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的实时检测

艾炳蔚

关键词:穴位, 针刺, 手法, 实时检测
摘要:目的 应用微小力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研制能实施针刺时测量提插力和捻转扭矩的医用传感针,针刺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实时检测.方法 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20~30岁.选取临床较易得气、针感较好且便于提插捻转的足三里和腹部天枢两个穴位,单侧取穴,下肢非经非穴位为足三里穴与阳陵泉穴之间,足三里穴旁开1cm;腹部非经非穴位为天枢穴与大横穴之间中点.均垂直进针,穴位进针且在受试者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后,行均匀提插手法,提插频率为2次/秒,保持提插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行捻转手法时,捻转频率为2次/秒,捻转幅度为小于90°,保持捻转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获得针体受力时连续有规律的十个周期波长的图像和数据.非穴位的提插手法及针体受力检测系统与穴位相同.结果 ①腹部和下肢同一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下肢穴位足三里穴与腹部穴位天枢穴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 本文将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54例反复组盆腔炎患者与10例非反复组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并对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给予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与未反复发作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得出结论.结果 反复组盆腔炎患者中医分型大多为肾阳虚及肾阴虚证,而非反复组上述两类中医分型患者与其他分型患者数量并无显著差异,非反复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较为平均,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正确判断其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从而采取准确治疗方式,对症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亚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阴虚阳亢证的研究

    目的 观察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阴虚阳亢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甲亢的治疗作用及优势.方法 选择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甲亢阴虚阳亢证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采用龟蛎抑亢颗粒合并应用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中医证候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56.7%,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疗效满意,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芳;欧阳雪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对骨科患者疼痛的影响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重视[3].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对于改善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创伤患者疼痛的影响,现将相关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立萍;李晓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多模式新式教学方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任何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能满足所有的课程要求.传统解剖学教学正面临着新式教学法的冲击,一些教师对新式教学法的应用欠灵活,不适应教学过程.在解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新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以及医学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邓同兴;王敏丽;李亚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

    目的 观察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组32例,口服吗丁啉片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赵建峰;陆廷信;潘文斌;王丽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目的 观察针刺、艾灸、运动疗法相结合的三联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艾灸、运动疗法相结合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10天为一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艾灸运动疗法相结合的三联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张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48例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西药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的疗效优势.方法 随机抽选95例脑外伤后继发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7例,采用抗精神病西药治疗)和治疗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黄芪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1周、2周、4周、6周后 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推移差异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西药治疗脑外伤继发精神障碍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西药,缩短病程,减少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翼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三拗汤合自拟开闭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将经我科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经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给患者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试验组:给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仁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心悸诊治与辨证施护43例

    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心衰患者发生心悸时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本文结合实际病例资料,谈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衰,临床护理上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辨证施护,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汇报取下.

    作者:张艳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86例

    霉菌性阴道炎,目前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82%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霉菌性阴道炎.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豆渣样.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17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7例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为今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1.89%、82.86%.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黄纡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25例

    目的 比较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灌注及口服银花泌炎灵片与单纯经尿道电切临床疗效.探讨提高腺性膀胱炎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近3年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能完成既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为联合组25例;未完成既定方案仅单纯电切或少于2次膀胱灌注者为对照组19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组:治愈1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3.1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及应用银花泌炎灵片是治疗腺性膀胱炎行之有效的方法,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增加病人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张二峰;周文定;赵学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验案赏析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大师精诚,德艺双馨.颜老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顽症方面验识俱丰,医术超群,尤其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颇有建树,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颜老调治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颜老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传承仁术.

    作者:高尚社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辨证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9例

    目的 观察和分析用中医辨证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些年来接收的58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中西医疗法对他们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29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后,治愈率为100%,29名患者全部康复;对照组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后,有27例患者康复,有2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基本无变化,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中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效果明显,并高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马京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当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者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而引起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

    作者:瞿梅;刘秋根;董朋;李庆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内外兼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6例

    目的 对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皮肤科被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116例,将患者分成两组,以中医口服和外敷相结合治疗为主的76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口服补阳还五汤,蜈蚣雄黄散外敷;予以双氯灭痛以及甲钴胺的分散片相结合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的痊愈率44.74%,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42%,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奠定基础并提供相关依据,具有中医临床价值.

    作者:韩玉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50例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了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采用了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案.如为肝肾阴虚型,可用生地、女贞子、石决明、枸杞子、钩藤、代赭石等进行治疗;如为气阴两虚型,可用生黄芪、西洋参、玄参、桃仁、丹参、红花等进行治疗;如为浊阴不降、痰湿中阻型,可用泽泻、半夏、车前子、茯苓等治疗.结果 观察组50例中,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50例中,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从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崔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伊可尔治疗病毒疣123例

    目的 观察伊可尔治疗病毒疣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病毒疣的有效方法.方法 观察在门诊就诊的病毒疣患者123例,按病毒疣的分类采用不同的疗法,10日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皮损消失情况.结果 痊愈64例,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87%.结论 伊可尔可以增强皮肤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促进疣体及变异组织脱落,帮助创面修复.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孔丽媚;熊学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归脾汤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例

    目的 探讨归脾汤加味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气不摄血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试验组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有效率为72.41%,两组在升高血小板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脾汤加味对气不摄血型ITP整体疗效令人满意,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缓解症状,还可以提高血小板计数.

    作者:于小普;杨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西药适怡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5例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炎性肠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适怡三联活菌片口服结合地榆汤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5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君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