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一例报道

刘娟娟;李慧;彭明辉;周敬;傅士杰;陈晓泓;江孙芳

关键词:冠状血管, 心肌梗死, 心肌桥, 冠心病, 血管畸形
摘要:冠状动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该部分的心肌纤维束即为冠状动脉心肌桥,而这段冠状动脉则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多数无临床症状,而由其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更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孤立性心肌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以使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蛋白饮食治疗高磷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低蛋白饮食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 MHD 的高磷血症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蛋白饮食组〔16例,每日蛋白摄入量(DPI)为0.8 g·kg -1·d -1〕、常规蛋白饮食组(12例,DPI 为1.2 g ·kg -1·d -1),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血清磷、血清矫正钙、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状况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6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蛋白饮食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常规蛋白饮食组患者血清磷水平及钙磷乘积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总胆固醇水平、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及人体测量学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PI 为0.8 g·kg -1· d -1可降低我国 MHD 患者血清磷水平及钙磷乘积,且对营养状况无明显影响。

    作者:缪静;李新伦;黄志芳;景洪江;伦立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8例,其中 HT 135例(16.5%)(观察组),无 HT 683例(83.5%)(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经单因素 t 检验、χ2检验及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脑梗死 HT 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空腹高血糖、蛋白尿、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饮酒率低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 HT 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1.787、1.802和6.477,均 P <0.05)。结论糖尿病、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 HT 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熊莉君;张临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合并脑出血的抗磷脂综合征治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本院2013-05-30收治的1例合并脑出血的全身多发动静脉栓塞的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APS 的诊疗,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示:对不明原因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应行风湿免疫学检测;恶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因其预后极差,一旦怀疑应积极治疗;伴有出血风险的 APS 患者,需根据医生个人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充分做好出血风险评估,权衡利弊,谨慎处理。

    作者:吴莹;林昌松;刘风震;徐强;毛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药物治疗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1例(病例组)及无颈动脉狭窄患者17例(对照组)。根据单侧颈动脉狭窄率,将病例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率为0~50%,20例)、中度狭窄组(狭窄率为51%~70%,15例)、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16例),其中轻度狭窄组患者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顺背测试、连线测试B、韦氏智能量表中的词汇测试及数字符号测试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然后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及中度、重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的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中度狭窄组患者的顺背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连线测试 B 得分升高;重度狭窄组患者的 MMSE、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连线测试 B 得分升高(P <0.05)。(2)与治疗前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6个月 MMSE、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 B 得分降低(P <0.05);中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1个月顺背测试、词汇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 B 得分降低,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认知功能的5个指标均改善(P <0.05);重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MMSE、顺背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 B 得分降低(P <0.05)。结论(1)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累及的认知功能领域亦不同。(2)早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善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李艳艳;高连波;田沈;周环;王正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职业相关因素对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健康的影响调查研究

    目的:采用 SF -36健康调查量表调查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的健康状况,探讨职业相关因素对其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关职业情况问卷和 SF -36健康调查量表,于2012年9-12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两大型企业(员工达4000人以上)的非深圳市户口、工作达3个月以上的女性员工1802人进行调查。比较不同职业相关因素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 SF -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职业相关因素与总的生理健康评分(PCS)、总的心理健康评分(MCS)的相关性。结果 SF -36健康调查量表得分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理机能,第二位的是肌体疼痛,低的是活力和情感职能。不同上班形式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肌体疼痛、总体健康及 P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总体健康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加班时长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CS、M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工种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生理机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CS、M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可能接触职业危害情况的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生理机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卫生、MCS 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种进入回归方程〔PCS 与工种的相关性:Y =49.842+0.034X,β=0.119,t =4.514,P =0.000;MCS 与工种的相关性:Y =50.027+0.025X,β=0.064,t =2.402,P =0.016〕。结论工种是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上班形式、工作年限、加班时长、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对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健康的不同维度有影响,政府和企业应针对职业相关因素采取措施,大限度地有益于女性外来务工者的健康。

    作者:刘湘;颜斌;彭书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门诊4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每份标本同时用 BD Affirm VPⅢ芯片检测、显微镜镜检、细菌性阴道病(BV)甲酚蓝试剂检测和 BV 蓝试剂检测,并接种至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滴虫培养基培养。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行 Kappa 检验。结果以 BV 蓝试剂检测结果为金标准,BV 甲酚蓝试剂检测和 BD Affirm VPⅢ芯片检测 BV的 Kappa 值分别为0.813和0.553。以念珠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显微镜镜检和 BD Affirm VPⅢ芯片检测念珠菌的 Kap-pa 值分别为0.605和0.941。以滴虫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显微镜镜检和 BD Affirm VPⅢ芯片检测滴虫的 Kappa 值分别为0.973和0.923。结论 BD Affirm VPⅢ芯片检测念珠菌和滴虫一致性较好,BD Affirm VPⅢ芯片与 BV 蓝或 BV 甲酚蓝试剂联合用于临床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以取代显微镜镜检。

    作者:史从宁;王雅杰;赵运转;康熙雄;胡敏华;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分析凝血指标的变化与一般资料、疾病分期、肝功能指标、M 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单纯 PT 延长的患者25例,单纯 APTT 延长的患者5例,PT 及 APTT 同时延长的患者11例。96例患者中 PT 延长组36例,非 PT 延长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 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DS 分期、ISS 分期及 F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 延长组 IgA 型和 IgG 型患者 M 蛋白水平较非 PT 延长组升高(P <0.05)。IgA 型和 IgG 型患者 PT 与 M 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619和0.664,P <0.05)。结论在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PT 延长多见于 DS 分期和 ISS 分期Ⅲ期患者,且在 IgA 及 IgG 两型患者中合并 M 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并与 PT 呈正相关。

    作者:王晓雪;张贺洋;潘登;高然;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

    背景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方法常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此类镇痛效果确切,但属于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多。故寻求一种镇痛完善、不良反应轻的镇痛模式势在必行。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卵巢病变就诊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于术毕使用0.4%罗哌卡因做切口局部浸润,脐部切口(约10 mm)浸润10 ml(40 mg)及左右麦式点上切口(约5 mm)各浸润5 ml(20 mg),对照组不行局部浸润;两组均行PCIA,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后2、4、6、24 h 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及舒适度(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 内 PCIA 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24 h 内 PCIA 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 D1/ D2;记录患者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同时间点 VAS 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4、6、24 h VAS 评分降低,Ramsay 镇静评分升高(P <0.05)。两组不同时间点 B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 内 PCIA 中舒芬太尼用量〔(17±5)μg 与(37±16)μg〕减少,D1/ D2〔(0.8±0.2)与(0.5±0.3)〕升高,对镇痛的满意率〔90.0%(27/30)与56.6%(17/30)〕升高(P <0.05)。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王琳;徐铭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学前沿--乳腺癌为什么容易转移至肺部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乳腺癌都是妇女的头号癌症。如果及早发现,传统的化疗和放疗都有着较高的成功率,但是一旦疾病扩散至乳腺之外,传统的治疗手段常会失败。肺部是乳腺癌转移的部位之一,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癌细胞的性质还是器官微环境的性质影响了这种器官靶向性。

    作者:生物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家庭医学小型诊所医生与医疗助理的关系模式

    目的:临床医生-同事关系是以关系为中心医疗模式( RCC)的基石;小型家庭医学诊所,医生-医疗助手(MA)关系显得越发重要。本研究目的是在 RCC 框架中更好地理解 MA 角色与临床医生- MA 关系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人类学研究方法,对隶属于“辛辛那提地区研究和改进组织网络”(CARInG)的5个家庭医学小型诊所(<5名临床医生),以采访、调查和观察方式进行了研究。共采访了19名 MA 和管理者、11名临床医生(9名家庭医生及2名护士),并实地观察了15名MA。利用剪接方式做定性分析。结果小型家庭医学诊所的 MA 角色取决于 MA 的职业生涯动机及临床医生- MA 间的关系。MA的职业生涯动机包含对从事医疗保健的兴趣、轻松的培训/工作量和喜欢面向顾客服务。临床医生- MA 间的关系受 MA 和临床医生对 MA 临床能力的认知程度(例如将 MA 与护士比较)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者提出用“信任与求实”模式描述临床医生-MA 关系结构。此模式依据于临床医生在聘用和管理 MA 角色以及 MA 与临床医生的社会熟悉度。在 RCC 框架内,就临床医生与MA 间关系的复杂反应过程来说,研究结果证实了之前未明确的(关系所具有的)限制特征和自由特征。结论提高对临床医生- MA 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家庭医学团队中临床医生与 MA 的职能。本研究的发现可能有助于小诊所进行运营改革,而且对将来开展家庭医学诊所对 MA 的教育、培训以及使用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作者:周淑新(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内皮素1诱发肥大心肌细胞中[14 C]苯丙氨酸结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是否对体外内皮素1诱发的肥大心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并研究瑞舒伐他汀影响肥大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富集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一部分加入内皮素1(0、10-7 mol/ L)分别制备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肌细胞,加入瑞舒伐他汀〔0(对照组)、10-9、10-8、10-7、10-6 mol/ L〕和普伐他汀〔0(对照组)、10-9、10-8、10-7、10-6 mol/ L〕培养24 h。一部分加入甲羟戊酸(10-6~10-4 mol/ L)、角鲨烯(10-6~10-4 mol/ L)、法尼基-焦磷酸(FPP)(10-7~10-5 mol/ L)、牛儿-焦磷酸(GGPP)(10-7~10-5 mol/ L)预培养6~12 h,再添加内皮素1(0、10-7 mol/ L)和瑞舒伐他汀(10-6 mol/ L)培养。另一部分加入 C3胞外酶(0、2.5、12.5、25.0μg/ ml)和 Y27632(0、10-7、10-6、10-5 mol/ L)预培养6~12 h,再添加内皮素1(10-7 mol/ L),分别检测[14 C]苯丙氨酸(Phe)结合率。结果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组正常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58,P <0.05);其中10-6 mol/ L 组正常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其他4组下降(P <0.05)。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组肥大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1.12,P <0.05);其中10-6 mol/ L 组肥大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其他4组下降(P <0.05)。对照组与不同浓度普伐他汀组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大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值分别为19.24和18.65,P >0.05)。甲羟戊酸处理:对照组、空甲羟戊酸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 Phe 结合率较空瑞舒伐他汀组降低,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对照组、空甲羟戊酸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升高(P <0.05)。角鲨烯处理:对照组、空角鲨烯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较空瑞舒伐他汀组降低(P <0.05)。FPP 处理:对照组、空瑞舒伐他汀组、空 FPP 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07,P =0.14)。GGPP 处理:对照组、空瑞舒伐他汀组、空 GGPP 组、10-6 mol/ L 组、10-5 mol/ L 组、10-4 mol/ L 组肥大心肌细胞中[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42,P =0.11)。不同浓度 C3胞外酶和 Y27632组肥大心肌细胞中的[14 C]Phe 结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13.12和15.36,P 值分别为0.03和0.02);其中25.0μg/ ml C3胞外酶和10-5 mol/ L Y27632肥大心肌细胞[14 C]Phe 结合率下降(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部分通过抑制 Rho 活性,抑制内皮素1诱发的心肌细胞肥大。

    作者:王新;锦见俊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改良引血法对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引血法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1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血液透析室经股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应用常规引血法患者110例,应用改良引血法患者182例。于血液透析时分别采用常规引血法和改良引血法,并于血液透析1、2、3周时行导管内、导管周围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1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1例,0.55%)略低于常规引血法组(3例,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 =0.302)。血液透析2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4例,2.20%)低于常规引血法组(11例,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5,P =0.003)。血液透析3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9例,4.95%)低于常规引血法组(21例,1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3,P =0.000)。结论改良引血法能有效降低3周内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刘小平;张慧;张桂玉;范德环;杨俊恩;郭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 CVD 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 MHD 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及脉压指数。根据有无 CVD 事件分为 CVD 组和非 CVD 组,根据脉压分为:≤40 mm Hg,41~60 mm Hg,61~80 mm Hg,>80 mm Hg;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30,0.31~0.40,0.41~0.50,>0.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CVD 组与非 CVD 组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血糖、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脉压水平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指数、eGFR 及 CVD 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脉压指数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 CVD 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 MHD 患者 CVD 事件有关(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有回归关系(P <0.05)。结论透析时间长、脉压大、脉压指数大、贫血是 MHD 患者发生 CVD 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监测 MHD 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早期、客观、准确地控制血压,可降低MHD 患者 CVD 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徐晓宏;张苗;王军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相关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的相关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共分娩14601例,其中剖宫产717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切除术13例,回顾性分析13例剖宫产子宫切除术产妇的一般资料、手术指征、产后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及母儿预后等情况。结果10年中717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切除术13例,发生率为0.18%,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胎盘因素9例、失血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子宫收缩乏力1例。产后出血量为600~12600 ml(平均3800 ml)。决定子宫切除术时出血量≤1500 ml 者较>1500 ml 者产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转 ICU 比例降低(P <0.05)。2例产妇分别于孕20周及孕24周因瘢痕子宫胎盘因素大量出血急诊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余11例进入围生期。13例产妇均治愈出院;11例围生儿中,早产儿7例,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家属放弃抢救后死亡,轻度窒息1例。结论剖宫产子宫切除术胎盘因素是主要手术指征,剖宫产术中各种止血措施无效时应及时切除子宫。

    作者:李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 MHD 患者36例,将连续3个月服用低剂量(10 mg/ 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脂、血红蛋白(Hb)、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ERI)、平均 rHuEPO 用量。以 ERI 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ΔERI)作为应变量,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ΔERI 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Hb、hs - CRP、ERI、平均 rHuEPO 用量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hs - CRP、ERI、平均 rHuEPO 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 Hb 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钙、ΔHb 和ΔTC 是ΔERI 的独立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3.62、-0.26、0.99,均 P <0.05)。结论给予 MHD 患者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提高患者 Hb 水平,降低 hs - CRP 水平及 ERI,并减少 rHuEPO 用量。

    作者:蒋晓波;廖蕴华;史应龙;谢恺庆;周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学前沿--乳腺癌治疗能否实现“私人定制”

    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CSCO 乳腺癌高峰论坛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会副秘书江泽飞提出,把乳腺癌当作慢性病来管理,根据乳腺癌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进行调整,为患者提供“量身订制”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简单而言,将乳腺癌像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一样对待,有效地进行治疗与管理,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感受来自医院与家庭的温暖,长期接受随访治疗。

    作者:《科技日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1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10例患者均进行 MSCTA 检查,并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组脑动脉,观察动脉瘤的数目、瘤体大小、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瘤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10例患者经DSA 或手术确诊了23枚颅内多发动脉瘤,其中 MSCTA 显示了22枚(95.7%)脑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顶指向、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并且与 DSA 或手术所见结果高度符合,仅1枚小动脉瘤因入口过窄、腔内有部分血栓导致 MSCTA 未显影。结论 MSCTA 可作为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无创检查手段。

    作者:李丽艳;周顺科;管艳敏;王冰卉;贾钧理;李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埃索美拉唑对人胃上皮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胃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 AGC 细胞,用不同浓度埃索美拉唑(0.1、0.5、1.0μg/ ml)处理8 h,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其对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 -1)和环氧化酶(COX) 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HO -1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 HO -1酶活性。结果 AGS 细胞与埃索美拉唑孵育8 h 后,能显著抑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诱导的 ROS 产生。其中1.0μg/ ml 埃索美拉唑能使 ROS 产生量降低(73.3±3.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0.5μg/ ml 埃索美拉唑处理后,HO -1 mRNA增高8.2倍;1.0μg/ ml 埃索美拉唑处理后,HO -1 mRNA 增高了38.4倍。不同浓度的埃索美拉唑刺激 AGS 细胞后,HO -1蛋白的表达量及 HO -1酶活性随其浓度的递增而增高。埃索美拉唑处理后,AGS 细胞内 COX -1和COX -2 mRNA 表达水平无变化。而 AGS 细胞首先经30μmol/ L 萘普生和罗非昔布分别作用后,对 HO -1表达无影响。结论埃索美拉唑可能通过上调 HO -1的表达而发挥对胃上皮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作者:胡杨;吴清;刘朝霞;傅念;阳学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中 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Vb (GnT - 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 内 SD 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利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3 h 制备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 time qPCR)方法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第1天和第4天 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 GnT - Vb 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 dystroglycan 基因表达水平间无差异(P >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 GnT - Vb、dystrogly-can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基因在 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中表达呈增高趋势,并呈现一定时间的动态变化;GnT - Vb 和 dystroglycan 基因可能同时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形成过程。

    作者:叶洁梅;吴原;黄金山;李偲俊;韦兴;刘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头孢曲松钠相关小儿假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相关小儿假性胆囊结石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儿45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之前均有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病史。观察结石类型,记录用药剂量、结石消失时间。结果超声显示胆囊结石泥沙型13例、碎片型13例、团块型9例、混合型10例。头孢曲松钠用量为100 mg/ kg 者15例、70 mg/ kg 者17例、50 mg/ kg 者13例,不同头孢曲松钠用量患儿结石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所有患儿发现结石后即停用头孢曲松钠,停用头孢曲松钠后1~4周结石消失,其中1周内消失8例,2周消失15例,3周消失12例,4周消失10例,不同结石消失时间患儿结石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86)。结论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小儿易产生假性胆囊结石,停药后对症治疗结石均可在短期内消失,临床医生应正确认识头孢曲松钠会导致胆囊结石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手术进行干预。

    作者:田晖;刘振通;曹艳梅;徐小丽;赵雅培;剧红娟;王文刚;许文胜;张彤迪;李涛;张丽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