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的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23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流程:(1)局麻下急诊试行双 J 管内引流或输尿管导管引流;(2)如不成功者,对中下段结石行急诊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上段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对于中重度积水合并脓肾患者行一期经皮肾造瘘术,二期处理输尿管结石;(3)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先行急诊透析后再行外科干预;血小板过少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则先输血小板等处理。结果23例患者中,行一期输尿管开放切开取石术3例(13.0%),试行留置双 J 管或输尿管导管20例(87.0%),其中置管失败4例(20.0%),改为一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3例和一期肾造瘘术1例,间隔5~7 d 后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置管成功16例(80.0%),间隔7~30 d 后行二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13例、经皮肾镜碎石术2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血小板计数在术后1~7 d 恢复至正常,术后3~7 d 血尿消失,术后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急诊处理,准确评估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后,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远伟;吴万瑞;卢强;廖智;李卓;高智勇;刘哲;袁武雄;段义星;周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中 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Vb (GnT - 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 内 SD 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利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3 h 制备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 time qPCR)方法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第1天和第4天 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 GnT - Vb 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 dystroglycan 基因表达水平间无差异(P >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 GnT - Vb、dystrogly-can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基因在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中表达呈增高趋势,并呈现一定时间的动态变化;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基因可能同时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形成过程。

    作者:叶洁梅;吴原;黄金山;李偲俊;韦兴;刘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德国初级保健医生对开具认知促进药物的态度

    背景就医疗系统而言,初级保健医生就好像是守门员,在为患者提供信息和开药时起着关键作用。对此,他们常应患者要求开具认知促进(cognitive enhancement,CE)药物。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初级保健医生有关 CE 知识以及为健康者开具CE 药物的态度。方法向在德国莱茵兰巴拉丁注册的2753名初级保健医生发放了纸笔作答式自我报告问卷,就开具某种假定的 CE 药物设计了一些问题。其中有832(30.2%)人以匿名的方式填写了问卷。结果有96.0%的参试医生表示曾听说过 CE,但仅有5.3%表示对 CE 很熟悉,有43.5%表示对 CE 不熟悉,有7.0%表示1周前、19.0%1个月前、40.8%1年前曾有患者要求开 CE 药物。医生开 CE 药物时的舒适度极低,显著低于开西地那非(伟哥)。医生开具 CE 药物时舒适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要求开 CE 药物患者的年龄,其次是有可利用的非药物替代疗法,担心患者药物滥用,药不对症。结论尽管受患者要求开 CE 药物的初级保健医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但仅有一小部分医生对应用 CE 药物可能带来的问题比较了解。医生是医疗系统的守门员,在开具药物处方方面,医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应为医生提供关于 CE 药物应用的生物、伦理和社会后果的客观信息。

    作者:周淑新(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改良引血法对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引血法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1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血液透析室经股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应用常规引血法患者110例,应用改良引血法患者182例。于血液透析时分别采用常规引血法和改良引血法,并于血液透析1、2、3周时行导管内、导管周围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1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1例,0.55%)略低于常规引血法组(3例,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 =0.302)。血液透析2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4例,2.20%)低于常规引血法组(11例,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5,P =0.003)。血液透析3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9例,4.95%)低于常规引血法组(21例,1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3,P =0.000)。结论改良引血法能有效降低3周内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刘小平;张慧;张桂玉;范德环;杨俊恩;郭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再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报道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PCI 前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非常重要,然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如盐酸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本文重点介绍1例 PCI 患者术后首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未见血小板减少,但因患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行 PCI 再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导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外文献提示临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时要严密监测血小板。

    作者:刘艳军;李海涛;刁增利;闫杰;王志军;葛庆锋;刘培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英国全科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14年4月目次选登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